【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功能越來越廣泛。城市廣場作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在某種程度上也象征著城市文化。綠化是現代城市廣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綠化景觀設計對維護城市景觀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如何設計城市廣場綠化景觀,是廣場綠化設計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從廣場綠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現狀,探討改進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
城市廣場是人們進行休閑、娛樂、觀賞等活動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間,俗稱為“城市客廳”,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集中體現了城市風貌、景觀特色等。綠化是城市廣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城市必不可少的生態要素,合理的設計對維護城市景觀起著重要作用,進而提升城市廣場的內涵與價值。因此如何規劃城市廣場綠化從而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是廣場綠化景觀設計面臨的重要問題。一般來說,城市廣場中的建筑物、環境設施等布局時體現出的多是規定性,而綠化景觀設計顯得更為靈活一點,這也是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顯著特點。對城市廣場來說,綠化景觀設計主要起豐富、平衡作用,綠地作為廣場的基本要素之一,對廣場整體風貌構成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對使用者的視覺感受也是不可替代的。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部分,是增加城市綠地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從廣場綠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現狀,探討改進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建議。
一、城市廣場綠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
綠化是指具有生命的綠色植物,能改善一定范圍內大氣的質量,還能調節城市的溫度、濕度、降低噪聲等,所以廣場綠化又被稱為是“城市的肺”。城市廣場綠化具有生態作用和社會作用。
(一)生態作用
首先,城市廣場綠化能維持大氣碳氧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隨著人口的增加,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在不斷地增加,這不僅會影響環境,還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綠色植物是氧的主要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綠化能保持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平衡,從而對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潛在影響。其次,城市廣場綠化能消除有害氣體,凈化空氣。現代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粉塵、氯氣、二氧化碳等,一些綠化植物如女貞、刺槐、木槿等能有效過濾、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再次城市廣場綠化能有效降低溫度。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聚集,城市氣候呈現出“熱島效應”,綠化植物如樹木在夏季能阻擋直射的亞光,并通過自身的一些光合作用消耗很多能量,從而有效降低溫度。第四城市廣場綠化還能起到調節濕度的作用。園林植物能通過葉片蒸發水分,調節空氣的濕度,從而改善城市氣候。
(二)社會作用
首先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能增加城市的綠化覆蓋率。其次城市廣場是人們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具有人流大的特點,新奇、富有特色的景觀能吸引更多的人群,還可以組織一些愛護綠化的教育活動,讓人們認識到愛護綠化植物的重要性。
二、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現狀
(一)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取得的成效
目前,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城市廣場綠地設計分布形態、城市廣場綠化種植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固定模式。城市廣場綠地設計分布形態主要由集中和分散兩種,集中分布是指廣場中大部分綠地集中到一起;分散分布是指綠地分散于各處,每塊面積較小。
1.城市廣場綠地設計分布形態
首先城市廣場綠地設計分布形態呈集中式分布形態。這種分布形態能更好的發揮綠地的作用,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綠地配置形式中最好的就是集中式綠地設計,在這種形式下能發揮綠地的多重功能,但對用地條件要求很高,一些情況下不適合采用。這是由于集中用地要有一定規模,配有一定的活動設施,能組織廣場活動。同時集中綠地規模較大,內容能更豐富多樣化,綠化效果更為突出,對整個廣場綠化景觀設計具有決定性影響。集中式綠地設計對整個廣場景觀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能使人工形式的景觀設施與自然草坪完美的融合起來。其次城市廣場綠地設計分布形態呈分散式分布形態,可以分為獨立性綠地和邊緣性綠地。獨立性綠地是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中的小規模的綠化景園設施,在整個廣場中呈現出點狀形態,因它具有獨立性質,所以稱之為獨立性綠地。廣場獨立性綠地配置形式需要一定的條件,一般在大型廣場中都能找到適合獨立性綠地存在的機會,較為常見的是建筑物入口前、基地人口附近等,如花壇、景物置于組織交通的廣場中,起到組織交通和景觀的作用,還能有效擴大廣場綠地的規模,所以得到了普及。獨立性綠地用地少,布置較為靈活,能有效起到點綴、豐富城市廣場景觀的作用。獨立性綠地很少受用地條件的影響,既不用大塊地又能起到相應的景觀作用,所以常被用作廣場景觀設計的點睛之筆。當然獨立性綠地布置位置對其作用發揮也有著重要影響,用地位置不同,發揮的效果也不同,所以應統籌考慮獨立綠地與其他內容的布局,以達到最佳的景觀設計效果。邊緣性綠地屬于較為普遍的綠地布置形式,很多廣場都會利用一些邊角用地布置這種形式的綠地,如道路兩側邊緣可以設置邊緣性綠地。城市廣場用地較為充足時,常會在廣場中形成角落或空隙,這樣廣場除了集中式綠地外,還需要利用這些小空隙進行綠化配置,這樣既能擴大綠化面積,又能充分利用每一塊基地,避免土地資源浪費。邊緣性綠地分散形式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廣場用地規模較大時,不會影響綠化用地分散布局,能充分發揮每一塊綠地的效益,并且如果分散形式布局合理的話,會對整個綠化設計錦上添花。但對于中等規模的廣場綠地設計,分散形態的優勢不容易凸現出來,反而會使每一塊用地只能是一個有限的小塊,不利于綠化的布局,難以發揮綠化的整體效果。所以城市廣場總體設計時要考慮邊緣綠化用地,形成連續、完整的綠化地塊,從而形成良好的整體效應,讓人的感覺超過廣場的實際規模。雖然有的城市廣場沒有大面積的綠地,但由于邊緣性綠地的巧妙設計,充分發揮了邊緣綠地的潛力,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綠化效果。
2.城市廣場綠化種植
首先城市廣場植物選擇。我國城市廣場建設多效仿西方大草坪,大面積種植草,很少種樹,還多種外來品種,這樣會浪費大量的場地,也不適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所以綠化植物選擇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選擇種植本地植物或者經過良好培育的植物。一般本地植物適應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如干旱、蟲害等。景觀設計方面多用本地的喬木、灌木等有助于保護地區生物的多樣性,還有助于突出區域性景觀特色。同時最低限度的使用維護費用。草皮需要投入大量的水、藥劑等,本地的耐旱草皮、灌木叢等可以代替非本地草皮,這樣能大大降低費用。盡量少用一年生植物,一般來說一年生植物往往比多年生植物需要更多的灌溉,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和資金。多年生植物設計時可以交錯開來,確保花期交錯,呈現出季節特點,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其次城市廣場綠化種植設計形式,主要包括排列式種植、集團式種植、自然式種植、花壇式種植等。排列式種植多用于長條地帶,作為隔離、遮擋來用,屬于整排布置形式;集團式種植也屬于整排布置形式,為了避免單調感,多用幾種樹組成一個樹叢;自然式種植是指花木種植不受統一的限制,而是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長的無序性布置,形成群落;花壇式布置是用植物組成各種圖案,比較適宜廣場種植形式,有助于提高廣場綠化效果。
(二)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目前,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如植物種植違背客觀規律,喪失自身獨特的風格,缺乏長遠目標等,這不利于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發展,不利于城市廣場效益的發揮。
1.綠化違背客觀規律
城市廣場綠化也是政績的一部分,一些領導觀念存在問題,為了樹政績,違背花木種植的自然規律。如大樹移植,從生理學及種植實踐來說,胸徑在8-15cm的苗木,正處在成長的旺盛期,有很強的適應性,再生能力較強,城市廣場綠化中移植這樣的苗木,成活率較高。但如果移植高于這個規格的大樹,造成的移植成本高、成活率較低等,產生害大于利的結果。但現實中有一些領導為了樹政績,違背自然規律,盲目引進一些新品種、引進大樹等,大大浪費了人力、財力,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2.綠化喪失自身特色
正如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身的特色,每一座城市也有著自身的特色,其特色形成根植于城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環境。城市廣場綠化被稱為“城市客廳”,綠化設計的好壞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整體風貌。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要量體裁衣,設計中體現出地域性文化內涵,表現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使得城市與綠化協調、統一起來,看起來既生動形象又凸顯城市自身的特色,從而提高城市的品位。但目前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走的大都是格式化道路,未凸顯出城市的個性化特征,形成無特色的格局。
3.綠化缺乏長遠目標
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需要經濟觀念,更需要長遠目光,綠化養護是長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一些城市為了提高自身品位,耗費巨資修建大型的廣場,移植一些名貴花木,但事后又無錢養護,廣場綠地遭到破壞,造成資源的浪費。很多廣場綠化景觀設計者不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如經濟、技術實力,設計上多注重規模、個性,導致后期養護出現問題。
三、改進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的建議
(一)提高對城市文化的認知
對城市廣場來說,綠化是核心;對一個城市來說,文化是靈魂,而廣場又是城市的客廳,因此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應將景觀與城市歷史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綠化提升城市品位。首先應用市花市樹。市花市樹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代表著城市富有特色的文化底蘊、精神風貌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并且對帶動綠色產生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所用。如上海市花是白玉蘭,象征著奮發向上的精神;廣州市花木棉,象征著蓬勃的生機等。這些市花市樹都是通過選舉投票產生的,是比較適宜當地氣候。地理條件的植物,并且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應 把市花市樹與其他植物相結合,賦予綠化濃厚的文化氣息,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應用鄉土植物。鄉土植物是當地長期種植、能與當地氣候等條件適應的樹種。這些樹種經受了自然環境的選擇,代表著一定的地域文化和風情,如椰子樹代表南國風光等。景觀設計者配置廣場花木時,應樹立城市特色文化理念,讓大家進入廣場就能從植物上看出來一個地方的身份,看出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從而加深對城市文化的認知,提高城市廣場的內涵。
(二)遵循廣場綠化設計原則
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整體性原則、人性化原則等。整體性原則是指廣場綠地布局要與廣場整體布局統一,成為廣場的一部分;廣場綠地風格應與城市綠化總體風格一致,結合區域特征,選擇本地植物,突出地方特色。人性化原則是指廣場設計應考慮人,因為人是城市廣場空間的主體,設計結果要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并為人們的溝通、交流創造人性空間,體現人文關懷意識。首先還草于民。通過電視、新聞等可以看到美國白宮門前的草坪上經常有很多人玩耍,倫敦警察局旁邊的草坪上是休閑放松的好去處。但我國城市廣場草皮多是從國外引進的,價格昂貴,只能觀賞不能踐踏,并且“不踐踏草坪”成為一種社會美德宣傳口號。其實,草坪應該成為人們休閑的場地,因此廣場綠化景觀設計時可以從技術入手,樹立“步入式草坪”理念,讓市民能真正走進草坪,親近自然。其次合理配置植物。城市廣場是休閑娛樂的場所,設計者應合理配置植物,增加人們的舒適感。如在廣場入口處可以種植迎客松,愉悅人的身心;廣場的道路或者休憩空間種植銀杏、法桐等闊葉樹,可以遮蔭納陽。
(三)靈活運用設計手法造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越來越高,這對園林建設提出了高要求。城市廣場綠化景觀設計應靈活運用設計手法造景,提高景觀設計效果。首先應主次分明。即是說城市廣場綠化景觀應突出某一主要樹種,其他都作為陪襯,通過各種植物的配置組合,避免給人呆滯的感覺,豐富藝術感受。其次景觀設計應具有季節性。植物生長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設計者在植物造景過程中,要結合季節特點,營造出富有時令感的景觀,展示特有的藝術效果。再次合理利用圍合空間。圍合空間有開放性、半開放性、封閉性、豎向空間等形式,城市廣場可采用封閉性空間,減少外界噪聲的影響,給人們營造寧靜和諧的游樂場所。第四利用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原理進行造景,人對景物的感受是從視覺獲得的,不同的花木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進行植物造景時應認真了解,創造出符合實際的植物景觀,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要求。
總之,廣場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城市的客廳,更是市民交往、娛樂、休閑等活動的公共場所。廣場綠化景觀設計不僅會優化廣場環境,還能改善城市環境。設計者進行廣場綠化設計時應樹立正確的理念,通過富有創意的形式表達城市的地域文化,同時結合人們生活的特點,新時代環境建設的要求設計出人性化的生態景觀,彰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共空間。
參考文獻:
[1]呂素雁.當前城市廣場綠化設計的問題和建設[J].南方農業,2012(2)
[2]董杰,李志軍等.對城市廣場生態建設的思考[J].工業建筑,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