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植物造景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園林綠化中植物造景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就植物造景在園林綠化中應用的設計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同行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 植物造景; 園林綠化; 應用
一、前言
我國的園林建筑歷史悠久,南北方有著不同的設計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設計也受到重視,植物造景成為園林設計的重要部分。如何提升園林造景的技術水平也更加的重要。
二、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從環境保護方面的來說,植物造景能夠有效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水平,當前雖然我們在許多景觀設計當中看到了諸如玻璃、石材、金屬以及其他人造材料,這些材料也能夠在某些方面實現很好的造景效果,但是這些材料如果運用不當就會給周圍的環境保護及生態帶來沉重的壓力甚至污染。而植物造景不僅能夠為我們營造出舒適、美觀的景觀環境,同時還能夠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實現生態有序保護,例如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泥石流以及其他方面的自然災害對環境的破壞強度,同時也能夠大大減少人工創造對自然的認為破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還能夠通過有效運用植物造景來提升人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意識提升。
其次,在審美感受方面,植物造景也具有非常突出的特點。第一,植物能夠通過自身的時令性特點很好的表現季節交替。第二,植物外觀千姿百態,將不同外觀特點的植物種植在一起能夠實現良好的空間營造作用。第三,不論是對大型植物的單獨種植還是小型植物的成片安放,都能夠實現觀賞景點的有效創造。第四,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僅南北差異明顯,不同地區的植物種類及特性也各有不同,我們可以通過有效運用具有極強地域性特點的植物來充分展現景觀的地方特色,取得與眾不同的效果。
三、植物造景在園林綠化中的原則
1、生態原則
生態原則是在尊重植物生態習性的礎上,為緩解環境惡化的現狀,結合生態學原理而產生的。由于溫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素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同的自然環境生長著不同的植物。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利用生態學原理,合理化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從而大大提高綠化成活率,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并且節約成本,是對生態學原則的進一步闡述和應用。
2、美學原則
多樣統一的原則。統一是指園林中的組成部分,它們的體形、色彩、線條、風格等,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根據園林主題來確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園林組成部分會產生整齊、莊嚴、肅穆的感覺。相似程度小的園林組成部分讓人感到輕松活潑;協調與對比的原則。協調是指事物和現象的各方面之間的聯系與配合達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樣化的統一。在園林中協調的對象有體形、色彩、線條、比例、虛實、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協調必須相互有關聯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屬性;對稱與平衡的原則。這是指在園林的整體或局部空間里,通過和諧的布置達到感覺上的對稱,使人舒適愉快。植物自然存在著兩種對稱,一是兩側對稱,如植物的對生葉;二是輻射對稱,如菊花頭狀花序上的輪生舌狀花;均衡的原則。這是植物配置時的一種布局方法。園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組成的,它們表現出了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輕重關系適當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輕重關系適宜則為穩定。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順眼;韻律和節奏的原則。植物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韻律感。如一種樹等距離排列稱為簡單韻律。一種喬木和一種花灌木相間排列稱為交替韻律。隨著植物種類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韻律感會逐漸豐富。人工修剪的綠籬可以剪成水平狀、方形起伏的成垛狀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狀,從而形成一種形狀韻律。
四、植物造景的具體方法研究
植物造景不僅僅是將植物放置在空間環境中那么簡單,在植物放置過程中還要進行一系列植物生物特性研究、手法運用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具體來說,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研究力度。
1、加強植物自身特性研究及應用
植物不同于無生命的建筑材料,想要實現植物的正常健康生長需要土壤、養料、氣候等多方面的條件,而想要讓植物能夠有效運用于造景工程當中,就更加需要從生態學、植物特性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要正確分析哪些植物是常綠植物、哪些是落葉植物、哪些喜歡酸性環境、哪些喜歡堿性環境,哪些喜陰、哪些喜陽,這樣才能夠從設計宗旨和植物特性兩方面出發更好的達成將植物應用于造景工程當中的目的,更好的發揮植物與環境的自身優勢,同時我們還要注意一點的就是,植物造景往往不是只應用單一物種,多物種混合種植在植物造景當中也非常常見,因此物種與物種之間的習性差別以及在生長過程中可能對彼此產生的影響也都要充分考慮和加強研究,這樣才能在確保植物都健康生長的同時凸顯植物造景的使用功能與審美價值。
2、加強植物文化研究
中國是一個喜歡講求文化寓意的國家,而且尤其喜歡運用動物或者植物來表達某種良好的祝愿、體現一些積極的寓意。運用植物造景表達美好寓意、提升景觀的文化內涵在我國歷史上屢見不鮮,例如許多古代文人就喜歡用竹子來裝點自家的庭院,竹子在中國文化當中具有高節、謙遜等寓意,更有千古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因此我們現在在運用植物進行造景設計也應該重視這種文化寓意的表現,具有文化寓意的大型植物不僅有竹,還有松樹、梅樹,在花草類當中也有寓意高潔的蘭花、寓意富貴的牡丹等,加強對植物所蘊含的各種文化寓意的研究工作不僅能夠提升植物造景的審美價值,同時也能夠提升景觀的文化內涵,不僅能夠表現出設計師的文化底蘊,也能夠帶給游人更加愉悅觀賞感受。
3、加強對植物自身色彩的研究與應用
植物種類數不勝數,植物的色彩也繁多而繽紛,運用植物進行造景不能夠像使用其他材料造景那樣自由的進行色彩噴涂,因為給植物進行填色往往會給植物的正常生長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而且人工色素怎么都比不上植物自然的色彩來得更加美麗動人。所以運用植物造型也必須加強對植物自身色彩的研究和配比。最為常見的就是在常綠灌木中進行擁有鮮艷色彩的花卉種植,所謂萬綠從中一點紅,賞心悅目、抓人眼球。此外運用相同色系但深淺不同的植物進行畫面設計,還能夠獲得如水墨畫般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審美效果。
4、巧妙運用植物季節性特點進行造景
除了一些常綠性植物之外,絕大多數植物都具有季節性特點,在不同季節所表現出來的外觀和顏色都非常不同,如果我們能夠將其巧妙運用甚至可以收獲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果。例如將花期、果期不同的植物栽種在一起,可以讓人們在不同時節都欣賞到果葉相連的美麗景象,而將花期不同的花卉放在一起,可以獲得時時花不同、月月花相連的審美感受。總之將不同生長特點及形態色彩特點的植物交錯設計在一起,能夠春天綠意盎然、夏天繁花似錦、秋天果實累累、冬天枝干遒勁,讓同一空間呈現出更為多彩的美麗畫面。
五、結束語
好的園林不僅需要好的設計構想,同樣需要設計師了解植物的特性,對植物造景有著一定的來了解,掌握原則及規律,從而設計出完美的景觀。
參考文獻
[1]彭衛強.淺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J].中國西部科技.2010.
[2]陳名雄.探討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J].城市建設.2010
[3]王鋒,曲璐.淺談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J].河北林業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