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城市居住小區的景觀施工,必須從人居環境科學的角度出發,以通過園林建筑布局、園林道路、園林小品等的交融、滲透,并通過采用不同的布景手法,以設計出舒適、美好的人居、活動環境,從而滿足對人居環境的要求。本文通過簡要分析當前人居環境科學的發展趨勢,并對城市居住小區園林的規劃原則及具體設計進行探討。
【關鍵詞】人居環境科學;景觀建設;景觀設計
在住宅小區設計及施工中,應在合理運用園林小品、植物、園路等的基礎上注重園林景觀和人們生活、文化的相結合,以提高人居環境科學性。同時,要求現代住宅園林景觀環境不僅要具備美觀性,還要具備實用性,在人居環境中形成一個開放的布局,使人們的生活、休閑、活動等空間和設施充分融合于園林景觀中,從而建設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人居環境。
1 當前我國人居環境科學的發展趨勢
1.1關注民生
人居環境科學是一項關系到人民生存及發展的科學,其基本立足點在于關注民生,其核心理念為“以人為本”。目前,隨著發展模式的轉型及現代城鄉建設的形勢,對學科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2重視空間戰略規劃
在人居環境建筑中,應合理利用土地、珍惜土地資源進行城鄉空間規劃。而人居環境科學就是要將分散的建設綜合成戰略思想的高度,只有基于戰略思想,才能進行戰略規劃,進而落實具體的計劃。
1.3推進人居環境綠色建設
面對當前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嚴峻問題,因此需要加強節能減排的重視,積極推進人居環境綠色建設。這就要求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應面向向人居環境,積極進行生態地景建設,以營造一個人文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人居環境。
2居住小區園林的規劃原則
2.1以人為本
居住小區的建設是為居住者提供生活、休閑、娛樂等活動的空間場所及環境,因此需要檢查“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營造充滿生活氣息的小區環境,從而滿足不同居住者的需求。住宅小區園林的建設應做到景為人用,且要富有人情味及生活氣息。在住宅園林設計過程中,應選擇當地的特色植物,以更好地滿足當地人的需求,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2.2注重創新
居住區的園林規劃必須要創新,以營造出各具特色、立意的園林景觀,且要充分體現出建筑與園林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和諧與統一。在園林規劃構思上,設計者必須要注重建筑與自然的協調,以體現出景觀主體的特色及蘊含豐富的文化、人文氣息。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也就是要合理利用居住區的地形地貌、植物結構等進行設計及建設。在園林綠化中,應多選用當地的植物類型,不僅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還能體現“鄉土樹種”、“以人為本”的理念。另外,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還應征求住戶意見,根據住戶意見及建議進行設計,有利于滿足居住者對人居環境的要求。
2.4生態化原則
生態居住區是指在居住區的建設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證居住區與自然環境的相協調及統一。生態居住區的建設應滿足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無害化等要求。生態居住區建設中應結合生態學原理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等理念,盡可能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從而滿足人和自然和諧、建筑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3 居住小區園林規劃的設計
3.1平面布置
對于居住小區中的樓群、道路選擇規則式布置,而園林景觀可選擇規則式、自由式及混合式等方式進行布置。其中,規則式是指園林、園路、廣場等景觀都根據一定的幾何圖案布置,要突出其主軸線,以體現出整齊、明快的特點;自由式的布局比較靈活、多變,通過利用迂回曲折的園路實現對室外景觀的分割,以體現出自由、個性的特點;而混合式不僅要有規則式的整齊,還要具備自由式的靈活布局。通過進行園林建筑、廣場、小品等方面的合理布置,以保證和周圍樓群之間的協調、統一。
3.2小區道路和園路的設計
小區道路的設計應主次分明,且要具有一定的引導性,以方便居住者的行走與車輛行走,不僅在寬度上要便于交通行徑,還要保證居住者的安全,故可采用人車分流或者環行道的道路形式。相對于小區道路,園路規劃的寬度及路面鋪裝上應采用迂回曲折、自由流暢的形式進行綠地空間的分割。通過對園林綠色植物的優化配置,以創設出不同的園林景觀,以帶給居住者移步換景、多姿多樣的視覺感受。另外,小區園路還需要和亭、廊、花架等建筑景點、水體、小品等景點相連接、相配合。園路的設置應盡量呈環狀,以防出現走回頭路的感覺。
3.3景觀設計
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還需要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以體現出景觀的文化底韻,有利于居住者陶冶情操,使其獲得舒適、休閑、放松的滿足感。對于園林建筑,應采用回環曲折、層次錯落的設計手法,以建設出生動活潑、無限變化、個性化的景觀。園林小品的設計應雅致、簡遠,突出特色,使景象簡約,且意境深遠。也可以采用雕塑和園林相結合的手法,并布置與之融合的園林環境,以起到渲染氣氛、增添情趣及體現主題的作用。
3.4園林綠化設計
居住小區的植物綠化主要以喬灌木為主,并采用地被埴物覆蓋。對于綠化植物的種植,必須要因地制宜、虛實相襯,以貼近自然。植物應注重常綠樹與落葉樹的合理搭配,并利用色葉、觀花、觀果等植物,從而體現季相變化以及層次感。而在不同的建筑環境中,選擇不同的園林植物的配置,應建設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從而提高小區景觀的自然性、生動性。而且,在綠化景觀規劃時,對樹種、種植方式也必須合理選用,以營造人居和諧環境景觀。另外,對于居住區的樹種配置,必須要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合理布置,注重對喬木、灌木、花草的合理搭配,必須要做到常綠與落葉、果實的相結合。要注重喬灌木和地坡植物的有效結合,大小粗細高低不同植物的合理結合,同時根據四季變化進行景觀布置,真正做到步移景異的景觀特點。另外,在園林中還可適當布局一些鳥食果子,以引鳥入園,以體現居住小區的優美自然環境特色。
3.5其它配套設施設計
在小區的相關配套設施設計中,應采用一些具有自然、質樸氣息的休閑坐椅、垃圾桶等,以使配套設施更貼近自然。同時,在空間開合處,鋪面的形式可選擇形式多樣,從而豐富環境基調。對于部分空曠地區,可配置一些健身器材,以為居民提供休閑、鍛煉的機會。同時,還可以考慮到小區的燈光照明、綠地噴灌等設施,同時完善硬件功能,從而為居住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4 結論
綜上所述,居住小區園林規劃設計涉及多門學科,不僅包括建筑學,還需保護生態學。既要追求園林的美感,還應具備實用性。對于居住小區園林的規劃,必須要明確功能分區,且要合理設置住宅、道路及綠化,通過園林建筑布局、園林道路、綠化空間等融合手法設計出高質量的小區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張駿,古風,盧鳳萍. 基于人居環境資源視角的城市旅游吸引力要素研究[J]. 資源科學,2011,24(3):556-563.
[2]何峰,柳肅,易偉建. 基于人居環境科學視角的歷史文化名村整治規劃研究——以湖南省張谷英村為例[J]. 熱帶地理,2012,24(5):457-463.
[3]趙萬民. 山地人居環境科學研究引論[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3,25(3):10-19.
[4]戴永燦. 綜合性園林景觀工程的施工管理特點及質量控制[J]. 經營管理者,2014,26(19):305.
[5]林樹森. 人居環境思想與廣州的實踐探索[J].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2,20(2):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