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住宅的地下室防水技術對建筑物的整體質量產生了很大影響。本文以地下室防水技術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具體產生了幾項施工過程中常用的防水技術。
【關鍵詞】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技術
一、高層建筑的地下室防水重要性
第一,眾多的高層建筑都離不開地下室,雖然作為一個輔助的設施存在,但是其重要地位不容被忽視,其對整棟高層建筑的地基穩固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地下室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一旦工作不到位,導致外界的水流滲入內部,建筑物的地基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當中,會破壞其穩定性,嚴重的情況下整幢樓可能產生塌陷的狀況。有的情況下,地下室的墻面因為長期受到水的浸泡,墻面容易出現脫落現象,下層的立柱會出現松動,使得居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第二,若是高層建筑物的地下室沒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同時也會導致住戶財產出現損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家的貴重財物,通常將其放在地下室這一個“保險”的地方,一旦地下室出現了滲水的現象,就會導致大量的財產損失,直接影響到了居民日后的生活。
二、地下室出現滲水現象的原因
第一,在高層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對材料的選擇不正確,或者施工的技術存在錯誤現象都會導致地下室的滲水問題。我國對高層地下室的墻面硬度有著明確的規定,凡是高層建筑物的地下室,其墻面的硬度都需要達到C35以上,同時也需要加強混凝土的抗滲透性能,等級要求在S8以上。但是縱觀我國很多的高層建筑物的開發,一些施工單位為了節約自己的材料花銷,選擇一些廉價且質量低的材料,同時施工的人員缺乏職業素養,為了使電路線串連方便,在地下室的墻面上隨意設置穿墻套管。根本沒有將地下室的防水設計納入計劃的范圍內,由此產生了日后的地下室滲水的現象。
第二,對于地下室防水性能的提高,需要建筑人員擁有專業的技術,嚴格遵守規范中制定的標準,地下室的防水層設計應當遵循一定的順序,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一些單位貪圖省事,將施工的程序進行簡化處理,將一些很關鍵的步驟跳過,導致施工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三、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探析
(一)防水混凝土技術要點
1.控制材料的整體質量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建筑后期的穩定性。混凝土主要是由砂石、水泥、石灰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質量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地下室的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監控混凝土的質量,保證其能夠發揮防水的性能。在加入砂石材料的時候,需要控制材料當中的泥土的含量,在購買水泥的時候,需要關注其型號和品牌,保證原材料整體質量。
2.完善混凝土中各材料的比例
正如上文所述,地下室的混凝土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為了保證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出現開裂的現象,需要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加強,應當在施工之前具體了解該地下室對防水的要求,結合材料的具體類型,來制定一個合理的調配方案,力求材料配置的最優化,控制混凝土當中水和其它材料的比例。在攪拌的過程中,適當加入膨脹的防水劑等材料,來提高混凝土的抗滲透的能力。
3.控制混凝土攪拌的時間
混凝土在完成攪拌之后,需要冷卻一段時間,時期迅速凝固起來,保證了混凝土的強度。在建筑施工的材料準備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冷卻的時間。因此,在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要嚴格規范攪拌的程序,采用優秀的攪拌器械,是的攪拌工作能夠連續進行,中間不出現間隔,保證了混凝土固化具有時效性。
4.澆筑過程的控制
目前,我國很多建筑施工都采用現場澆筑混凝土的方式。澆筑的種類多種多樣,按照澆筑的方向和部位不同,可以分為整體性的、分段的以及斜向性的等等。針對地下室的不同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澆筑方法,同時針對振搗技術,需要嚴格控制其程序,避免出現了不密實和漏振的現象。
5.增強對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在澆筑完成之后,需要一段硬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外界溫度、潮濕程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混凝土容易產生開裂的現象,以此產生了形變。因此,在完成了對混凝土的澆筑之后,要對其進行科學的養護,嚴格控制四周環境中的濕度和溫度的情況。
(二)瀝青防水材料的設計
1.前期工作
在對地下室的墻面和混凝土的表面張貼瀝青防水材料之前,需要先對其進行清理,拂去表面的渣土和其它雜物,保證墻面的平整性。同時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含水成分,能夠使瀝青充分發揮其防水的效果。
2.膠粘劑的使用
瀝青屬于防水材料,其同時也是一種卷型的材料,因此在使用瀝青覆蓋墻面的時候,需要根據建筑基層的表面情況,涂上膠粘劑保證材料能夠相互融合。膠粘劑的涂刷不宜過厚,需要控制在兩毫米之內。在保證不重復涂刷的基礎之上,保證每一處的基地都有膠粘劑。
3.防水卷材的張貼
在對地下室進行施工的時候,需要在其表面鋪上防水的卷材,按照附加層、立面和平面的順序來進行施工。在平面的部分,應當采用空鋪的方法,在立面部分采用滿粘的方法。為了更好地保護防水層,應當將防水卷覆蓋到每一個細小的縫隙當中,并且及時做好密封工作,防止滲水現象的出現。在防水卷鋪干完成之后,需要立即用水泥覆蓋其表面來保護。
(三)局部的施工技術分析
1.接縫的處理技術
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接縫的現象,對接縫進行防水處理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是哦概念股過程中,需要對混凝土的地板采取連續性的澆筑,保證其不會出現縫隙,在外墻的部分,應當將施工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以此保證混凝土的強度穩定性。在對施工的縫隙進行填補的時候,應當現將內部的雜物清除趕緊,然后再如上水泥或者其它的液劑,將混凝土在第一時間澆筑進去,并且采用振搗技術保證其內部混凝土的緊密性,將裂縫消除。
2.變形縫的處理
變形縫是施工人員認為預留的一條裂縫,其用以承受工程結構的拉升和收縮、位置的移動以及沉降等等。在施工的過程中,應當選擇特殊的水泥和氰材料相互結合,一起攪拌成混凝土,用以對基層的封堵工作。同時需要控制該縫隙中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固定止水帶,保證地下室不會出現滲水的現象。
3.穿墻管道的設計
正如上文所述,很多施工人員為了貪圖方便,在地下室的墻面上隨意設置穿墻管道,影響了地下室的防水性能。地下室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容易受到水的侵害,因此應當格外重視穿墻管道的設置。在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之前,首先要在準備焊接穿墻管道的地方固定帶有止水環的套管,然后再穿入管道并且在位置準確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固定,最后在鋼板上預先流出的孔中注入軟性的瀝青材料來進行最后的密封工作,將整個管道四周的混凝土振動嚴實。
四、結束語
在對高層建筑的地下室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嚴格的施工標準,規范材料的質量,同時樣時刻監督施工人員的工作,對地下室的防水設計進行嚴格規范的操作。同時,在施工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一些技術,提高施工的質量,使地下室能夠充分地發揮其自身的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嚴恒林.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1):
16-19.
[2]王曉峰,王炳華.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特點[J].科技咨詢導報,2007,(17):46-47.
[3]高明棟,葉珅.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J].科技信息,2007,(05):33-34.
[4]徐兵成.某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設計與施工[J].山西建筑,2006,(05):11-13.
作者簡介:童浩東(1982-),男(漢族),重慶市九龍坡區人,重慶市監理工程師,從事建筑工程施工、監理多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