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水利工程建設是維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工程措施;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社會生活及生產用水量不斷增加,大肆地水土資源開發利用,造成水土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流失破壞。河道是水利工程改造建設的對象,加強對河道治理,探索開發生態水利河道治理方案,實現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就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優勢作用,論述了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應用。
【關鍵詞】生態水利;優勢;河道治理工程;應用
一、建設生態河道的必要性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現如今,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導致了我國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規模都是極為巨大的,尤其是水土資源的開發上更是一年比一年增長,這就導致了各地的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在各地區的河道兩側水域的不斷減少,造成了生態的不平衡,最直接的就是周圍植被的退化或消失,動物行跡的減少。因此,建設生態河道迫在眉睫。
二、生態水利的河道治理優勢
為了達到河道治理效果達到最佳,實現生態環境的和人類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將生態水利理念融入到河道治理工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態水利方案措施,對改善水環境極其周邊的生態環境是現代河道治理工程的新舉措、新思路。之所以將生態水利的理念思想同河道治理工程相融合,主要是生態水利具有以下優勢:
(1)生態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是根據河道周邊的自然地形、地貌、水及水生物等通過科學配置將河道、河堤周邊植物及水中生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穩定良性循環的河道生態系統。生態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對河流中的水生物及河道周邊的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繁衍生殖的環境。河道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河道兩側的植被進行恢復。a)充分開發利用灘地:灘地是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為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于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并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集鎮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或濕地,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應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退地還河,讓地還灘,增大河道行洪斷面,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b)保留河流彎道,建設蜿蜒曲折的水流形態:河流治理要改變幾十年來慣用的治河渠道化的做法,根據保護對象和防洪要求,順應河勢作好河流走向規劃和平面布置,建設蜿蜒曲折的水流形態。根據河勢,制造豐富多變的河底線、河坡線,在有可能與河邊綠地相結合的地方,可修建蜿蜒曲折的水路、水塘,創造較為豐富的水環境,改變原來呆板、單調的河道模式,彎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生物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
(2)生態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可起到凈化河道有機污染物,提高河道水流自我凈化能力的作用。有機物是河道水域中的真菌和細菌的主要食物,有機物在氧化作用下造成污染破壞進而分解為無機物,被河道水域中的藻類吸收,藻類在光合作用下在水中和空氣中釋放氧氣,滿足水體內好養生物的生長需求。在這樣的循環模式下,河道水體自身就能凈化,降低水域的污染程度,使污染的水域變得清澈,為河道水域中的魚蝦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也給河道周邊鳥類提供了食物豐富的覓食場所。
(3)基于河道兩層的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使得河道兩側的植被能夠在河道土壤內細小孔洞滲出的水的供給下正常生長,同時植物在充足的水源下,其根系則變得更加的發達,很好地起到了固土的作用,即使在雨水的沖刷下,不至于造成較大的水土流失。
(4)修筑人工魚巢,營造水生動物生存繁衍環境的要求
修建人工異型塊魚巢:在滿足行洪、排澇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方應考慮修建人工異型塊魚巢,盡量采用毛石護坡,正常水位以下的護岸襯砌采用空心異型塊、預制魚巢等結構形式,提供魚類等水生動物安身棲息的地方。建設水生與兩棲動物通道:在河道中用堰壩攔蓄河水時,應留有一定寬度的輔助性陡坡輸水道,以便水生動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魚類生長繁殖。
三、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1)生態堤型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前,應對河道周邊的地形、地貌及河道自身的功能特征進行綜合考慮,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河道生態護坡施工方案。此外,還應根據河道周邊植被類型和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進而確保河道周邊植被在穩定的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對河道進行工程區域性劃分,通常將河道劃分為 3 個區域,即常露區、變化區和常淹區; 進而根據不同的區域選擇不同類型的適應生長的植物在護坡區域進行栽植。在長露區域種植耐旱的植物,在變化區域種植適應干旱和水淹的植物,在常淹區種植水生植物。
(2)在河道斷面留出生長空間
河道不僅具有排澇泄洪的作用,同時還能對周邊的環境產生一定的美化作用及降低大氣污染,調節生態平衡等作用,更能對河道周邊的居民創造一個休閑娛樂的空間環境。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出河道的功能性作用,可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在河道的親水平臺及臺階外種植各種野生的水體植物。
(3)通過動植物生長提高水評自凈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生物膜法技術及生物操作等技術來修復遭受污染破壞的水體。通過水體中各種生物的轉化和轉移及分解的方式提高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并結合河道水環境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在不造成水體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上多種植植物和放養水生動物,豐富河道水環境資源,為人們提供多感官的愉悅享受。
(4)構建水生動物種群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應用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保證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原則。提高流域的物種數量和種類,從而保證河流內部生態平衡和穩定,具體的措施就是構建有效的水生動物種群,提高水生生物的數量維持平衡和發展,比如可以適當提高鰱、螺、鯽的種群數量,這些生物在以消費浮游生物和流域水內垃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河流內循環有效地保證河道建設的生態發展、維護生態平衡。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指的是為了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在滿足人們對水資源利用的基礎上采取的河道治理措施; 生態水利以突出自然特征為主調,讓人們更加地親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饋贈。生態水利以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為主線,發揮生態效益,利用河道流水的自我凈化能力消除河道水體污染問題,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董哲仁 . 河流生態恢復的目標[J]. 中國水利,2004( 10) : 3,4 -7.
[2]孫宗鳳,聶建平 . 生態水利的哲學思考及其研究框架[J]. 水利發展研究,2003( 12) : 15 -18.
[3]張志榮 . 處理好河道整治護岸工程與景觀關系的幾個關鍵環節[J]. 浙江水利科技,2003( 05) : 37 -39.
[4]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水利理論分析課題組 .可持續發展水利的生態學分析[J]. 水利發展研究,2003( 10) : 5 -10.
[5]王薇,李傳奇. 河流廊道與生態修復[J]. 水利水電技術,2003( 09) : 57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