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吳繼衛


本文為2015年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510448052);德州學院教改項目(編號:438371)之成果
【摘 要】 本文在隨機抽樣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德州市德城區青年居民生命質量的總體狀況,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政府應認真落實我國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加強預防保健工作;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經濟收入,這是提高人群生命質量的關鍵;作為個人來講,要在為生活積極奮斗的同時懂得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釋放壓力,以此提高生命質量。
【關鍵詞】 居民;青年;生命質量;調查分析;措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生命質量研究組定義,生命質量(qualityoflife,QOL)是指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于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有關的生活狀況的體驗。相對于傳統的死亡率、發病率等客觀指標,生命質量既能反映軀體健康,也能代表心理、社會及情感方面的健康。不僅考慮到疾病的表象,還涉及到疾病或因醫療所產生的后果。生命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個體的身體智力狀態,以及在社會和倫理上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社會學意義上的QOL分為宏觀、微觀兩個層次:宏觀層次研究人口群體的生活質量,如世界、國家和地區人口的生活質量;微觀層次研究個體和家庭的生活質量。[1]本次研究主要在微觀水平,擬對德州市德城區有針對性地選取的四個區域內的青年居民進行調查,并且根據調查所得到的數據對德州市德城區的青年居民生命質量進行分析,得出德州市德城區青年居民生命質量的總體狀況,發現問題且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接受調查的小區分別為A區域、B區域、C區域、D區域。以下為四個區域的簡要說明:
A區域:學府家園小區,此小區位于高校德州學院附近,其所住居民大多為學院教師及工作人員。
B區域:肖何莊小區,此小區為一個自然村,小區內人員較雜,除普通居民外還有各種商鋪、賓館。
C區域:步行街,此為德城區較大的商業街,主營服飾、電器等各種生活用品,此小區居民或店主以經營自己的店鋪為主業。
D區域:中心廣場,此廣場位于德城區中心,是居民平常休閑娛樂的場所,周圍有數個高檔小區。
2、調查方法
本調查采用了在國際上具有較好信度和效度的《SF-36量表》,對居民生命質量進行了解與分析。該量表分別測量了日常生活功能、健康總體自評、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疼痛與不適五個維度。每個維度反映被測者在該維度是否存在問題及嚴重程度,根據程度賦予其相應的權重,分別為:5=完全沒有問題、4=一般沒有問題、3=沒有問題、2=存在中等程度問題、1=存在嚴重問題。[2]選取青年人的調查數據經我們核實后按五個維度計算平均數,輸入Excel表格,進行整理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一般資料
116名青年人中,女性65人,男性51人。從學歷水平看,初中學歷占11.5%,高中學歷占32.8%,大學及以上學歷占55.7%。從事服務業的占15.73%,機關單位的占30.2%,個體占35.2%,學生占14%,從事農業的占6.63%。
2、調查結果
(1)不同性別青年居民生命質量。
從表1可以看出,除社會功能以外,女性青年在其余四個方面的得分均低于男性青年,這與女性相對柔弱的身軀及細膩的心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女性的心理較為敏感,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力較強,而且女性在一些事情上的承受能力較弱,從而較男性易受到傷害。因此,可得出大部分青年女性的生命質量低于青年男性的生命質量。
(2)不同文化程度青年居民生命質量。
根據表2不同文化程度在五維度的得分可以看出,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在健康總體自評方面得分較低,這可能是因為高學歷人群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和學術研究上,忽視身體機能的鍛煉,使得本人群對自己健康的評價不高。初中學歷的青年在社會功能方面的得分相對較高,而高中及大學以上學歷的青年在社會功能方面的得分較低一些,其原因可能為初中學歷的人群較其他人更早的進入社會,經過長時間的社會磨礪,使得性格和情緒能夠更好地控制,在為人處事方面變得更加游刃有余。這也告訴我們要想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就要讓自己勇敢地走進社會,面對人群,只有在各種人際交往中反復鍛煉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在心理功能方面,也是呈現出學歷越高,心理功能方面越低的關系。從整體看來,初中學歷的青年生命質量略高于高學歷青年的生命質量。
(3)不同職業青年居民生命質量。
由表3可以看出,在健康總體自評與疼痛與不適方面,學生得分最高,其次是個體職業,最低的為農業。原因可能是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身體狀況比較好,有時間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對大部分個體戶來說,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少有長時間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因此身體健康狀況相對較好;而對于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來說,長時間的體力勞動,多年的勞累使得身體超負荷,健康水平下降。在社會功能方面,農民的得分遠遠高于其他職業的人群。這可能是因為農民的生活圈子較小,所經歷的事情相對簡單,較少有因某事而煩躁、憂愁等負面情緒,親戚鄰里之間關系和睦。在心理功能方面,個體職業人群有最高的分數,這可能是因為個體職業因其相對自由的工作方式,沒有上下級及員工之間關系的煩擾和工作績效的擔憂,使得心情舒暢。
三、影響與對策
1、性別對青年人群生命質量的影響及對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女性在多個維度的得分均少于男性,其中既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社會能力方面。生理健康是指人們能夠敏捷地、不感覺過分疲勞地從事日常活動,保持樂觀、蓬勃向上以及具有應激能力。一般來講,女性在35歲后開始出現脫鈣,到50歲左右達到脫鈣高峰,通過飲食補鈣只能滿足一半的需求。對此,很多女性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此女性在軀體健康方面低于男性。社會生活中,由于性別歧視和性別偏見的存在,女性在就業、薪資、升職等方面遭受了不平等待遇,社會壓力增大,自信心降低;在工作中,她們要獨立、勇敢、競爭;在家庭里,她們要溫柔、體貼、賢惠、勤勞。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使得女性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指能夠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自我內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隨著現代女性在社會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她們渴求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美好,不斷地去尋求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3]為此,政府應加強對女性健康的關注,制定關愛女性生理健康的政策,定期為女性做健康體檢,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健康意識。[4]用人單位應消除性別歧視,避免在錄取員工、優化組合、干部任免中歧視女性的情況發生,為女性提供平等的就業環境。女性自身也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飲食結構,學會運用各種方法如健身、旅游、唱歌、種植花草等放松身心,陶冶性情,釋放壓力,增強自信心,促進心理健康,提高女性的生命質量。
2、不同文化程度對青年人群生命質量的影響及對策
在文化程度對生命質量影響的研究中,表明僅有初中文化程度青年人的生命質量遠遠高于高學歷人群的生命質量。這可能是由于高學歷的腦力勞動者有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較高的經濟水平,使得健康的飲食習慣逐漸發生改變,忽略了營養搭配,導致營養過剩,從而使得慢性病的發生率增加。在心理健康方面,多數高學歷人群學習過程與就業經歷一帆風順,受到社會的厚愛和同齡人的羨慕,更易于形成較強的優越感。作為一個有著較高智力、較高文化和較高自尊心的群體,他們往往有著不同于一般青年更高的抱負和追求,在面臨著更多機遇和挑戰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與沖突。[5]
為此,高學歷的青年人需要加強對自身飲食的注意,注意葷素搭配,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此外還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學歷人群克服心理障礙,培養過硬的心理素質,敢于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3、不同職業對青年人群生命質量的影響及對策
從調查可知,從事個體職業或在機關單位工作的人群生命質量較高些,工作量和工作環境是職業影響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個體工作的人群會有相對自由的工作時間,可以分配更多的時間來做有益的事情,且工作環境簡單,不用處理讓人頭疼的人情世故與矛盾,因此日常生活質量較好。其次,對于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由于薪資待遇較高,生活水平較好,雖然工作壓力較大,但相對于其他職業青年,生命質量仍然較高。從事農業的人員,在各個方面得分相對低于其他人員,可能是由于從事農業的變數較大、收入不穩定、收入相對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其生活壓力相對較大,在體力與精神上的投入較其他職業相對較大。
對此,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對于家庭困難,低收入的人群給予幫助。第一,國家要提高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讓人們生活在更好的環境中。第二,可以在較發達的鄉鎮地區開設工廠,為廣大農民提供工作單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命質量。第三,對于環境好的鄉村可以增加投資開展旅游業,不僅解決了居民的收入問題,還可以美化環境,讓城市中的人們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第四,保障農民的收入,對于突發災難,政府要給予補償,推出關于農民補償的政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已成為影響人民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壓力越大,生命質量越低。除此之外,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是影響人民生命質量的不可忽視的因素。根據以上分析可以認為,政府應認真落實我國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加強預防保健工作;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經濟收入是提高人群生命質量的關鍵。另外,人們在為生活積極奮斗的同時要懂得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釋放壓力,以此提高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任娜.生活質量主觀指標研究—一項關于城市居民生命質量的調查[D].武漢大學.2005.2-3.
[2] 張耀光,徐玲.中國居民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3.26(6)82-83.
[3] 王志峰.職業女性心理壓力及自我解壓探略[J].當代經濟,2008.20(8)111-112.
[4] 陳卓,顧小紅,戴若以.23萬重慶市民代謝綜合征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13)1825-1826.
[5] 李寧秀,劉朝杰,任曉暉.四川省居民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J].華西醫大學報,2001.32(2)248-249.
【作者簡介】
陳 倩,女,德州學院醫藥與護理學院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