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城市兒童來說,城郊農業園是他們接觸自然、進行社交活動的最佳選擇。然而,目前國內農業園發展問題諸多,尤其是對農業園兒童游憩景觀的相關研究明顯不足。本文主要通過文獻綜述、問卷調查、直接訪談等方式研究兒童家庭游憩景觀偏好,發現兒童家庭更偏好于具有農業園特色、自然田園氣息、設計感和美感強以及能夠給兒童帶來農業體驗和教育的農業園景觀。研究成果對未來農業園景觀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兒童家庭;農業園;游憩體驗;景觀偏好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旅游事業的快速發展,觀光農業在國內各大城市及其周邊逐漸興起[1]。如今,城市兒童接觸自然的機會往往十分有限,而城郊農業園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這也為農業園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潛力。
世界觀光農業已有13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成立“農業旅游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鄉村體驗農田野趣[2]。Gao J等人的研究表明,最受歡迎的農業特征都是農場中很常見的,人們偏好在旅游時能看到野生動植物、農場動物等特色景觀[3]。國內研究方面,李斌欣等研究發現,景觀環境質量的高低與活動項目的特色性是影響游客選擇觀光旅游地點的兩個主要因素[4]。王悅等認為進行農業園景觀建設時,保護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自然保留地等) 和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及功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前提,也是景觀資源持續利用的基礎[5]。不難發現,目前國內對農業園內兒童游憩景觀設計方面的研究卻比較缺乏,例如缺乏兒童游戲的設施和場地和對尺度適宜性的考慮等[6]。
本文結合訪談、問卷調查、SD語義差異法等多種方法綜合研究兒童家庭對農業園的景觀偏好及評價情況,以定性結合定量的方式,研究兒童家庭對農業園游憩景觀的偏好問題,為近郊農業園未來發展與景觀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意見。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
殷平對北京市家庭旅游決策特點的研究表明:子女在旅游目的地決策和旅游服務預訂及購買決策方面占主導的比例只有不到20%,青少年家庭的父母比兒童家庭的父母更加認為子女對其旅游活動有較大影響[7]。這就說明,兒童家庭選擇什么樣的農業園基本上是由家長決定的,因此為研究兒童家庭的景觀偏好,選擇海淀區3-11歲(幼兒園到六年級以內)兒童的家長作為調查對象,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有一定的自我行動能力,但出行決策受家長的影響較大,非常適合本研究。
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適用于描述性調研和解釋性研究。研究結合照片進行問卷調查,對兒童家庭景觀偏好進行研究,使用了視覺景觀偏好和語義解析兩種分析方法。
1)視覺景觀偏好
本研究主要利用視覺景觀偏好研究來測定家長對預景設計的喜歡程度。通過在問卷中設置不同場景下農業園景觀的圖片,讓家長基于兒童游憩進行偏好選擇和評價,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兒童家庭的視覺景觀偏好。
2)語義解析法(sementic differential簡稱SD法)
研究中利用語義解析法來測定公眾對預景設計的評價。采用SD語義差異法將園區整體風格依據傳統氣息、功能多樣、神秘、復雜、漂亮、自然、鄉野氣息、整齊、現代感、親和力、感覺統一這11項指標進行評價,分值為1-5,越接近5表示照片越能體現出該項特點
二、農業園游憩景觀偏好分析
為了更好的反應人口的多樣性,調研區域選擇海淀區居住小區、學校、和兒童活動中心、公園四種戶外活動空間共10處不同地點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兒童家長現場填寫后收回。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16份,其中有效問卷193份,其余因信息不完整等原因視為無效問卷。
1.園區環境偏好分析
調查預設了六種不同的園區場景,分別是大草坪、花海、古典園林、休閑山莊、采摘田、鄉土田園(圖1),括號內數字表示相應景觀類型的偏好均值。
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六種景觀環境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分別是采摘田、休閑山莊、大草坪、花海園區、古典山莊和鄉村田園。受訪家長認為采摘田、休閑山莊是獨特的農業風景,可以在里面體驗農耕生活,參與戶外活動。大草坪場地開闊,并且地面覆蓋綠草,安全性高,能夠提供兒童奔跑玩耍的戶外活動空間。花海園區色彩豐富,視覺效果美觀。但是,家長普遍認為古典山莊和鄉村田園缺乏農業園特色,和人的交流程度低。不難發現,家長偏向可以親近自然,可以參與到戶外活動中、感受到獨特農業景觀的農業園。
從景觀語義評價均值來看(表1),采摘田不算漂亮也沒有足夠的現代感,但它具有濃厚的鄉野氣息,給人感覺很自然,很有親和力。而鄉土田園景觀盡管具有很高的鄉野氣息,但是缺乏現代感,功能單一,親和力不夠強。休閑山莊和古典園林本身具有較高的美感;大草坪和花海具有自然美,比較規整,也是家長們比較喜歡的類型。這些結果說明家長看重的不僅是景觀本身的審美,更重要的是景觀能否傳達給游客獨特的自然和鄉野氣息,是否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和現代感。
2.居住和通勤環境偏好分析
研究以偏好均值表示調查對象對相應景觀類型的偏好程度。對不同外環境的居住小木屋,家長最喜歡毗鄰田園(3.77)或者自然草地(3.48)的感覺,因為它們既具有農業特色景觀也富有自然氣息;相比之下,小木屋外環境的人工化痕跡明顯;原始森林類型(3.28)的環境過于閉塞,缺乏安全感,都不受家長喜歡。進一步分析還發現:女家長對田園與人工外環境的熱衷程度都比較高;少年成長環境在鄉村的家長更喜歡在農業園中偏自然的居住環境。
在道路綠化景觀偏好方面,相比于城市中常見的草坪綠化(3.16)和綠籬(3.45),家長更喜歡以小麥(3.52)和蔬菜(3.47)來裝飾。農作物綠化環境不僅給人新奇感,還能滿足家長和孩子了解農作物的需求,也使得整體環境更具農業氛圍。景觀偏好還可能因年齡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研究發現年齡越大的家長越喜歡蔬菜綠化的方式。
對于農業園內的小徑,家長喜歡石子路(3.66)和自然草地(3.41),對瀝青路(2.95)和泥土路(3.11)的喜歡程度較低。訪談發現,家長認為泥土路雖然很有農業氣息,但晴天塵土太大,雨天過于泥濘,不是很方便;對瀝青路喜歡程度最低,因為生硬,沒有農業園特色。相比之下,石子路及草地,更自然、更有特色。
3.出入口景觀偏好分析
對農業園出入口景觀偏好的研究預設了六種不同入口景觀分別是木質-自然型、木質-創意型、木質-農家型、傳統鄉鎮型、現代科技型和現代異域型,括號內數字表示景觀偏好均值。結果表明:家長對木質-自然風格(3.85)的出入口景觀熱衷度最高,最不喜歡現代異域風格(2.53)。受訪家長認為木質材料與植物互相搭配有自然的感覺、并且設計手法非常簡約,與農業主題很契合,所以最受歡迎。而木質-創意風格(3.33)景觀,還能夠給人以較強的新意感。但是現代科技風格(2.68)和現代異域風格(2.53)由于缺乏田園氣息、給人感覺過于獨特。
從景觀語義評價均值來看(表2),木質自然風格、木質創意風格和木質農家風格的出入口景觀具有較高的美感和統一感,都比較受歡迎。而傳統鄉鎮風格卻是普遍評價較低的景觀類型,是最不受家長喜歡的風格。而現代科技風格和現代異域風格在親和力和鄉野氣息方面比較匱乏,因此選擇的家長很少。可見家長更偏好具有整齊統一、自然漂亮特點的出入口景觀類型。
三、結論與建議
綜合上文所述,農業園以后的建設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農業特色景觀是吸引兒童家庭的重要因素
農業園景觀應該不僅關注優美的田園環境,也需要重視這些獨特的鄉土景觀帶給人的精神滿足功能。要從細節出發,把營造詩意棲居的意境與農業景觀的文化氣質融為一體[8]。從農業園區環境景觀偏好研究中可以發現,家長最喜歡并非最漂亮的采摘田景觀類型,他們看重能否傳達給游客獨特的田園鄉野氣息,能否感受到具有農業生產生活的體驗經歷。對于今天的城市兒童來說,農業特色景觀是最真實也是最難有機會去接觸的,這也是家長想讓兒童去農業園的重要原因。
2.農業園建設應該重視自然景觀的營造
研究發現,最具自然氣息的采摘田和木質自然風格的入口景觀,是家長最喜愛的類型。他們更看重農業園景觀能否傳達給游客田園自然氣息;不喜歡硬質材料只表達現代感的設計,認為不夠自然,不夠有親和力。耿紅莉認為,這些自然景觀能夠在感知自然、培養技能、社會交往、倫理道德四個方面體現教育功能[9]。因而越貼近自然風格的景觀,越是家長希望兒童接觸的景觀。
3.景觀的設計感和美感能夠提高農業園的吸引力
在入口景觀的研究中,木質創意風格景觀盡管缺乏自然氣息和整齊特點,卻因為其創意性和美觀性而廣受喜愛。優秀的觀光農業園兼具自然空間和人工環境的優點,這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6]。因而,農業園中景觀設計應該偏向自然感、簡約而又充滿親和力,創意而又富于美感。與此同時,景觀設計要重視兒童和家長的體驗感。
參考文獻:
[1]任國柱, 郭煥成. 臺灣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2011全國休閑農業創新發展會議. 中國廣西桂林, 2011. 5.
[2]王天戈. 國內外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010. 8~11.
[3]Gao J B C V C. Agricultural landscape preferences: Implications for agri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3.
[4]李斌欣, 閆紅偉. 我國觀光農業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7(05): 64.
[5]王銳, 王仰麟, 景娟. 農業景觀生態規劃原則及其應用研究——中國生態農業景觀分析, 2004. 6~9.
[6]劉煜. 觀光農業園區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研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6.
[7]殷平, 蔡安雅. 中國家庭出游決策現狀及旅游市場營銷建議研究——以北京為例. 人文地理, 2010(04): 137~142.
[8]吳安湘. 國外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經驗淺探. 世界農業, 2013(1): 32~34.
[9]耿紅莉. 中國臺灣休閑農業教掌體臉活動的經驗及啟示. 世界農業, 2011: 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