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現在我們的農業產業發展得好好哦,以前是后進村,現在變成了先進村,村上、鎮上確實是付出了努力的。”最近,瀘州市納溪區新樂鎮三江村三組村民習林成向前來調研的機關干部們說起了村子近年來的變化。

在“智慧三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內,各式各樣的現代農業大棚,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長江河畔;藍白相間的新居,獨具川南民居風格;寬敞平坦的道路,連接一個個產業和農家……然而就在兩年前,三江村經濟發展靠后,村黨支部還被定為了2013年納溪區后進黨組織,是全鎮掛牌整改的“后進村”。
前幾年,由于種種原因,三江村“兩委”班子松散、村“兩委”干部不睦,村集體經濟增收無門,干群關系緊張,矛盾糾紛一度堆積,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2014年,新樂鎮對村“兩委”班子成員通過逐一談話進行教育,并對班子個別成員進行調整,三江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戰斗力逐漸增強,緊張的干群關系得到緩解。
2014年下半年,全省“涉農打捆項目”落戶三江村,項目總投資5000余萬元,同時吸引社會投資5億元,是一項省、市重點民生項目。項目落戶三江,新樂鎮黨委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項目實施將極大地造福當地群眾,擔心的是村“兩委”能否擔此重任、干好事情。
為此,鎮黨委從項目協調著手,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整頓轉化后進黨組織的一項首要內容。三江村“涉農打捆項目”共需要新流轉土地1200畝,涉及530多戶村民,任務重、困難多、壓力大,村干部的履職能力和執行力直接影響著項目建設的進程。于是,在項目協調工作中,村干部服務協調、分工負責,鎮干部配合。村支書善于做群眾思想工作,就負責村組土地流轉和群眾之間的矛盾調解工作;村主任“點子”多、協調能力強,就負責“智慧三江”產業項目建設中的工程實施和問題協調,其他村班子成員則根據情況分工分組參與項目推進工作。后進黨組織整頓工作正好為這個項目實施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廣大黨員干部不敢有絲毫懈怠,主動干事創業的熱情也激發了出來。
200多個遺留問題迎刃而解,50多個協調難題手到擒來,2500畝土地全部按期成功流轉,5000多萬元的農業項目快速推進,班子成員間的誤會和隔閡消除了,工作配合一天比一天默契,村“兩委”班子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
三江村“涉農打捆項目”實施即將結束,企業業主不斷進駐、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群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據統計,該區域內在冊黨員和流動黨員達到100余名。今年,新樂鎮黨委創新建立“智慧三江”二級黨委,統籌推進該區域的黨建工作,設黨委書記1名,黨委副書記兩名,委員4名。
如今,囊括了兩個村黨支部和5個“兩新”組織黨支部的“智慧三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黨委已經成立,“組織聯建”、“黨員聯管”、“爭優聯創”等樣樣爭先,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等事事落實。在“智慧三江”黨委的帶領下,“涉農打捆項目”全面快速推進,啟玉葡萄莊園、恒迪農業、銀坤農業等現代農業企業不斷入駐,葡萄采摘節、草莓采摘節、有機蔬菜采摘等活動精彩紛呈,“智慧三江”正逐漸發展為全市宜居、宜業、宜游的統籌城鄉典范。
(作者單位:納溪區新樂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