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區養老院老年人營養知識調查
張春宏熊祥玲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公衛系,云南昆明650106)
關鍵詞〔〕膳食調查;營養知識
中圖分類號〔〕R153.3〔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云南省科技計劃項目(2010CE006)
通訊作者:熊祥玲(1962-),女,副教授,主要從事健康教育、營養與食品研究。
第一作者:張春宏(1985-),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研究。
行為和生活方式已成為當今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影響因素〔1〕,其中飲食習慣和營養因素又與老年人多發病的發生和發展直接相關〔2〕。老年人由于特殊的體質,其營養素的水平不同于成年人,養老院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健康問題〔3〕。而我國老年居民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4〕,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與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如膳食模式向西方膳食結構轉化,即糧谷類食物攝入量減少〔5,6〕,動物性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及蔬菜水果攝入減少等〔7,8〕,進而使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增加。Arnet等〔9〕指出改善老年人的膳食、營養狀況對改善老年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社會負擔都有深遠的意義。本研究旨在了解養老院老年人的營養知識、態度、行為。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2年昆明市兩個養老院整群抽取老年人100名。其中女性67人,男性33人,年齡60~100歲。入選標準:目前無精神疾病、重型軀體疾病及明顯的記憶與智能損害,生活能自理,能回答調查問卷的各項內容,自愿參與。60~69歲男4人,女9人;70~79歲男10人,女18人; 80~89歲男15人,女35人;90歲以上男4人,女5人。文盲男1人、女2人;小學男9人、女25人;初中男8人、女18人,高中男6人、女13人;大專男1人,女2人;本科男8人,女7人。
1.2問卷設計調查問卷通過自行反復討論和預實驗校正完成,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情況、營養知識、營養行為、營養態度四大部分。共發放100份試卷,收回有效問卷100份。
1.3調查員培訓由課題研究項目組成員、醫科類大學生擔任調查員,調查員明確調查的目的、要求,經統一培訓后,以一對一的方式調查。
1.4資料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秩和檢驗、χ2檢驗。
2結果
2.1飲食與疾病關系的認識知曉飲食熱量太高與肥胖有關62人、飲食中油脂太多與高脂血癥有關60人、飲食中膽固醇太多與心臟血管疾病有關55人、飲食中腌制食物太多與高血壓有關47人、飲食中有太多含糖量較高的食物與口腔疾病有關53人、飲食中缺少維生素與便秘有關66人、飲食中缺鐵與貧血有關42人、煙熏的食物與某些癌癥有關57人。
2.2營養知識知曉情況認為奶類、魚蛋肉類、維生素、礦物質(鈣片、鐵)每天都應該吃的人較多,各有69%、54%、61%、51%。而纖維素(蔬菜、水果)、油脂的人數僅有(34%、46%)和37%。認識到每天應吃一定量的谷類的人也僅有41%。認為該吃補品的人數有35%。
2.3食物特性的認識各類營養素知曉率較低,見表1。
2.4不同文化程度營養知識知曉率隨著文化程度的升高,營養知識知曉率整體呈上升趨勢,文盲1人(33.3%)、小學13人(38.2%)、初中13人(50.0%)、高中15人(78.9%)、大專2人(66.7%)、本科13人(86.7%)(χ2=15.32,P=0.009)。

表1 老年人對食物( A、 B)特性的認識(n)
3討論
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論指出〔10〕,只有當人們了解了有關的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才有可能主動的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改變危害健康的行為。流行病學、社會學和臨床研究〔11〕表明,在影響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50%~55%,不良生活方式在飲食習慣上表現最突出。本次調查發現老年人保健意識薄弱,文化層次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對飲食與疾病的認識,各類營養素和食物的特性等營養基本知識知曉率不容樂觀。這些老年人營養知識缺乏,現實生活中存在許多營養誤區。而人群掌握營養知識的水平和對營養采取的態度直接導致其飲食行為的形成和改善。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RNIS》表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并結合《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12〕進行膳食結構評價,采用中國平衡膳食指數(DBI)的方法對每日的食物結構作綜合評價。營養教育是提高營養知識,指導人們科學合理地選擇平衡膳食及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途徑,是改善各類人群營養知信行的有效方法〔13〕。老年人的飲食習慣是長期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只有掌握知識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堅持不懈才能建立新的合理的膳食行為。老年人營養教育中內容應結合老年人的年齡特點,教育方法要生動并貼近生活,主動讓老年人參與。
老年人的膳食原則〔14〕應為:①飲食多樣化:吃多種多樣的食物才能利用食物營養素互補的作用,達到全面營養的目的。②主食中包括一定量的粗糧、雜糧:粗雜糧包括全麥面、玉米、小米、蕎麥、燕麥等,比精糧含有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③每天應用牛奶或使用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是鈣的最好來源,攝入充足的奶類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和骨折。④吃大豆或其制品:大豆不但蛋白質豐富,對老人婦女尤其重要的是其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甙,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減少骨丟失,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⑤適量食用動物性食品:禽肉和魚類脂肪含量較低,較易消化,適于老年人食用。⑥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是維生素C等幾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而且大量的膳食纖維可預防老年便秘,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對老年男性常見的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⑦飲食清淡、少鹽:選擇用油少的烹調方式如蒸、煮、燉、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導致肥胖。
4參考文獻
1黃敬亨,邢育健.健康教育學〔M〕.第5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78-81.
2王曉紅,周波,高麗.養老院老年人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 〔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9):192-3.
3黃瑞琦,茅露平,沈莉.上海市長寧區養老機構部分自理老人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4):386-7.
4劉宇,高爾生,武俊青.居民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4):482-5.
5何宇納,翟鳳英,王志宏,等.中國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質、脂肪的來源構成及變化〔J〕.營養學報,2005;27(5):358-65.
6付萍,張堅,王春榮,等.中國中老年人群膳食結構及其變化趨勢〔J〕.營養學報,2008;30(1):19-21.
7陳春明,趙文華,楊正雄,等.中國慢性疾病控制中膳食關鍵因素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9):739-42.
8YaoM,LichtensteinAH,RobertsSB,et al.Relativeinfluenceofdietandphysicalactivityon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inurbanChineseadults〔J〕.IntJObesRelatMetabDisord,2003;27(8):920-32.
9ArnetJW,ZahlerLP.Dietaryintakeandhealthhabitsofhealthy,retired,elderlymen〔J〕.JNutrElder,1993;12(3):43-58.
10孔梅枝.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冠心病病人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和遵醫行為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1):43-5.
11張喜葉.對河北省老年人生活方式與健康運動方式的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8(4):11-3.
12中國營養學會老年分會.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2010〔M〕.濟南:美術出版社,2010:1-195.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營養改善工作管理辦法〔J〕.營養學報,2010;32(5):422-4.
14葛可佑.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96-8.
〔2014-04-15修回〕
(編輯馮超/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