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貧困地區老年人體育鍛煉與生命質量相關性
陳正英劉澤龍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了解武陵山貧困地區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并探討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生命質量(QOL)的影響。方法采用目的抽樣,運用文獻資料法、訪問法、問卷調查法對武陵山區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和QOL進行調查。結果武陵山區老年人鍛煉的動機明確,但參加者的文化水平較低。大部分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沒有得到技術指導。體育鍛煉對老年人QOL的單因素分析顯示:除軀體疼痛外,常鍛煉組其他各項指標均優于不常鍛煉組。常鍛煉組QOL總分高于不常鍛煉組(P<0.05)。結論武陵山區老年人并不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參與時間、鍛煉場地等離體育人口標準差距較大,武陵山區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需要國家和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經濟扶持,促進體育活動發展。
關鍵詞〔〕武陵山區;體育鍛煉;生命質量(QOL)
中圖分類號〔〕G89〔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
第一作者:陳正英(1963-),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運動醫學及醫學教育研究。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減少由高血壓、血脂異常導致的冠心病發病風險,且可以明顯改善情緒,進而降低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1〕。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可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QOL)〔2〕。本文調查武陵山區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及QOL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3年1~3月湖南省吉首市,貴州省松桃縣、重慶市秀小縣老年人,男200例,女263例;年齡60~92(平均67.3)歲,中位年齡70.4歲。納入標準:①武陵山片區常住人口,且年齡≥60歲;② 精神正常能獨立回答問題;③經常進行體育鍛煉;④知情同意。按照鍛煉的基本頻率對所有老年人進行分層研究,以每周鍛煉3次以上且每次連續鍛煉時間超過30 min者,設定為常鍛煉者285例,男127例,女158例,不常鍛煉者為178例,男73例,女105例。
1.2方法①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資料、整理、分析并與本地區實際相結合,自制 《老年人體育鍛煉情況調查表》和《老年人生存質量調查表》。咨詢相關專家的基礎上,對問卷進行反復修改,并通過預實驗(先行調查60例)測試其信效度及內部一致性,兩問卷的Cronbach α分別為0.814和0.792。②問卷調查法。采取目的抽樣方法,以入戶調查的形式,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3份(92.6%);調查員按照統一指導語說明問卷填寫方法,并當場回收問卷,對識字困難、視力受限的被調查對象給予幫助,共同完成調查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①受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經濟狀況等。②采用《老年人體育鍛煉情況調查表》對受調查者的體育鍛煉情況進行調查,分為鍛煉目的、場地、次數、時間、項目、運動量、有無鍛煉指導等;③采用《老年人生存質量調查表》對受調查者QOL進行測評,以簡明生活質量量表(SF-36)為基礎共包括8個條目,分別測驗35個項目生活質量狀況,分別為:體育能力、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感、生命活力、社會功能、情感問題、心理健康等,參考文獻〔3,4〕介紹的方法進行評價:每個維度0~100分,8個維度評分之和的均值為綜合評分,總分60分以下為不合格,60~70分為合格,71~79分良好,80分以上為優秀,得分越高,QOL越好,反之則越差。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χ2檢驗、單因素方法分析。
2結果
2.1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體育鍛煉第一位目的是強身健體223例(48.2%),第2位的目的是益壽132例(28.5%),其次是交往需要44例(9.5%)、其他23例(5.0%)、體育娛樂20例(4.3%)、興趣愛好19例(4.1%)、審美動機2例(0.4%)。
2.2老年人接受體育鍛煉指導情況總有指導19例(4.1%),經常有65例(14.0%),很少有193例(41.7%),從未有186例(40.2%)。
2.3體育鍛煉對老年人QOL的影響常鍛煉組除軀體疼痛與不適方面與不常鍛煉組無統計學差異外,其余均顯著高于不常鍛煉組(P<0.05)。常鍛煉組的男性和女性老年人QOL總分高于不常鍛煉組(P<0.05),而且常鍛煉組的得分評價均為良好,而不常鍛煉組僅為及格。見表1,表2。
表1體育鍛煉與老年人QOL單因素分析


項目常鍛煉組(n=285)不常鍛煉組(n=178)F值P值體育能力77.4±1.766.8±3.318.5630.001生理功能56.5±2.951.2±5.916.3270.011軀體疼痛66.4±1.769.5±2.615.7310.051總體健康63.5±1.453.9±2.819.2110.026生命活力75.5±1.369.3±2.913.4280.035社會功能80.1±1.671.7±2.911.8320.010情感職能76.9±3.358.4±6.319.6320.027心理健康70.8±1.270.2±2.417.5230.015生活質量總分70.9±1.464.4±2.739.5250.035

表2 兩組QOL得分比較
3討論
本調查結果提示,武陵山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明確。然而,該地區老年人對體育活動認識不足,他們對體育的健身治病功能擴大化,另外,老年人內心寂寞、空虛,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來尋找快樂和擴大交往的機會,提示老年人從生理和心理上對體育活動都有強烈的需求。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可能與該地區社會經濟現狀和文化習俗有關,這一年齡段的老年人沒有很好獲得相應的教育,承受了大量的體力勞動。為了適應體力與健康的衰退、社會角色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變化,大部分選擇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的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本調查說明武陵山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嚴重缺乏。大部分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未獲得技術指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與武陵山區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有關,武陵山區政府、企業等單位應培養或引進社會體育指導員,以便對老年人健身鍛煉時給予合理、科學的技術指導,達到體育鍛煉的功效。本研究提示,體育鍛煉與QOL密切相關,體育活動是影響QOL的主要因素之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顯著地提高老年人的QOL。
4參考文獻
1Cioffi J,Schmied V,Dahlen H,etal.Physical activity in pregnancy:women′s perceptions,practices,and influencing factors〔J〕.J Mid Women Health,2010;55(5):455-61.
2藍根林,黃仙紅.杭州市社區居民體育鍛煉水平與生命質量相關性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6):569-70.
3許軍,胡敏燕,楊云濱,等.健康測量量表SF-36〔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8(2):150-4.
4楊艷珍,楊有才,黃惜呤,等.170名老年人生存質量測定及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1999;15(4):234-8.
〔2013-11-06修回〕
(編輯安冉冉/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