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建筑市場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并向綠色施工,節約能源方面發展,在房屋建設工程領域人們越來越注重結構合理,經濟實用的材料來輔助完成混凝土構造物的建造。本文具體結合工程實例,主要闡述輪扣式腳手架工藝流程及具體現澆梁板中的應用,在節約工期,節約人工,節約材料等方面在行業廣泛推薦使用。
【關鍵詞】輪扣式腳手架;房建工程;應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建筑結構體系有了很大發展,工程建設規模越來越大, 要求越來越高,高樓大廈和市政設施、高聳構筑物和地下工程數量多、規模大,工程質量要求高, 施工工期要求短,施工技術復雜。雖為適應需求出現了很多種類型腳手架,如門式、扣件式、碗扣式、鋁合金、承插式等等,但是在實際施工中腳手架即施工高效又安全可靠依然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由于腳手架施工工程量大、安全可靠性要求較高等特點,嚴重限制施工的進度,同時提高了建筑工程造價和工期。該文所介紹的多功能輪扣式腳手架就是其中的一種。多功能輪扣式腳手架較為科學先進、合理經濟,目前在國內已開始推廣使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充分滿足了房建工程以及其他各類工程施工建設的需要。
1、應用背景
資陽萬達項目建筑面積100.8萬畝,住宅區共21棟,工程質量為優,工期為,以T3#為例,為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進過認真分析工程特點難點,確定主體工程重點就是模板及模板腳手架支撐體系。進過多種腳手架的比較,得出多功能輪扣式腳手架安拆方便,承載力好、使用安全可靠,所以在T3#試用(因輪扣式腳手架還沒完善,沒有對應的施工規范,市場正在做推廣)。
2、輪扣式腳手架+鋼木枋支撐體系特點
2.1多功能性。可以根據具體的施工要求,組成不同的組架尺寸、形狀和承載能力的單、雙排腳手架,支撐架,支撐柱等多種功能的施工裝備。
2.2高效性。構造簡單、拆裝簡便、快速,完全避免了螺栓作業和零散扣件的丟損,高速度裝拆, 操作方便,接頭拼裝拆速度比常規快5倍以上,拼拆快速省力,工人用一把鐵錘即可完成全部作業。
2.3安全穩定。立桿軸向傳力, 使腳手架整體在三維空間, 承載力大扣結點結構合理,結構強度高, 整體穩定性好, 具有可靠的自鎖功能, 使接頭具有可靠的雙向自鎖能力,作用于橫桿上的荷載通過盤扣傳遞給立桿,盤扣具有很強的抗剪能力(最大為199KN), 更好地達到施工方便安全的目的。
2.4 節約成本尺寸統一, 構件規范, 單件重量輕, 腳手架組裝標準化, 規 范化文明施工達標,一般可以用10年以上,不需要配件,零配件的損耗率為零。由于拋棄了螺栓連接。避免了構件碰磕.就算銹蝕也不影響拼拆使用。構件輕便, 維護簡單, 運輸便利, 直接有效降低成本。橫桿可提前拆下周轉,節省材料,節省人工,減少了人工費和材料費。
3、工藝原理
選用輪扣式腳手架,以600mm規格為主支撐,配合其它 300mm和其它結構件組成整體支撐體系。在局部受力較大、較集中的范圍內采用局部加密,以保證受力均勻。腳手架底部采用可調底座(底托伸出長度不應大于300mm),調節基礎平面高低誤差,保證架體的安裝精度。在局部橫桿與立桿間拉有斜桿和水平拉桿,加強架體的穩定性。腳手架的上部裝有可調節頂托,最大調節高度可達300mm。
4、輪扣式腳手架的應用
4.1 施工工藝流程
基座處理→測量放線,確定本層梁、板位置→鋪設大板→定位立桿,并作出十字標記→豎立桿并搭設掃地桿及第一步橫桿→搭設上部橫桿→安裝上托→設置剪刀撐→鋪設主次龍骨鋼木枋→安裝梁、板底模板→調整支架高度
4.2計算及設計依據
《建筑施工手冊》( 第四版) ( GB50009 -2001) ;《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0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 GB50009 -201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因為輪扣式腳手架現在還沒有相應的規范只能參照著規范使用)
4.2.1基座處理
對現場不平整的且不滿足施工要求區域進行施工墊層處理或立桿底部設置墊板。
4.2.2 搭設立桿
(1)滿堂腳手架搭設前,要先熟悉方案要求,根據組架方案樓層高度和構件尺寸,確定立桿間距要求和高度,測定框架底腳位置,拉線放出立桿位置,注意橫桿能盡量縱橫貫通,平直。梁底的立桿與板底的立桿能通過橫桿形成整體。 安放可調支座,保證同一塊陣中的柱腳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經受力驗算和現場實際搭設經驗得出,立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一截面。
(3)立桿底部樓板存在降板,降板位置架體正常搭設時無法與周邊架體連接形成整體,可在降板位置立桿下設置較厚的墊板將立桿底部調至同一標高(降板高差不能超過40mm),或按《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要求使用可調底座。
(4)當樓層層高受限時,模板支架立桿需采用單根非標準桿件,導致立桿頂部自由長度過長時,在立桿頂部增加一個輪盤,增加輪盤位置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但要確保輪盤至頂部高度小于允許自由長度(不大于200mm),且增加輪盤立桿能正常使用。
4.2.3 搭設橫桿
(1)架體步距的設置需與輪盤相對應,標準立桿的輪盤間距為600mm,故步距選擇時需符合600模數。且最底部輪盤距立桿底端距離為350mm,故掃地桿實際設置于400mm處(經現場實際經驗得出這是在模數600下最好的搭配距離,與規范要求不對應,設計搭設時需注意)。
(2)橫桿接頭需卡緊,并保證端部與立桿接觸緊密,在架體搭設完成后及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派人對橫桿緊固情況進行檢查。
(3)為滿堂架體規劃好驗收通道,架體之間應形成人員能通行的通道,人員通道的第一步橫桿可延后搭設。
(4)從一端開始,按照順梁向 600mm,橫橋向 600 mm和 300mm 兩種間距安裝底層立桿和橫桿,調整立桿垂直度和位置后并將輪扣稍許扣緊,一層立桿、 橫桿安裝完后再進行第二層立桿和橫桿的安裝,直至最頂層。支架完 成后,安裝支座。
(5)衛生間沉箱位置或其他位置高差超過300mm,無法使用可調底托調整的,架體與整體分離,采用扣件將不能正常連接的橫桿與立桿連接。
(5)在上托座調整好后鋪設縱向 40×80cm 方木,鋪設時注意使其縱向方木接頭處于上托座上,接著按 30cm 間距鋪設橫向 80×40cm 鋼木枋,根據放樣出梁底模。
(6)為了確保滿堂支架的整體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支架橫向剪刀撐每 5m 設置一道,沿梁寬設置;縱向剪刀撐每5m設置一道,10m以上設置不得少于 3 道,設在每幅支架兩側及梁中心位置,每聯通長設置;同時在支架中間位置設 置水平剪刀撐,水平剪刀撐設在每跨的跨中位置。剪刀撐拉桿斜度控制 45°左右,必須用扣件扣緊,確保空間網架結構的穩定性。
4.2.4 檢查驗收
扣件式腳手架安裝、固定完成后,需專業技術人員驗收通過,保證設置合理,加固牢固后,方可通知混凝土泵送站配送混凝土。 遵照該工法輪扣式腳手架安裝方案進行施工,并按有關規定檢查驗收。有泵送管區域要單獨固定、支撐,嚴格按照泵送方案進行加固、支撐,以滿足自重及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震動要求。
4.2.5 腳手架拆除:
(1)待工程完成后,應進行腳手架的拆除工作。拆除前,應對腳手架作全面檢查,清除全部剩余材料、器具及雜物,否則不許拆除。
(2)拆除時應劃定作業區,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并設專人監護。
(3)拆除的構件均應成捆用吊具送下或人工搬下,禁止拋擲。
(4)拆卸連接桿件時不得硬拉及敲打,采取措施保證柱頭柱腳有效,配件應配套使用。
5、效益分析
5.1節省材料購買費用:輪扣式鋼木枋模板支撐結構模板主、次背楞(龍骨)采用薄壁型鋼制作,替代了傳統支模工藝中的方木;同時節約了鋼管、扣件、鐵絲、鐵釘等耗材的購置費用,因此材料費用大大降低。
5.2節省人工費用:輪扣式鋼木枋模板支撐結構的組成多采用插口與銷釘式,安、拆簡單、方便,施工速度快,與傳統支模工藝相比,可提高工效30%;提高施工工效,縮短建筑工期,經計算采用傳統結構每平方米需人工費用約20元左右,而輪扣式鋼性支撐只需人工費不足10元,人工費用僅為傳統的二分之一。
5.3安全可靠性提高:輪扣式鋼木枋模板支撐腳手架耐腐蝕、彈性大、堅固不變形,混凝土成形好。大大降低了使用固定的鐵釘、鐵絲數量,可靠的自鎖功能將安全隱患降到了最低。
5.4節約施工時間提高施工進度:三十平米的支撐結構為例現場操作只用8-10分鐘就可完成,施工進度提前,可以節約由于拖延施工時間造成的工地水費、電費、其它設備租賃費用等等。
結語
根據資陽萬達項目部工程非首開區3#樓主體結構施工中應用,設計為32層,從地下室施工施工開始,采用了輪扣型滿堂支架現澆工藝施工,滿足施工進度、質量要求。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順利,板面一次澆筑到位,經甲方驗收,板面鋼筋保護層、標高、板厚均符合設計要求,偏差均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施工質量良好,體現了 “裝拆靈活、操作方便、結構合理、使用安全”的特點。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及技術優勢,社會效益顯著因此值得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