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企業文化,通過大力宣傳、形式多樣的培訓滲透到員工中,將員工個體差異吸納整合、融合同化,引導并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進而使員工與企業間產生情感共鳴,將員工的個人愿望與企業發展和諧有效地結合起來,最終形成堅不可摧的利益共同體。
【關鍵詞】企業文化;物業管理;文化建設
一、物業管理企業鑄造企業文化的目的
(一) 整合企業資源的需要。
企業發展需要各種資源的有效支撐,人力資源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物業管理企業提供的產品是無形的服務,而員工則是服務的直接創造者。目前,物業管理企業人力資源呈現如下特點:物業管理企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下崗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為物業管理企業提供了來源廣泛、背景各異、構成復雜的勞動力,但同時也提高了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難度和成本;物業管理企業目前仍然是微利保本的行業,企業微薄的利益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在人才競爭方面處于劣勢,多數物業管理企業處于“人才難尋,人才難留”的尷尬處境。
(二)鑄造企業品牌的需要。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贏得市場的利刃。在物業市場逐步形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競爭手段也從最初的價格競爭、產品競爭轉變為品牌競爭。飽含文化底蘊、立意精準、充滿人文關懷精神的企業文化為物業管理企業打造品牌企業提供了重要而堅實的文化載體。可以說,企業間的品牌競爭就是文化的競爭:旗幟鮮明的理念系統、統一親切的形象系統、嚴謹規范的行為系統,都能使社會大眾便捷、直觀、全面地了解物業管理企業,增強認同感、信任感。立意于人格力量和人類審美的先進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業形象的美度譽,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以文化帶動品牌,用品牌體現文化,打企業文化牌、走品牌戰略路,已成為當今物業管理企業發展競爭的主流趨勢。
(三)開拓業務市場的需要。
“財富不能創造文化,文化卻能創造財富”,物業管理企業是物業市場競爭的主體,掌握文化競爭的主動權,就是掌握企業的生命之根、制勝之魂。
1.物業管理行業在我國還屬新興產業,許多業主對物業管理還存在很多誤區和偏見。這需要物業管理企業首先加強自身文化建設,明確企業使命,通過舉辦物業宣傳活動等形式,與業主真誠溝通,讓業主真正明白“物業管理”的內涵,進而對物業管理企業從心底里接受、從情感上理解、從行動上配合。所以,物業管理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在解決物業管理糾紛,提升物業管理理企業文化品味和檔次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有力的烘托和推進作用。
2. 目前,物業管理市場拓展利潤的空間較小,只有把物業管理企業內部管理好,錘煉一支健康積極的團隊才能去實現企業愿景,從而在強大團隊的努力下,實現物業管理企業的經營定位和戰略執行。
3. 物業管理市場是物業管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環境,企業文化建設和其競爭力必須依據這個核心進行定位和抉擇。
4. 物業管理企業越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就越能避免內部混亂,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地向市場進軍,企業文化競爭力在這個時候才能彰顯其強大的推動力。
(四) 規范企業行為的需要。
1. 政策法規不完善:目前,各地根據國務院于2007年10月1日頒布的修改后的物業管理條例,自行制定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各省市政府對有關物業管理法規制度的執行細則均有不同版本,無法統一形成完整、系統的體系。這些法規性的文件之間有著各自的地方特色,甚至相互矛盾,專業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難度亦相對地大大增加。
2. 行業內的競爭激烈: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物業管理企業爭奪物業管理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許多不具備物業管理能力的小型物業管理企業通過惡意壓低管理酬金、聘請不具備上崗資格員工、服務方法不規范、服務內容縮水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攪亂了物業管理市場。
3. 潛在的市場進入者和替代者的威脅加劇:一是潛在進入者或替代者,包括房地產開發商、物業管理專業的分承包商、房地產中介代理公司、酒店業、渠道運營商;二是來源于外省市以及國外的物業管理企業,以及為給房地產商解決麻煩應運而生的物業管理企業。
(五)順應“新常態”的需要。
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物業管理企業安置了大量下崗和進城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為穩定社會秩序做出積極的貢獻。“新常態”下物業企業作為改革發展中國家產業轉型,政策支持的產業發展方向,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這也對物業企業的做精、做強、做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二、物業管理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條件
(一)立足企業。
物業管理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首先必須對企業內、外部環境應有一個清醒、客觀、準確的認識,唯有來源于企業的企業文化才有長盛不衰的頑強的生命力。
蒙能物業通過走訪市場、業主交流、民意調查、高層訪談等形式了解到,外部環境呈現物業管理起步較晚、市場狹小、物業管理企業總體檔次較低的特點;內部員工存在總體素質偏低、自信心凝聚力不強、企業開拓市場能力和盈利能力較弱,已有項目沒有形成規模,缺少示范項目等問題。基于以上分析 ,蒙能物業全體動員、全民參與,從公司的優秀傳統、歷史發展、員工的思想認識中將蒙能物業管理企業文化定位為“起點文化” —— 我就是起點:萬事從我做起;現在是起點:把握住今天才能擁有明天,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不拖延、不推托、創新思維、認真執行;永遠是起點:永遠站在新的起點展望未來,為實現“致力物業、改善生活”的使命而不懈努力。
(二)面向市場。
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物業管理市場如何、競爭對手實力怎么樣、業主對物業管理的接受能力如何等問題成為制約物業管理企業打開市場突破口的瓶頸。作為社會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公司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即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盡應盡的義務。公司是經濟組織,同時又是社會組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取之才是現代企業發展的目標,公司有義務也有責任承擔起改善社會生活的神圣使命。
(三)放眼未來。
我國物業管理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發展過程,其巨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已充分顯示出來,未來的管理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物業管理的發展和走向成熟,我國的物業管理應當走區域化管理、市場化經營、集團化發展、法制化運作的道路,這將成為“新常態”下我國物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物業管理企業的企業文化必須不斷地補充、完善、豐富、延展、再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活力的內在源泉,是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建設和培育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參與競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站穩腳根,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斷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
參考文獻:
[1]張云初、曹東林、王清,《 新企業文化運動 》,中信出版社,2006.1
[2][ 日 ] 大前研一等著,《 思考型管理 》,中信出版社, 2006.4
作者簡介:劉潤剛(1963-),男(漢族),陜西府谷縣人,內蒙古內蒙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碩士,1998年認定為高級政工師,主要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