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現狀調查
包景泊高紅英1
(煙臺職業學院醫院,山東煙臺264670)
摘要〔〕目的探討煙臺市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現狀。方法抽取煙臺市1 280名退休人員,對其采用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方式了解情況,觀察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情況。結果1 280名均患有不同慢性疾病,患病率為100%,其中患4種疾病的人群比患1種疾病的人群比例高(P<0.05)。男性患病率前5位的包括:前列腺增生、高血壓、冠心病、白內障和慢性支氣管炎;女性患病率前5位的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白內障、骨關節疾病、糖尿病。結論退休人群發生慢性疾病的概率較高,高血壓、冠心病、白內障在慢性疾病中發病率較高。除了對癥治療外,應該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宣傳,從自身做起,控制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控制疾病的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煙臺市;退體人群;慢性病;患病現狀
中圖分類號〔〕R714.2〔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No.GJJ12482)
通訊作者:高紅英(1972-),女,副教授,主要從事預防醫學研究。
1井岡山大學預防醫學教研室
第一作者:包景泊(1964-),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慢性病治療。
慢性病發病慢,反復發作,如果防治不及時,易導致患者死亡〔1〕。老年人是各種慢性疾病的高發人群。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學特點,以期早發現、早診斷和早防治慢性病。本研究對煙臺市退體人群慢性病的現狀調查與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煙臺市各醫院進行老年健康體檢人群1 280例。其中教師退休人員367例(28.67%),政府工作退休人員478例(37.34%),工人及職員退休人員435例(33.98%)。排除患有急性傳染疾病者、有外傷者、精神疾病史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2方法由培訓合格的調查人員和醫師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
1.2.1問卷調查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包含6項30條目,內容包括退體人群的一般情況(年齡、民族、性別等)、文化程度、曾經職業、婚姻狀況、社會活動(煙酒嗜好、運動方式、生活膳食習慣等)和患病史(疾病診斷日期、治療情況、恢復、現狀等,其中疾病診斷是以老年人自述目前是否還患有該種疾病、自覺嚴重程度為依據,詢問被調查者:(1)在調查的前半年內,有無醫務人員診斷明確的慢性病;(2)半年以前有無醫生診斷的慢性病,如果有,在調查的前半年內有無發生過,并采取了什么治療措施,比如服藥、手術等。根據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研究所定義〔2〕的“慢性病患者”二者有其一者,即確診為“慢性病”)。
1.2.2體檢給予1 280名調查人員進行全身檢查,主要包括內容:內、外、神經、五官等方面檢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專科學術會議制定的統一診斷標準判斷疾病。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一般情況比較男性人數明顯高于女性(P<0.05)。76~85歲的人數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數(P<0.05)。在年齡分組上,女性≤75歲的人數明顯高于男性(P<0.05)。女性76~85歲年齡段人數明顯低于男性(P<0.05)。文化程度方面:女性低學歷層次比例高于男性,而高學歷層次低于男性(P<0.05)。男女在婚姻方面無明顯差異,不具有可比性(P>0.05)。獨居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見表1。

表1 退休人群的一般情況分析〔 n(%)〕
與女性比較:1)P<0.05;下表同
2.2慢性疾病患病情況1 280名退休人群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慢性疾病,患病率達到100%。而同時患4種以上疾病的人群高于患1種疾病的人群(P<0.05)。在男女比例上,男性患4種以上疾病的概率高于女性,而其他均低于女性(P<0.05)。在年齡≤75歲的人群中,單一疾病的患病率較高,但男女患病種類無明顯差異(P>0.05),而在76~85歲之間,單一發病率少,而多疾病聯合出現率較高,差異顯著(P<0.05)。并隨著年齡不斷增加,且男性的患病種類高于女性,差異顯著(P<0.05)。而年齡>85歲后,男女患病種類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年齡段退休人群慢性病的發病率比較〔 n(%)〕
2.3性別與慢性病順位關系男性在慢性支氣管炎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在骨關節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均P<0.05)。在其他慢性病的發病率上男女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性別與慢性病順位關系〔 n(%)〕
與男性比較:1)P<0.05
3討論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處于退化階段,導致老年人群易發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3〕。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醫療費高、病情進展快等特點,如果預防不及時易導致患者死亡〔4〕。尤其近幾年,我國整體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大多數人群缺乏合理的生活習慣,導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尋找引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原因,加強控制,能有效減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2〕。施學蓮等〔5〕認為吸煙、飲酒、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飲食習慣、營養平衡等是影響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的主要因素,所以應及時指導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發生率,提高社區老人的生活質量。本次調查結果與國內其他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6〕。
文獻認為〔7〕,醫療衛生部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慢性病疾病譜和人群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服務。傳統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較高,但是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其發病率明顯超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成為臨床主要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8〕。因此加強對退休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監測及控制,是減少慢性疾病發生的關鍵。
糖尿病的發生與人們的健康飲食存在密切關系,經濟狀況良好的城市,醫療機構會定期宣傳慢性病的預防知識,增加人們對慢性病知識的了解,從而控制慢性病的發生率〔9〕。但煙臺地區前列腺增生的發病率較高,也與飲食存在密切關系。調查資料顯示〔10〕,脂肪攝入量與前列腺增生的發病率呈正相關。高脂肪、高熱量是導致前列腺增生發生的主要原因〔11〕。
研究還發現,男女共患的前7位慢性病中,男性在慢性支氣管炎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男性喜歡抽煙、喝酒,煙酒對呼吸和消化系統有嚴重傷害。而女性在骨關節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主要由于男性的學歷明顯高于女性,相對而言男性懂的知識較多,懂得自我保護。同時由于女性對自身的身體狀況較明敏,能及時發現疾病。
4參考文獻
1王崢嶸,朱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骨質疏松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3):272-5.
2楊艷,白一.DOHaD對預防重度子癇前期子代成年期慢性疾病發生的相關啟示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5):336-8.
3徐東,楊丹,張巖紅,等.蘭州地區軍隊離退休老干部慢性疾病患病現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9):1660-3.
4劉曉倩,宋春華,李長平,等.天津市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衛生統計,2012;29(5):667-9.
5梁媛,胡雯.成都溫江某社區慢性疾病老年病人營養狀況調查〔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4):128-9.
6施學蓮, 王愛豐,王正倫.社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與生活方式的關系-基于江蘇省十三市縣的實證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72-3.
7陳森榮,曾令鋒,葉鈺蓉,等.健康管理對老年慢性疾病危險因素干預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4;27(7):330-1.
8胡乃寶,王玖,董兆舉,等.日照市農村老年人慢性病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3123-4,3125.
9孟嬋,沙悅,黃曉明,等.北京市高碑店地區社區就診患者中慢性疾病情況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7):551-3.
10鐘南山.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看慢性疾病防治策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4):243-5.
11陳開宇,陳盛新.加強基本藥物制度在慢性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藥事,2013;27(2):125-7.
12 Molski P,Kruczyński J,Molski A,etal.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 Med Sci, 2013;9(3):452-8.
〔2014-02-17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