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選拔優秀干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確保每個貧困村有一個駐村幫扶工作組,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堅決做到“村不摘帽、戶不脫貧,工作組不撤出”
民富則國強,民惠則國興。甘孜州是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和四川省扶貧攻堅“四大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設施歷史欠賬、產業發展原始粗放、貧困成因多樣復雜、貧困程度面大深重、扶貧攻堅點多面廣。實施扶貧攻堅,事關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組織系統必須彰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政治特質,自覺擔負政治責任,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攻堅的資源優勢,有力有效服務甘孜藏區精準扶貧,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
先行一步牢固思想根基,匯聚扶貧攻堅共識。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合點,突出“講政治、守紀律、懂規矩”和“聚力扶貧攻堅”兩個重點。開展“三學透三看清三議明”活動,學深悟透“3+10”政策措施,看清看明貧困問題現狀,對標先烈先輩見賢思齊,檢視反面典型見不賢而警醒,聚焦職能職責找問題梳清單,即知即改整治“不嚴不實”問題。依托結對共建共創活動,組建宣講團,開設帳篷黨校、馬背課堂,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要求、省委全會精神、綱要政策措施等送進村寨牧場、機關學校、寺廟教堂,講清楚扶貧攻堅的政策方向、方法路徑、時間步驟,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思扶貧、謀扶貧、求致富,專注脫貧致富奔小康,形成凝心聚力創新、萬眾一心創業的扶貧攻堅良好工作態勢。

選優配強“關鍵少數”干部,建好扶貧攻堅班子。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真扶貧、扶真貧”指示要求,以提升扶貧攻堅領導力為重點,分級建立縣鄉班子功能結構模型,數據化分析比對,綜合分析縣鄉黨政班子的適應性。從經歷經驗、學歷學科上看知識儲備,從發展理念、產業思路上看擔當能力,從思維思辨、工作作風上看精神面貌,考準考實干部。圍繞扶貧攻堅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優劣勢不同性、扶貧攻堅產業布局差異性,經逐人篩查和反復比選、好中選優和優中選強,有側重選配熟悉現代農業、新型工業、旅游開發、規劃設計、農村金融、群眾工作等專家型干部充實縣鄉班子。堅持因需求培訓提能,按需辦班、照單點菜、評課調味,全員輪訓縣鄉黨政班子成員,分批選送具有發展潛質的干部到發達地區跟班學習,實地觀摩實踐。堅持因要素考核激勵,因崗因責設置考核權重,細化量化考核指標數據,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體系,堅決調整在崗不履職、履職不到位的干部。
建強建實先鋒磐石堡壘,共建扶貧攻堅對子。以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為總攬,大力實施“百鄉筑堡壘、千村創和諧”行動,為扶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以產業發展為依托,實施“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的“雙向培養”計劃,推動基層黨組織與農村旅游開發、特色種植業發展、文化民族手工業加工等無縫對接,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產業大戶+貧困戶”模式,實現產業鏈建黨組織全覆蓋。推行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機關帶農村行動,組織對口援助地、結對共建共創的州縣鄉機關黨支部與1360個貧困村結對幫扶,組織全州5萬余名干部職工與17.45萬名扶貧對象精準結對。注重選拔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工作能力突出、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干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實現選派全覆蓋、工作全脫產,并確保每個貧困村有一個駐村幫扶工作組、有一個聯系單位、有一名“第一書記”、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堅決做到“村不摘帽、戶不脫貧,工作組不撤出”。
全面有效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服務扶貧攻堅。扶貧攻堅重點在人才支撐,關鍵在智力扶貧。大力實施“百千萬康巴英才”工程,深入推進扶貧攻堅“2882”人才引培工程,設立人才開發獎勵基金,通過高校人才引進、對口支援幫扶、專家組團服務、校州院州合作等方式,引進急需緊缺專業的重點高校畢業生到縣鄉工作。爭取對口援助地定期選派一批教育教學、衛生醫療、農牧科技、文化旅游、規劃設計、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術人才,補齊貧困地區人才短板。建立人才幫帶機制,爭取對口援助地整體性組建以學科帶頭人為專班的專業技術援助隊,將醫療科室、教學課題組、技術攻關隊等嫁接移植到受援地,帶動受援地開設醫療科室,承接學科研究,組建產品研發機構,“1帶1”、“1+N”培養本土人才。支持企業以農特產品開發、鄉村旅游標準化管理、水電路橋基礎設施建設等為切入點,柔性引才、全面引智,以獎代補培養經營管理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建立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庫,實行統籌培訓、分類培養、組團服務,市場化引導就業,規范化管理提效。大力實施“親情感召行動”,吸引一批本鄉本土優秀企業家、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把“養成好習慣”作為智力扶貧的核心內容,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接納新鮮事物,善于變產品為商品、變資源為資本,養成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好習慣,為治藏興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作者系中共甘孜州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