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本文對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具體分析了工程造價風險的全程性、可變性的特點;接下來,又針對工程造價風險的處理提出了一定看法,包括工程造價風險的處理對策、工程造價風險的前處理以及工程造價風險的后處理三個方面,不僅探討了控制風險所應制定的處理對策,同時也將風險處理分為前處理與后處理兩大類,并分別根據風險類型及發生原因的不同,提出了應對風險的種種方案,從而使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降至最低,維護建筑企業的經濟安全。
【關鍵詞】工程造價;建筑項目;風險管理
前 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已逐漸走向成熟,同時也帶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建設項目逐漸增多,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最重要的是,對建設項目所需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大型建筑項目更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同時,由于工程建設過程中,本身就存在較多的不可預知性,因此很容易發生風險。為了盡量避免風險問題的發生,順利完成工程項目并達到預期目標,就必須加強工程建設的風險管理工作,尤其是工程造價方面的管理,從而確保建筑企業的經濟安全。
一、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
(一)全程性
在整個工程項目建設的不同環節、不同側面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可預知因素,在這些不可預知因素的作用下,工程造價就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其偏離預期的目標,這就加大了工程造價風險發生的幾率,使工程造價風險具有全程性的特點。由于風險帶來的損失無法預先獲知,且風險發生機制具有客觀性,不受人們主觀意志的左右,因而常常無法及時應對,并帶來嚴重的后果[1]。在工程項目的全周期范圍內,風險的存在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難以為人們所把握,因而控制難度較大,能夠做到的也僅僅是降低風險帶來的危害程度,改變其發生的條件,降低其發生的幾率,但卻不能從真正意義上避免風險的發生。
(二)可變性
在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風險發生的條件有時會發生變化,潛在的風險隱患隨時可能增加,并在工程的不同環節有著不同的表現。隨著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在工程各個細節和具體情況的不斷作用和滲透下,風險發生的機制可能會出現變化,有些風險因素可能會被消除,潛在的發生機制有時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有些風險最終仍然避免不了發生并得到相應的處理,在項目的不同階段,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風險。而工程造價風險的嚴重程度,與風險發生的幾率有著直接的關聯,因此可以說,工程造價風險同樣具有可變性。
二、工程造價風險的處理
(一)工程造價風險的處理對策
第一,對于風險過大的項目,應予以回避,轉而投資風險較小的項目。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當注意到,如果當前項目幾乎必然會帶來風險和損失,而帶來的損失的嚴重程度超出企業的承受極限,投資成功的把握不大,最好不參與投標,也不參與合資[2]。如果已經參與了項目的建設,但這時預測到了該項目的風險性,甚至可中途叫停,從而在風險發生之前撤資,避免嚴重虧損現象的發生;第二,可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在風險應對方案的制定上,應盡量使其有足夠的彈性和回旋余地,保證方案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操作性,謹慎使用新出臺的應對方案;第三,組織措施也能發揮良好的風險處理效果。對于風險較大的項目來說,應加強計劃工作,建設過程中應安排合適的技術人員,保證其技術能力過硬,在管理人員方面,也應選派經驗豐富、遇事冷靜的管理人員[3]。應將風險意識滲透到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人員樹立起風險意識,實行責任負責制并嚴格貫徹執行。
(二)工程造價風險的前處理
風險的前處理,指的是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對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有效識別風險發生的潛在因素,從而最大程度地阻止風險事件的發生。風險的前處理,主要可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第一,風險規避方案。例如,如果工程項目中需要使用新的施工技術,而這一技術的安全性還尚未得到權威認證,為了避免因技術問題而導致風險發生,可采用風險規避的方式,即實際施工中不予使用這一新技術。通過完全放棄包含風險隱患的施工要素,如技術、資源、方案等,來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第二,風險遏制方案。例如,當財務狀況出現惡化時,為避免發生風險,可選擇注入新的資金,從而形成對風險爆發的遏制因素[4]。這一方案的處理思路在于假設風險已經發生,再采取一定措施來抵消風險,從而達到對風險事件的控制;第三,風險轉移方案。例如,企業可選擇簽署合同,購買保險等方式,將企業自身的工程造價風險轉移出去,從而使企業自身所需承擔的損失減少。對于風險發生幾率較小,但風險損失較嚴重的項目,這一方案有明顯的實用性。
(三)工程造價風險的后處理
風險的后處理,指的是當風險已經發生,為盡量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而采取的處理措施,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案:第一,風險應急方案。例如,為避免施工場地發生火災,必須準備好滅火設備,從而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有效應對;第二,風險容忍方案。如果風險發生的幾率較小,且發生后造成的損失的嚴重程度能夠為建筑企業所承擔,也可采取風險容忍方案;第三,風險分擔方案。在仔細研究風險危害程度,并掌握項目投資主體的共同承擔能力的基礎上,可采取風險分擔措施,使項目投資主體的所有成員分別承擔風險帶來的損失,這在風險管理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第四,風險消滅方案。例如,如果因天氣原因而導致施工被迫中止,室外施工活動無法進行,就需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手段轉移施工設備和人員,以室內作業取而代之[5]。在缺少預警信息的風險類型中,風險消滅方案是最常用的手段;第五,風險化解方案。例如,在整個項目建設的團隊內部當中,如果發生了團隊關系沖突,可進行雙向溝通,并在和平溝通中達到化解矛盾沖突的目的。這一方案著眼于風險產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礎上對具體環節加強警戒,控制風險事件的發生。
結 論
在工程項目的建設當中,風險因素的存在使得建筑企業可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和控制,就應為廣大建筑企業所重視,本文通過對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方法的實際運用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指出了加強風險控制力度的必要性,本文對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進行了概括,并對工程造價風險的處理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
參考文獻
[1]謝媛芳,楊炯.層次分析法在工程成本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0(01):167-168.
[2]黃建華,金濱,賈紹明.材料價格上漲對公路造價影響的預測和對策[J].中南公路工程,2011,21(03):139-141.
[3]雷碧濤,楊建,劉君健.基于模糊評估模型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04):255-256.
[4]趙妍,湯紅玲.基于不確定性的項目風險管理過程拓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0(01):160-161.
[5]李國紅,馬曉,李遺福.工程建設項目超概算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工程咨詢,2013,20(08):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