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模板工程施工的準備工作,然后分析了主體結構模板工程,最后就模板支撐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模板支撐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同行工作人員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建筑工程; 基礎模板; 施工; 應用
一、前言
隨著建筑基礎模版施工需求的提升,研究其施工技術凸顯出重要意義。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把握其施工技術的多項重點問題,從而優化建筑基礎模板施工的整體效果。本文從介紹模板工程施工的準備著手本課題的研究。
二、模板工程施工的準備
1.人員準備
項目部管理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項目部全面技術、質量工作;項目木工工長:對模板工程進行技術交底;對施工過程進行監控;負責模板工程驗收;項目專職質檢員:對模板工程質量進行監控、檢查,督促不合格項目的整改;對建材質量進行檢查、監控;項目測量員:負責工程的全部放線工作、保護控制樁、水準點。
施工隊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模板工長:對模板加工、安裝向工人交底;對模板加工、安裝進行現場指導;質檢員:對模板工程質量進行監控、檢查,落實不合格項目的整改;負責模板工程自檢;測量員:配合項目部測量員進行墻、柱、門窗洞口放線工作。
2.技術準備
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項目部技術、生產人員熟悉圖紙,認真學習撐握施工圖的內容、要求和特點,同時針對有關施工技術和圖紙存在的疑點做好記錄,通過圖紙會審,對圖紙存在的問題,與設計、建設、監理共同協商解決,取得一致意見后,辦理圖紙會審記錄,作為施工圖的變更依據和施工操作依據,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標高,制定模板初步設計方案。
三、主體結構模板工程
1.剪力墻模板
擬配制六層墻模,施工中在不影響砼強度增長的情況下,盡量早期拆模加快模板的周轉和施工進度。
墻模板的安裝:墻根部預先用水泥砂漿找平,并彈出模板就位線和20cm控制線。把預先拼裝好的一側模板,背面釘50mm×100mm的方木做豎向龍骨,方木間距為300mm,按位置線就位,先靠在墻鋼筋上并做臨時固定。按螺栓雙向間距600mm在模板上打孔,然后插入M18穿墻螺栓和砼口撐。清掃墻內雜物,再同法安裝另一側模板,兩邊安裝好水平鋼管龍骨后擰緊穿墻螺栓。調整垂直度使符合要求,加設斜撐和拉桿。
2.梁板模板
梁模板由兩側板加底板組成,采取側模包底模的支法。模板安裝前,首先確定梁底的位置,根據設計標高搭設梁底和板底水平桿,梁底平鋪3根50×100方木,方木上面鋪設木膠板,寬度等于梁寬。梁底拉線找直找平,并按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起拱。底模鋪設完,安裝梁側模。梁側模高度等于梁高-(樓板厚+樓板底模厚),側模立好后在梁側模外安裝外豎楞,用一道水平鋼管聯合外豎楞并附以斜撐作為支撐。
樓板模板從一側開始鋪設,板底方木間距300mm側放,每兩塊模板接縫下墊2根方木上下平放,木膠板與板底方木釘牢。模板四面刨光使拼縫結合嚴密。
3.電梯井筒內模
為了保證主體結構工期、質量,保證電梯井垂直度和幾何尺寸準確,本工程電梯井筒內模擬采用鉸接筒模,其整體性好、剛度大,而且支模方便,脫模迅速、安全。其施工順序為:操作平臺吊運、就位調節→放線、筒壁鋼筋綁扎→筒模吊裝就位調整→隱蔽驗收→筒壁外模安裝→對拉螺栓安裝、固定→砼澆筑、養護→拔出對拉螺栓、脫模→筒模吊運、清理→操作平臺就位→進入下一循環。
4.樓梯模板
樓梯底模用方木、木膠板平鋪在斜桿上,樓梯側模用木板側放。踏步級采用木模,兩端固定在側模上,另外用一至二道反扶梯基加三角撐定位。
四、模板支撐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
1.回填土方不平整、不夯實,造成立桿基礎承載力不符合要求,立桿基礎未設置墊層、墊木或支座,不設置縱橫向掃地桿或掃地桿設置嚴重不足。立桿垂直度偏差過大,受壓承載方式為偏心受壓,產生一定量的彎矩,穩定性較差,立桿對接接頭、水平橫桿對接接頭未按規范規定錯開,基本在同一平面或立面上;
2.間距、水平桿步距過大,尤其支架頂部立桿自由端過長,往往大于0.5m,約束桿件不足,不符合規范或方案規定,縱橫向水平橫桿嚴重缺失,不能形成縱橫交錯的網格體系,縱橫向、水平向剪刀撐設置不完整,剪刀撐的數量和間距不符合方案和規范的要求。
3.頂撐未與其他桿件連接,部分可調支托安裝偏心且螺桿伸出鋼管頂部長度過長,且可調支托螺桿直徑過細、支托板的厚度較薄。大梁底兩側立桿與梁底小橫桿連接未靠近主節點,荷載傳遞路線不合理,造成荷載計算時未充分考慮現場實際搭設情況,且大梁兩側立桿與小橫桿連接未設置雙扣進行防滑處理。鋼管壁厚不足,扣件質量差,銹蝕、變形較為嚴重,有些鋼管焊縫開裂,施工現場不能提供鋼管、扣件進場檢驗和復試檢測報告。
4.項目部對大面積模板工程的施工重視不夠,方案編制不具針對性,超過一定規模危險性較大的模板工程屬于專家論證的方案未組織專家論證審查。未嚴格按照方案或相應技術規范進行技術交底,交底流于形式,交底內容空洞,缺乏相應的節點詳圖和關鍵部位的技術措施,造成方案與現場實際操作不一致,施工現場支撐系統的搭設往往是木工操作,而非專業架子工。
五、模板支撐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
1.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須兼顧施工操作簡便、統一、經濟、合理等要求,因此梁與板整體支撐體系設計的一般原則是:立柱步距要一致;立柱縱或橫距盡量一致或成倍數;構造要求規范設置,保證整體穩定性和滿足計算前提條件。
2.板搭設完畢經驗收合格后,先澆搗柱混凝土,后綁扎梁板鋼筋,梁板支模架與澆好并有足夠強度的柱和原已做好的主體結構拉結牢固。經有關部門對鋼筋和模板支架驗收合格后方可澆搗梁板混凝土。
3.時按從梁中間向兩端對稱推進澆搗,由標高低的地方向標高高的地方推進方式施工。
4.架體支設要點,保證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確;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產生的荷載;多層支撐時,上下二層的支點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并應設底座和墊板;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當跨度大于4m,模板應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起拱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支撐條件,有效的減小了撓度。既抵消了梁在下撓視覺的影響,還將部分豎向荷載轉為支座水平力,形成在梁橫截面間軸的壓力,防止梁產生裂縫。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處,沿縱橫向水平方向應按縱下橫上的程序設掃地桿。可調支托底部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距離,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各設一道水平拉桿。
5.施工措施
結合本工程結構形式、實際施工特點,室內采用扣碗架體與鋼管架體結合的滿堂紅腳手架模板支撐體系。因工程采取兩次支模、兩次澆注進行施工,所有柱均在梁、板之前已進行澆注,且柱按每層層高分次澆注。
六、結束語
通過對建筑基礎模板施工技術重點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該項施工的注意要點是多方面的,有關人員應該從建筑基礎施工的客觀環境出發,在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基礎模板施工技術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 唐洪泉.淺談箱型連續剛構橋梁施工方法與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0):148-149.
[2] 朱光宇.淺議連續剛構橋梁施工階段質量控制[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2(10):49-50.
[3] 盧森.對如何優化道路橋梁施工及質量管理的討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