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節能環保意識也不斷增強,對于居民區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基于此,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對居民區的節能環保生態設計進行研究,探討新技術、新理念的應用,為城市居住創新一個節能環保、生態的宜居環境。
關鍵詞:居民區;節能環保;生態;規劃設計
通過節能設計能夠解決很多問題,有效的處理能源矛盾問題,對于環境惡化起到抑制作用。根據相關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建筑行業一直都是耗能大戶,因此在居民區的建筑規劃設計中采取節能環保措施,是實現居民區節能環保生態目標的重要途徑。
1.構建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
為了更好地加強生態小區的規劃,首先就必須掌握生態環境的構成要素。其構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環境生態化
在現代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為了確保城市發展能與環境的承載性能之間有效的協調,就必須將保護自然為基礎,并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時盡可能的確保生物的多樣性得到有效的保護,使生存環境得到有效的維持。并科學的選定區域致力于生態系統和大地景觀的構建,科學合理的利用和配置土地資源,確保植被的結構和組成的合理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提高城市植被的覆蓋面積,同時更好地對環境進行控制,切實加強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從而實現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有效結合,實現環境的生態化。
1.2社會生態化
在大眾社會不斷提倡生態文明發展的今天,只有致力于現代城市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培養,盡可能的采取生態化的模式進行消費,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實踐行動中體現出來,并為社會生態化的實現從法律、保障以及服務等方面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促進社會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致力于人口結構的優化,降低城鄉二元發展的差距,從而規劃出基于社會、經濟、自然為一體的人類生態環境,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3經濟生態化
在生態小區規劃設計中,不僅要實現環境和社會的生態化,還要著眼于社會經濟的生態化。因此,在生態小區規劃設計中,要關注社會經濟基礎的增長,加強對資源的再生和循環利用,加強先進工藝技術和清潔、節能材料的應用,盡可能的降低應用過程中帶來的能耗和污染,確保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降低因經濟發展給人類的環境和健康帶來的危害,并對能源的消費和生產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并在能源體系中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切實加強小區生態化技術的應用,加強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著力構建綠色、生態居民小區。
2.現代居民區節能環保生態規劃設計措施
2.1加強對自然生態基礎的利用力度
大自然不管是在自我維持還是在自我修復方面的能力都較強,因而作為小區規劃設計人員,只有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加強對自然力量的利用,利用其著力恢復生態系統,從而實現生態系統的再生,尤其在構建生態和諧的環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還應加強對其的保護,在保護過程中,不僅應保留場地原有的生態環境元素,還應盡可能的再利用原有的材料,確保小區中原有的原始生態環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同時還應采取人工的方式不斷的完善資源,從而達到提升生態效益的目的。
2.2進行科學的編制
任何城市要想發展就必須加強建設,而加強建設就必須注重規劃,因而為了構建和諧生態的宜居城市,就必須對生態小區規劃進行科學的編制。尤其是在當前的新時期背景下,作為小區規劃設計人員,必須始終將生態優先作為設計的基本原則,對生態小區規劃進行科學的編制,在實際編制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的發展,也要注重生態效益的提升和自身環境的改善,尤其生態環境的改善,而這就需要緊密結合城市的實際進行科學的編制。
2.3最大限度的保護自然景觀
所謂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有山水等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變化的環境。而且要確保自然景觀能為動植物的生存提供空間,同時不斷的適應周邊環境的變化,從而在較大區域內確保空間的平衡,因而其保留價值較大,所以為了確保自然景觀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就必須在意識到加強自然景觀要素保留的重要性,并在加強對其保護的同時將生態自然環境與現代景觀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塑造細小而又較強趣味性的人文景觀的同時塑造良好的空間形態,從而提升生態小區規劃成效。
2.4充分運用可再生資源和潔凈能源
在現代居民區的建筑節能設計中,太陽能與地熱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對現代城市的節能環保意義重大。在居民區的生態節能環保設計中,通過打井的方式,居民區地下機房中的地泵能源機房從地下獲得熱能,千家萬戶的溫暖和涼爽經過機房系統處理而獲得。被動式太陽能是較常采用的利用太陽能的方式。因為對太陽能采用大量的光電系統對于電能消耗量相對較大,被動式太陽能相對耗資小且耗能少。為使太陽能板充分吸收熱能,需要設計在屋頂,這樣就可以為發電系統提供大量的能量。
2.5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居民區生態系統
想要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就不能以利益為核心,要通過自然環境的建設來滿足居民的良好生活及活動需求。小區規劃首先是要做到生態方面的可持續的發展,保證地域生態的良性循環,為此,小區規劃充分保持和利用周邊環境,改善小區環境,內部配置大面積綠地、廣場,使小區本身不僅具有了休閑功能、景觀功能、文化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小區的整體生態環境。如某小區的建設以依賴于生態環境、不破壞生態平衡為基準,在居民區內對原有的生態區進行合理的整合,然后通過園林景觀設計,將原來的綠色植被進行整理規劃,將生態區改造成一個生態園林系統,既改善生態環境,又起到一定的景觀價值。
2.6居民區地域性文化的體現
居民區的建筑設計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背景,將人文底蘊融合到整個小區設計的之中。小區依附于當地具體地形建造,在造型上與附近有價值的古代文化建筑遺址相呼應,力求在簡單規則的體形中,表現出一種自由、錯落的韻律,在建筑色彩上使用與周邊建筑相協調的灰色調式,這樣就使整個小區在統一建筑風格下,又不是千篇一律,達到和諧之目的。居民區建筑環保生態設計規劃應該基于整個環境以及資源能源利用的宏觀角度上去思考,務必要保證環境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生態保護和諧共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生物鏈的有序前進,不僅要抓建筑區每一寸土地面積的充分利用率,還應該要保證整個小區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這是小區建筑設計的本質性原則。
3.結論
新世紀以來,我們國家與政府深入宣傳貫徹可持續發展觀,低碳生活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反映在居民小區規劃上,也要考慮到開發商與民眾的雙向需求,需要重視到節能環保建筑設計原理的實際運用。本文在規劃設計方面,對居民區生態節能環保設計進行詳盡分析,充分考慮到建筑地形和有效資源能源并加之利用,達到節能建筑的效果目標;實現生態環保就必須要結合小區地域的資源有效利用和生態園林建設。從跟本上講,實現節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生態環保,而實現生態環保的重要途徑是節能,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構建生態小區的過程中,要將生態環保節能幾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現代化節能環保生態居民區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徐晶麗,陳冬梅.論建筑節能設計分析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4(18).
[2]李臣義.城市環境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淺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08).
[3]劉曉鞠,王凱.遂寧市安居區瓊江河岸線景觀與生態規劃設計[J].山西建筑.2007(29).
[4]林君.環境保護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推廣[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