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的快速發展使得工程造價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建筑行業可以說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價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本文對工程造價的控制管理途徑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 建筑工程;工程造價;管理
一、我國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和管理的現狀
由于國家對工程造價管理的政策法規不健全,相關人員又缺乏對工程造價的整體認識,所以,造成了國家及各級政府對工程定額的片面性,規定的計價一般僅以大城市的計價水準為依據,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其他中小型城市的市場價格,而實際上市場的供需變化、價格水平是不斷變化的。雖然市場具有很大的流動性,地區差異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特別是施工單位的施工計劃不完善,沒有建立自身企業定額,使得自主報價和獨立報價不能順利的進行。更有一部分施工單位缺乏成本管理的市場觀念,通過片面提高建筑量來降低單位建筑的固定成本,導致市場對建筑量的供需失衡。
二、工程造價控制的必要性
現如今,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各種建筑工程越來越多,建筑工程造價的控制和管理成為建筑單位和施工單位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首先,對于建筑投資方來說,完善的工程造價管理不但可以使投資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而且還能縮短施工工期,使建筑資金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其次,對于建筑施工方來說,科學合理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能夠提高管理的層次,促進工程造價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有效的避免施工材料和施工資金的浪費,降低建造成本,實現社會收益和經濟收益最大化。
所以,要想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就需要從規劃建造開始實施工程造價的控制和管理。在建造時間較長的建筑工程領域,很多因素都能對工程造價產生重要影響,一旦某一影響因素產生,造成工程建造成本失控,必將會造成建造成本的巨大浪費,也就無法實現社會收益和經濟收益的最大化。
三、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中的問題
1、設計時工程造價成本存在問題
目前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們為追求設計技術的先進性以及設計成果的優越性而忽略經濟方面的合理性。同時,在設計工程造價的收費標準時,對設計中產生的浪費并沒有明確的控制措施及經濟責任。部分設計人員更注重設計產品的安全實用性,強調設計的產值而輕視產品的經濟適用性。由于建筑設計逐步走向市場化,設計費不再由政府撥款而改為向建設單位收取,這種情況下,建筑設計必須盡量滿足建筑公司的需求,必然導致部分設計人員在創作方案過程中盲目追求建筑單位的滿意而忽視創作的經濟合理性。為解決設計過程中的經濟不合理情況,建筑市場應完善建筑設計索賠制度和設計監理制度,建立合乎市場的管理體制,保證經濟合理的前提下重視設計的合理性。同時,設計單位內部也應落實相應的獎懲制度或實行承包制度,把建設項目的效益與設計人員的自身利益聯系在一起,使設計者正確認識設計理念,加強成本控制的意識,達到設計結果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最終目的。
2、缺乏整體造價管理意識
在實際工程造價管理活動中,部分建筑企業缺乏整體性、系統性觀念,在造價核算中習慣性采用成本進行核算,在這種觀念下,要想提高本公司的經濟效益,只能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產品的平均成本,這就導致企業不遵循市場發展規律,片面提高生產能力來降低成本,在無形中產生了大量的成本轉移、隱藏存貨現象,從短期來看是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則具有較大風險。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國家制定的統一定額時間長,且變更慢,省級行政單位制定省級定額,這些依據大城市制定的定額并不適用于小城市,造成市場供求變化和價格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施工企業,很少有自己的定額,沒有強烈的市場觀念、整體觀念,不利于自主報價和獨立報價,進而影響到工程造價控制效果的提高。
3、工程項目肢解分包嚴重影響造價管理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在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之中,一些企業為了獲取企業更大的利益,會將一個整體的工程切割成許多小工程,然后承包給一些小的施工隊伍,如果按時間的情況來看它可以減少施工的時間,是好的,但是卻為整整體的施工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一些小的施工團隊沒有較好的技術,所以對分包的出去的工程的質量不能保證,那么整體的工程的質量就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于工程的分包一定要對分包的施工團隊有一定的了解,還要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分包。
4、造價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的建筑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部分都還剛剛起步,相對應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而且一些出臺的制度,隨著行業的發展可能與市場現階段的情況不能玩全的符合,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的阻礙,許多的企業不能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或是走法律的漏洞,對工程造價管理的工作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四、工程造價控制方法
對項目進行完善科學的設計工作,能將工程造價降低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在設計階段對工程的總體投資情況需要有明確的了解。在對設計工作進行造價管理和控制時,可以從經濟、合同、管理、技術等多個角度切入研究,隨時調整投資方案。一方面,設計人員需要根據項目施工限額開展設計工作,即在詳細了解建筑材料整體預算以及建筑施工預算資金的基礎上,依據項目投資情況確定和規劃出初步設計方案和概算,進而以此為基礎對施工情況和方案做出合理的規劃。另一方面,可以實施監理制度,不僅可以配合協助項目管理部門進行審核、評估不同設計方案,還能有效地保證投資收益情況是否達到項目的預期目標。
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選擇時,重點是要在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前提下進行充分論證。方案比選時,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分析,在滿足工程結構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據經濟指標選擇設計方案。而設計方案一經確定,又可采用價值工程方法,通過功能細化,把多余的功能去掉,對造價高的功能實施重點控制,從而最終降低工程造價,實現建設項目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避免建筑形式造成的成本風險,設計行業的競爭是非常大的,很多設計單位一味的想追求設計上的創新,希望建筑的外立面效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增強企業自身的知名度,使其設計的外立面形狀千奇百怪,只追求新穎卻不考慮成本。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設計的合理性,想到當前的建筑施工技術是否能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完全體現,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對于成本的控制,要以最少的資金產生最好的效果,我想這對于建筑設計師而言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是挑戰也是機遇,無論怎樣都必須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將設計的合理性設計的創新性,和設計的經濟性三方面相結合,從設計方面加強對成本的控制,有利于工程造價的管理工作。
設立專門的工程造價監管機構。工程造價管理要有明確的專屬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管,這個監管機構由專業的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完成,通過這一專門的監管機構對工程造價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管,從而有效避免其他部門在不了解工程建設實際情況時過度干預工程造價管理,影響工程造價管理水平的提高。健全造價管理的法律法規,建筑工程行業快速發展,但與此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行業發展速度,法律法規嚴重滯后。建筑程序是由客觀存在的建筑工程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所決定的,故而規范的、合理的建筑程序有助于提供規范的造價標準,提高造價管理規范性、科學性,促進造價管理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茜.淺談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和管理[J].科技與企業,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