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區老年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胡蘊綺周蘭姝
(第二軍醫大學護理學院,上海200433)
關鍵詞〔〕自我護理能力;社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
通訊作者:周蘭姝(1971-),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區老年人護理研究。
第一作者:胡蘊綺(1988-),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社區老年人護理研究。
自我護理是個人為了維持生命、健康和完好狀態等自身利益而主動采取和完成的實踐活動〔1〕。在慢性疾病預防中,家庭支持被認為是有效的積極保護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的主要相關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1年2~5月抽取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紅固區五區524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男271名,女253名;年齡60~92〔平均(69±6.80)〕歲。既往無精神疾病及嚴重認知功能障礙且能夠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測評。年齡60~70歲315例,70~80歲180例,80~90歲29例;未婚17例,已婚447例,喪偶57例,離婚3例;文盲26例,小學79例,初中142例,高中110例,大專80例,本科及以上87例;主要經濟來源為退休金的有404例,子女補貼84例,親友資助18例,其他補貼18例;幫助照料者主要為子女的有331例,配偶156例,親友5例,其他5例,無照顧者27例。
1.2研究工具①一般資料工具。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居住狀況、住房性質、是否得到幫助照料、就醫方式等。②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2〕包括43個條目,并針對測量內容進一步分為4個維度即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采用5分評價法,每一個問題的分值為0~4(4=非常像我、3=有一些像我、2=一般、1=有一些不像我、0=非常不像我),其中11條為反向計分,總分為172分,得分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根據此量表的總分和各個項目分值將自我護理能力及各項目分為3個層次:低、中和高等水平:其中得分>總分66%為高水平,33%~66%為中等水平,<33%為低水平〔3〕。此量表的英文版本在許多護理研究中被認為是可靠的測量工具,重測信度為0.77,Cronbach α值為0.77~0.80。Wang等〔4〕將其翻譯成中文,并在臺灣婦女人群中進行了效度和信度的測定,內容效度指數為1.0, Cronbach α值為0.86~0.92,重測信度為0.91。③家庭關懷指數(APGAR)中文版〔5〕由5個項目組成,評價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親密度5個方面。表中共有5個問題,每個問題有3個答案可供選擇,若答“經常這樣”得2分,“有時這樣”得1分,“幾乎很少”得0分。將5個問題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對家庭功能越滿意, 7~10分家庭功能良好,4~6分家庭功能中度障礙,0~3分家庭功能嚴重障礙。量表再測信度相關系數為0.80~0.83。
1.3研究方法在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采用自評方法調查。由研究者及社區工作人員組成調查小組。所有成員參加統一培訓后入戶將問卷發給研究對象,交代填表的注意事項,于1 w后統一收回。共發放問卷620份,收回有效問卷524份(84.5%)。
1.4統計學處理應用PASW18軟件進行描述分析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1.5數據缺失的處理一份量表如果有15%的條目未作答,按照無效問卷予以剔除〔6〕。
2結果
2.1社區老年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及水平見表1。
2.2社區老年人的家庭關懷狀況289例(55.2%)表現為家庭功能良好,193例(36.8%)家庭功能中度障礙,42例(8.0%)家庭功能嚴重障礙,即235例(44.8%)家庭功能不良。老年人家庭關懷度指數總分為(6.44±2.27)。
2.3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主要影響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家庭關懷度指數、幫助照料者、文化程度、經濟狀況。見表2。

表1 社區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得分及水平〔 n=524, n(%)〕

表2 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3討論
自我概念是形成一個人知覺領域、態度、渴望程度、成就和動機的基礎,是直接影響自我護理能力的基本因素〔7〕。自我概念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8〕,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自我概念水平高〔9〕。自我護理技能水平和健康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盡管老年人有很好的自我概念,但自我護理技能薄弱,健康知識水平不夠,不能很好地增進健康。
本調查結果與大多數結果不一致〔10〕。其原因可能是家庭過度的支持會促使老年人過度依賴他人的照顧,以至于自我護理能力潛力沒有得到有效挖掘而被抑制。研究顯示老年人在軀體生理功能衰老的同時,性格變得幼稚,對他人依賴感明顯增加〔11〕。本研究提示社區護理管理人員應重視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的發掘,防止其過分依賴他人心理,鍛煉其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延緩其衰老,預防疾病的發生,提高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自我護理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學習逐漸發展而來的一種維護健康的能力〔12〕。本研究結果與楊支蘭等〔13〕調查結果一致。但本調查提示應該注重對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的教育,特別針對文化程度低、經濟狀況差的老年人,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樹立其自我護理意識,不斷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
4參考文獻
1羅巧蓮.結腸造口術后患者早期自我護理能力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上旬版,2010;26(11):11-3.
2Kearney BY,Fleischer BJ.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J〕.Res Nurs Health,1979;2(1):25-34.
3李淑霞,張振路.哮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193-5.
4Wang HH,Laffrey SC.A predictive model of well-being and self-care for rural elderly women in Taiwan〔J〕.Res Nurs Health,2001;24(2):122-32.
5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56.
6郝燕萍,劉雪琴.修訂版跌倒效能量表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的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19-21.
7田芳英,何仲.慢性病病人自我護理模式與評價〔J〕.護理研究,2002;16(10):559-61.
8Showers CJ,Abramson LY,Hogan ME.The dynamic self:how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self-concept change with mood〔J〕.J Pers Soc Psychol,1998;75(2):478-93.
9黃希庭,陳傳鋒.老年人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4):222-5.
10閆自強,芮海榮.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血液凈化,2006;5(10):745-7.
11王曉林,魯靈.現代醫學模式下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J〕.齊魯醫學雜志,2003;18(3):347-7.
12李曉玲.護理理論〔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5):387-8.
13楊支蘭,孫建萍,姚太平,等.汾陽市城區老年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0;24(6):488-9.
〔2013-04-12修回〕
(編輯趙慧玲/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