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抗震工程的管理是建筑抗震設計技術管理的的核心。建筑抗震設計施工技術策略是建筑抗震施工項目目標控制,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將建筑抗震技術管理與實際可操作施工相結合,貼合實際的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才具有被使用的必要性,從而保證安全、高效、優質、低消耗完成任務。本人從建筑抗震現狀和理論分析、建筑和建筑設計融合及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抗震設計問題研究。
【關鍵字】 建筑抗震;抗震設計;建筑
地質活動越來越明顯,近年來,我國多地區多次出現了等級不同的地震侵害,在成很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因此,國家對建筑物的抗震的能力越來越重視,同時也成為建筑設計者們前期思考的一個問題。好的抗震設計必須融合到建筑物里才能根本的滿足國家對抗震建筑的要求。
1建筑和建筑設計融合中需要注意的細節
1.1結構體型、結構布局對抗震的影響
震害研究表明,大多數建筑物的平面比較復雜,如側翼的過多伸懸、平面上的外凸和凹進、不對稱的側翼布置等,這些差別在地震中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對于平面形狀簡單的建筑物,一般不會受到地震的破壞,及時破壞也不會太嚴重,有的甚至完好無損。在地震時,一些不規則和復雜的建筑物都會受到地震的破壞,尤其是建筑結構剛度出現突變的部位,受到地震的影響最嚴重。所以在進行建筑體型設計時,盡量保證建筑物空間和平面的形狀規則、簡潔;圓形、扇形、矩形、方形等都是建筑物中比較好的體型,盡量少選擇一些內凹和外凸的體型,最好不要選擇過長的伸翼或不對稱的側翼。避免由于體型不對稱而發生扭轉反應。
1.2建筑的平面布局設計
建筑的平面布局設計是建筑設計過程中的核心設計。建筑的平面布局設計對建筑的功能部分作用的好壞和使用要求具有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建筑的平面布局設計與建筑抗震設計部分有很大的聯系。為了保證建筑設計與抗震設計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就要保證建筑的結構質量和剛度能夠分布均勻,并要求建筑的墻面設計具有對稱性和均勻性。對抗震墻要求布局與抗震設計密切結合。對剛度較大的電梯要布局在建筑的中心位置,以防止發生扭轉效應時保證電梯里人員的安全。使建筑的抗震設計發揮它的最大作用效果。
1.3建筑的縱向布局設計
建筑的縱向布局設計主要體現在建筑結構的質量、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建筑物的剛度分布位置。無論建筑物的的層數的高還是低,無論是民用建筑還是工業建筑,都會存在建筑的縱向布局設計的問題。在建筑進行縱向布局設計的時候,需要盡可能的將建筑物剛度和建筑物的邊沿設計成一個相似的系數比。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監督,避免樓層之間出現剛度不均勻的現象發生,同時還要避免在地震過程中建筑物出現扭轉的現象。
1.4建筑豎向抗震布局設計
在建筑設計中,豎向抗震布局設計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沿著樓層高度方向上的剛度和質量設計。無論是高層還是超高建筑,上述問題非常突出。由于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是不相同的,如底層一般是車場,下面幾層是購物中心、商場,而上面的樓層是寫字樓或公寓樓,因此要求下層建筑最好為大空間、大柱距,而上層建筑最好以墻為主,少設柱。在抗震布局上,有的建筑物還設計了公用天井大廳,并且在不同樓層還設有展廳、大會議廳、報告廳等。正是由于不同的使用功能,導致建筑物沿高度方向上出現剛度和質量的嚴重不協調、不均勻現象。而且上下相鄰樓層的剛度和質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通常情況下,在剛度最差的樓層其抗震承載力往往比較差,所以在進行建筑豎向抗震布局設計時,要高度重視上述問題。
1.5建筑的整體布局設計
建筑的整體布局設計主要體現在建筑的立體空間和平面空間的設計上。在建筑的整體布局設計中,要使建筑空間和建筑平面在形狀上既簡潔又公正。一般來說建筑的形狀有圓形、方形等,這些形狀有助于體高建筑物的的抗震水品??拐鸾ㄖO計中,要避免使用凹凸形的設計,由于它對建筑物起到了制約作用,所以會導致嚴重的扭轉效應。建筑設計師們在設計出好質量的建筑的同時,還希望對建筑的美觀度進行提升設計,就要結合建筑藝術和建筑必備的建筑功能,再結合建筑抗震設計,就能設計出一座抗震質量又好美觀度又高的現代建筑物。
2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抗震設計問題
2.1控制建筑結構平、立面布置的規則性
由地震調查研究可知,地震災害通常發生于建筑結構的突變處。而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發生較大的偏離,又很容易造成結構發生扭轉或者平移的現象,從而導致地震災害的發生。在建筑不具備較高的整體性,傳力途徑受到阻礙的情況下,結構的抗震性能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規則的結構,傳力路徑明確,計算分析時容易準確估計地震作用的大小與抗震不利部位,設計時有可靠度較高的依據。而不規則的建筑結構,傳力路徑相對復雜,計算分析時不容易估計地震作用的大小以及容易破壞的部位,設計依據不是很明確,結構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若結構設計方案缺乏科學性以及合理性,不僅會導致資源的浪費,還會給結構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帶來較大的威脅。
2.2設置限制控制
根據建筑相關的規定,在建筑設計中要考慮抗震要求的限制控制。實際設計中,對建筑物的高度、層數、寬度等指標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限度或者沒有達到限度都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抗震建筑的安全隱患。尤其是超標準的建筑最容易導致抗震建筑出現安全隱患。除了限制值以外還要考慮房屋之間的抗震橫墻的局部尺寸和間距的限制范圍。這樣可以避免建筑墻面的剛度下降,當遇到水平震力的時候,就不會影響水平震力的傳遞,也就不會導致建筑墻面的扭曲變形。
3總結
總之,建設抗震設計是一個復雜且麻煩的建筑過程。建筑抗震設計的技術管理的重要對象及策略是技術文件,技術文件是建筑部門在實際建筑抗震設計過程中逐漸積累的經驗和總結,其內容真實并及具豐富性,是研究未來對建筑抗震設計技術管理進行策略修訂和制定更適合建筑部門施工狀態的重要依據。這種完全掌握建筑抗震設計的技術要點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方式,能夠更加滿足科技研究和建筑抗震需要,可以快速優質的實現建筑施工的任務和目標,不斷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有效地提升抗震穩固性和提前預防扭轉效應的發生。從而努力朝著促進我國設計建筑抗震施工的蓬勃發展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王亞勇.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問題解答(一)[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2,34(2):135-139.
[2] 楊胤.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建筑·建材·裝飾,2013,(8):117-117,108.
[3] 胡俊義.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及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4,(33):10-11.
[4] 王亞勇.關于建筑抗震設計最小地震剪力系數的討論[J].建筑結構學報,2013,34(2):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