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邊和龍K49公鐵立交橋工程成功運用了橋梁同步頂升技術,將老橋3跨連續梁同步頂升,避免了拆除原橋重建新橋而造成浪費資源,并最大限度減少了施工對周邊交通及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和龍線K49;立交橋維護;T梁頂升;既有線
1.工程簡介及施工難點
和龍線K49+612.7公鐵立交橋位于和龍市通往團結村的公路上,橋梁跨越白河至和龍鐵路,橋梁角度為90°。上部結構為3×40m 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簡支轉連續T 梁橋,下部結構型式為雙柱式墩、雙柱式臺、鉆孔灌注樁基礎。設計荷載標準為公路-Ⅱ級,橋梁全寬9m,橫橋向為4 片T梁。該橋于2009年建成通車。新建橋臺樁基及橋墩承臺上搭設臨時墩,在臨時墩上架設千斤頂整體頂升既有T梁,既有橋臺拆除并新建,既有橋墩包箍加固。將既有T梁下落至新建墩臺上。
該工程特點及難點:
1.1上跨白河至和龍鐵路,不影響列車運行的情況下施工,安全風險大。
1.2跨40m連續梁聯動操作,同步性要求高。
1.3整體重量大,橋下路基坡度陡,臨時支撐難度大。
2.方案確定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分析,采用橫向6排800mm鋼管合計12根臨時支撐,鋼管之間采用22cm槽鋼斜撐、橫撐連接。鋼管頂部采用55cm工字鋼橫向支撐,工字鋼采用3排并聯焊接,工字鋼頂部安放4個液壓千斤頂,千斤頂位置取四片T梁中心線位置。合計24個千斤頂,頂升過程嚴格同步。
3.具體工藝
3.1查看原設計圖、確定同步千斤頂
同步千斤頂克服了單個千斤頂起頂重物宜發生傾斜,導致起重物損壞并產生危險。采用PLC液壓同步頂升控的負荷應均衡,保持起升及下降的速度同步。同步千斤頂安制系統控制所有千斤頂達到同步頂升的目的,使用時使用多頂同步分流閥,并且每臺頂所起重裝有保壓及溢流裝置防止過載,并配有安全閥保護同步千斤頂達到安全操作及保護起重物的目的,保壓裝置更加適合于保壓要求很高的橋梁施工中落梁。
該40米T梁預制梁安裝重量:中梁988.3KN,邊梁1003.9KN,考慮到橋面及人行道板及護欄重量,每片梁的頂升噸位考慮為150噸,采用300噸液壓千斤頂,其參數為行程16mm、本體高度84mm、伸展高度100mm、油缸內徑160mm、油缸外徑205mm、工作壓力63Mpa。
3.2既有線作業時間及控制工期
考慮和龍火車站每日經停列車只有4趟,分別是7379次列車10:35離開本站、6346次列車13:37離開本站、6345次列車15:00離開本站、K7380次列車17:33離開本站,T梁頂升定在早晨6:00開始并于10:00前結束所有T梁頂升工作。
準備階段(搭設臨時支墩):7月20日前完成所有墩臺臨時支墩及防護施工。
測試階段:7月21日進行觀測點測量,并進行預壓試驗。
T梁頂升階段:7月22日進行T梁整體頂升。
橋梁加固維修階段:7月23日至8月10完成既有橋臺拆除并新建及既有橋墩包箍加固施工。
收尾階段:8月11日落梁,8月15日前清除所有臨時支墩及附屬材料。
3.3臨時支墩、施工平臺及防護
(1)臨時支墩:0#、3#橋臺承臺及1#、2#墩承臺按設計搭設臨時支墩,支墩采用Φ800鋼管做支撐并預埋在樁基內,22槽鋼做橫撐及剪力撐焊接在鋼管上,55工字鋼做千斤頂底部橫梁平穩搭設在鋼管頂部并與鋼管焊接,40工字鋼做千斤頂上部橫梁。
(2)操作平臺:臨時支墩周圍搭設腳手架,立桿柱距1.5m、排距1.5m,大橫桿步距為1.5m、長度6m,所有腳手架沿兩端轉角處起,每3根立桿設一道剪刀撐,操作平臺采用木腳手板,對接平鋪設置在三根均勻分布大橫桿上,在架子寬度內全部鋪嚴、鋪滿,并沿腳手板內外兩側通長設不小于180mm高擋腳板,腳手板平面內側離墻間距不大于200mm。腳手板用8#鉛絲與大橫桿(擋腳板為立桿)綁扎牢固,不得在人行走時滑動,嚴禁出現端頭超出支撐橫桿150mm的探頭板。在鋪腳手板的操作層上設置擋腳板和一道護欄,欄桿高度1.2m,擋腳板高不小于180mm。
(3)安全防護:腳手架外圍用5cm*5cm鐵絲網綁扎牢固,從腳手架底部一直延伸至頂部且四面均綁扎。腳手架外圍1m范圍用彩條繩標注。
3.4標注基準線及測量放樣
(1)做好臨時支墩清理打掃。在每片T梁、臺帽適當位置畫出高程控制線,并記錄刻線的初始高度;在支承墊石上畫出支座位置控制線,線條清晰、醒目。
(2)0#橋臺、1#墩、2#墩、3#橋臺T梁兩側共8個點坐標及高程進行測量,1#墩、2#墩做T梁頂升前標注,頂升后計算偏移數據。具體控制點位置見下圖。
3.5安裝設備
在臨時支墩橫梁頂面墊鋼板至所需高度(以千斤頂和承壓鋼板厚度之和為預留空間極限),保證每塊鋼墊板無翹角、歪斜,并將千斤頂平整置于墊板之上,然后在千斤頂上墊好承壓鋼板,墊至緊貼T梁底面。
0#、3#橋臺各設置4個千斤頂,1#、2#墩身兩側各設置4個千斤頂,合計24個千斤頂,千斤頂橫縱均在一條直線,且等距離對稱擺設,千斤頂位于T梁底部。千斤頂具體布置見下圖.
3.6頂升設備調試與預頂升
在橋梁整體頂升之前,先對所有頂升設備進行調試,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根據計算,橋臺處每個千斤頂的推力約1000KN,作為預頂升時千斤頂推力的參考值。預頂升過程中觀測頂升支架的穩定性,保證整體頂升時的安全。
4.施工進度計劃及既有線安全施工時間
準備階段(搭設臨時支墩):7月20日前完成所有墩臺臨時支墩及防護施工。
測試階段:7月21日進行觀測點測量,并進行預壓試驗。
T梁頂升階段:7月22日進行T梁整體頂升。
橋梁加固維修階段:7月23日至8月10完成既有橋臺拆除并新建及既有橋墩包箍加固施工。
收尾階段:8月11日落梁,8月15日前清除所有臨時支墩及附屬材料。
考慮和龍火車站每日經停列車只有4趟,分別是7379次列車10:35離開本站、6346次列車13:37離開本站、6345次列車15:00離開本站、K7380次列車17:33離開本站,T梁頂升及1#、2#墩臨時支墩架設定在每日早晨6:00開始并于10:00前結束。
5.橋梁同步頂升
(1)經檢查蓋梁上的防側移鋼筋混凝土擋塊,無破損無需修補也無需增設防側移裝置。
(2)預先準備好1mm、3mm、10mm的鋼墊板,以備組合之用;頂升的人員安排,設總指揮1 人,觀察員6人,油泵設操作手12人,檢查員6人,另每個油泵設2名維修支座操作人員并負責在頂升時進行觀察。
(3)頂升施工,由指揮員統一指揮,各臺同時啟動。先點動幾次按鈕,使各組千斤頂處于初始受力狀態,然后檢查油路及各臺千斤頂是否運行正常。啟動油泵每次點動按鈕,提升量控制在2mm,每級點2 次,每一級提升量到位后,立即安裝保險墊板,確認保險墊板安裝牢固。
(4)在頂升施工時,共進行3級頂升,頂升6mm后各部位千斤頂受力均勻。
(5)千斤頂受力均勻后,放入預先準備好的臨時支座,取出千斤頂,進行既有橋臺拆除并新建及既有橋墩包箍加固施工
6.落梁
1.落梁前需完善橋臺及墩身加固施工,并在滿足混凝土強度之后落梁。
2.檢查原橋支座及墊石情況,如損壞及時更換或返工。
3.落梁具體操作與頂梁無異。
4.落梁后拆除臨時支墩,并將臨時支墩材料運出線路外。
7.注意事項
(1)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千斤頂、電動泵使用說明書。使用時應嚴格遵守主要參數中的規定,切忌超高超載。
(2)高壓油管容易老化,使用前須檢查。檢查時用87.5Mpa(875Kgf/cm2)試壓,如有爆破、凸起,滲漏等現象則不能使用。
(3)新的或久置的油壓千斤頂,因油缸內存有較多空氣,開始使用時,活塞桿可能出現微小的突跳現象,可將油壓千斤頂空載往復運動2-3次,以排除腔內的空氣。
(4)千斤頂必須安放平穩豎直,上下均安放200*200*20mm厚鋼板。
(5)頂升主梁時,要求每個千斤頂的頂升速度均勻,步調一致,頂升高度必須一致。
(6)千斤頂將重物頂升后,應及時用支撐物將重物支撐牢固,以防止千斤頂因意外事故突然失靈而造成主梁損壞或人員傷忙。
(7)落梁時要步調一致,分次降落,每次落差不大于2 mm,隨抽墊板隨落梁。
(8) 落梁就位后,檢查縫內填充物,如有損失,應修補.將伸縮縫調好位置,與原連接鋼板進行焊接。將橋面連續鋼筋重新焊好,混凝土鑿毛,澆筑混凝土,切縫;形成新的橋面連續結構。
(9)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既有線施工規范,所有作業人員要佩戴好安全帽及安全帶。
參考文獻
[1]李方韜.廈門市仙岳路高架橋連續梁頂升改造[J].技術應用研究,2012(4):61 –62.
[2]劉偉華.連續梁頂升過程施工控制[J].建筑知識(路橋建設),2012.
[3]張偉明.橋梁梁體頂升、平移復位維修方案及施工工藝[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8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