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水資源應用緊張,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再生回用成為我國水資源應用的重要趨勢。城市再生水回用對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城市再生水回用緩解水資源緊張的重要作用為切入點,對再生水回用技術及對策進行詳細分析。旨在通過本文論述為再生水回用提供有價值意見參考。
【關鍵詞】城市再生水 循環利用 水資源 可持續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與社會的快速進步,各行業發展與人民生活用水情況發展了重大改變,使我國水資源應用出現緊張局面。目前我國資源管理中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重點及熱點問題。我國人口眾多,水資源有限,且人均用水與工業、農業以及生活用水量較大,加重了我國水資源應用緊張。為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城市再生水回用,是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方式。利用再生水能夠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緩解水資源緊張、治理水污染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再生水利用與加強技術研究對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有著關鍵性作用。
一、城市再生水回用對緩解水資源緊張的重要作用
1.治理水污染
城市再生水回用,能夠對城市的淡水資源污染進行有效治理,實現城市用水的循環利用。城市污染水量逐年增多,且污水類型多樣,應用再生水處理能夠對無水進行有效處理,并進行充分循環利用,這對促進城市用水穩定有著重要作用。同時,由于污水處理技術費用不高,結合城市污水量較大,這就給城市帶來了加大水資源開發與減小城市水污染治理負荷的雙重功能。
2.增強水資源供應
現階段我國城市水資源應用緊張,通過城市再生水回用能夠為城市提供穩定的循環水資源,緩解城市用水現狀。城市發展過程中源源不斷的產生城市污水,部分地域、不受外界環境影響,且污水量較大[1]。這給再生水提供了充裕的基礎條件,通過低成本的污水處理,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再生水能夠達到生活用水的基本條件,為社會供應大量新鮮水資源,對解決城市用水緊張起到重要作用。
3.水資源優化配置
再生水回用的另一重要作用在于為城市提供分質供水,即結合用水途徑和用水對象的差異性,提供不同質量的水資源。這種分質供水直接使用水成本降低,且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實現不同水質的不同使用。分質用水對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有著積極作用。再生水使用成本不高,主要是由于制水成本低的原因,因此這在價格上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優勢,給用水用戶節省了用水支出,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長遠開發性。
二、城市再生水回用詳細分析
1.再生水回用途徑
①用于工業。在工業中再生水主要應用于工藝用水、工廠冷卻,或鍋爐冷卻水以及洗滌用水。②用于農業。在農業中再生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農業水資源得到了有效緩解,同時促進了農業生產進步。例如,在農業灌溉中對再生水的利用。③用于城市。城市污水量大且不間斷產生,因此再生水回用的力度最大。在道路清潔、公共設施清潔、消防以及建筑方面都有著大量應用[2]。④用于環境保護。使用再生水在景觀環境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例如景觀河道修建或公園湖體補充水源等。⑤用于地下水回灌。再生水在地下水回灌方面的要求較高,必須保證高質量水質才能進行地下水補充,要杜絕出現再生水回灌污染問題。
2.再生水處理技術
不同水質的再生水處理技術不同,并且針對不同類型的污水處理方式不同,所達到的水質標準也不同。如下表1 所示,再生水處理過程中根據處理對象不同,所采取的技術方式也不同。
目前我國再生水處理技術包括幾種典型類型:
①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有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3]。一般以好氧處理較多,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等處理方法。利用生物處理技術,能夠較強的去除的有機物,同時效果良好。該處理技術過程和效果穩定,能夠降低處理中污泥的產量,使沖擊負荷得到有效抵抗。
②物化處理技術
物化處理技術,該技術的主要方式是實現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的有效組合,對優質雜排水進行高質量處理。物化處理技術應用成本較高,比傳統處理技術費用高一倍,只在高質量水質處理中應用。
③膜處理技術
膜處理技術,主要通過超濾(微濾)以及反滲透為處理方式,對污水處理效果良好。膜處理的水質要比傳統處理技術的出水質量高很多,且感官質量也要比傳統技術優異。該技術
SS去除率很高,相對面積要求較小,但該技術的成本費用較高,且運行過程中也需要資金支持。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4]。膜處理技術的比傳統的生化水處理技術更加高效,MBR處理性能優質,污水處理效果好,出水質量高,且具備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小、易實現自動控制、運行管理簡單的特點。
結束語:
通過上述論述可知,城市再生水回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治理城市水污染、緩解水資源應用緊張、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所再生水回用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再生水回用的應用途徑和技術處理的分析過程中,要充分掌握分質供水的特性,加強技術開發,促進水資源更加高效的循環利用。
【參考文獻】
[1]渠俊峰,李鋼,高小英.管道灌概系統對耕地集約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探討——以江蘇省豐縣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0,24(3)151-154.
[2]陳秀榮, 張杰, 陳旭.污水再生回用方向及其水質標準的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 2013, 19(1):192-1 94.
[3]李瑞華,白世強.河南省耕地集約利用時空分異及驅動因素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10,25(3) 263-267.
[4]唐秀美,趙庚星,路慶斌.基于GIS的濱海集約農區耕地生態環境評價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10,23(5)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