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莒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臨沂276699)
豬偽狂犬病的檢驗診斷與防控
滕金玲
(山東省莒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臨沂276699)
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及人共患的急性、烈性傳染性疾病,除豬外,其它動物主要表現為發熱、奇癢,腦脊髓炎的致死性感染。近年來,該病以迅猛之勢侵蝕著養豬業,從種用場到商品場,從規模場到散養戶,給養豬業造成了極大危害。在此,筆者根據實踐中接觸到的案例,對豬偽狂犬病的檢驗、診斷方法與防控措施做一簡單介紹,供廣大檢疫(驗)員、獸醫及養殖朋友們參考。
偽狂犬病毒是皰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其基因組是線狀雙鏈DNA分子。該病毒主要侵害豬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繁殖系統,消化系統等。
自然條件下,豬、牛、羊、犬、貓、兔、鼠及野生動物如水貂、貉、熊、狐均可感染,且不同品種之間可互相傳播。馬屬動物抵抗力較強。人也有感染本病的報道,故獸醫及檢驗人員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防止外傷感染。
病豬、帶毒豬及帶毒鼠類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豬的鼻腔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精液中。帶毒豬可持續排毒一年。
該病呈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患有偽狂犬病的妊娠母豬可經胎盤侵害胎兒,泌乳母豬感染本病后一周左右乳中有病毒,仔豬可因哺乳感染;健康豬與病豬或帶毒豬可通過鼻對鼻“接吻”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感染本病;其它動物的感染與接觸病豬或帶毒豬、鼠類有關;犬、貓常因吃病鼠、病豬內臟經消化道感染。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侵入肌體,當黏膜、皮膚有損傷時,更易感染發病。
本病的發生無季節性。但從近幾年來看,隆冬季節(11月-次年2月份)發病嚴重,死亡率較高。同窩豬感染率、死亡率可達100%,同棟舍分娩高峰期仔豬發病率、死亡率亦高達100%。
不同年齡階段,表現不同的臨床癥狀。
仔豬:該病典型癥狀主要表現在新生仔豬和哺乳期仔豬。新生仔豬站立不穩或不能站立,表現“八字腿”,不吃奶或無力吸奶;病豬頭部水腫,眼結膜潮紅,眼瞼水腫,發燒,體溫 40.5℃左右,嘔吐、腹瀉、食欲下降或廢絕,呼吸促迫、有神經癥狀:大多表現為向同一方向無目的轉圈或前進,興奮、目光呆滯、叫聲嘶啞,不久就會出現四肢麻痹、臥地、肌肉震顫,四肢做游泳狀劃動,死亡率極高,同窩仔豬感染率、死亡率可達100%。
成年豬:多呈隱性感染或表現為頑固性咳嗽,成為僵豬。重癥表現精神沉郁,發熱39.5℃以上,后軀搖擺,站立不穩、嚴重者犬坐,咳嗽氣喘,間或嘔吐,腹瀉,死亡率低,亦可表現典型神經癥狀。
母豬:輕者表現精神沉郁,體溫稍高,厭食;重者體溫39.5~40.5℃以上,不食,便秘,肌肉震顫,意識驚厥,患有嚴重眼結膜炎、后期出現視力下降,出現流產、產木乃伊、死胎、弱胎,發情不規律、假發情、屢配不孕等繁殖障礙,所產仔豬1~2 d內正常,于3 d后出現高死亡率,同窩仔豬可存活1~3頭,甚至“全軍覆沒”。懷孕70日齡母豬流產胎兒即表現肝壞死等典型偽狂犬癥狀。
公豬:出現睪丸或陰囊腫脹、睪丸萎縮,性欲下降、種用能力降低或完全喪失。顯微鏡觀察精子活力降低,死精增多。
主要針對癥狀明顯、瀕臨死亡或新死亡的豬進行剖檢。
表現為:頜下淋巴結質地堅硬、化膿性壞死;扁桃體、咽部、喉頭、氣管潰瘍、壞死(見93頁圖1-3);頜下肌間組織膠凍樣水腫;胸腔積液;心臟出血、有白色壞死灶;肺有灰白色壞死灶,肺出血、水腫、肺間質增寬;肝臟、脾臟腫脹硬化,有白色壞死灶(見93頁圖4-5);腎臟大小不對稱,畸形,有點狀出血或白色壞死灶(見94頁圖6);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壞死;胃部出血、潰瘍;腸壁變薄,腸內容物呈黃、黃灰或黃白色;腦部水腫充血、出血,腦脊液增多。
5.1 偽狂犬gE抗體檢測
檢測對象是用偽狂犬gE缺失疫苗免疫過的或未免疫過偽狂犬疫苗的豬,采用血清學ELISA方法檢測血清中偽狂犬 gE抗體,S/N值≤0.6即豬偽狂犬gE抗體陽性,表明該豬感染偽狂犬病毒。以下是我們采用美國IDEXX豬偽狂犬gE-ELISA檢測試劑盒對二個豬場豬偽狂犬gE抗體的跟蹤檢測(表1),說明豬偽狂犬病的傳播速度之快及感染率之高。

表1 豬場偽狂犬gE抗體檢測結果
5.2 病原學檢測
無菌采集疑似豬偽狂犬病的扁桃體、淋巴結、腦組織、脾臟、肺臟等組織或血清,用豬偽狂犬病毒(gE基因)實時熒光PCR檢測試劑盒(世紀元亨)檢測上述組織或血清中豬偽狂犬病毒gE基因,被檢樣品閾值(Ct值)≤30并出現特定擴增曲線的PRV陽性,表明該豬感染偽狂犬病毒。
選擇20~30 d仔兔經濟簡便易行。具體做法:在其臀部注射2 mL患病豬血清,2 d后若仔兔啃咬接種部位,則可判斷為豬偽狂犬陽性。
1)把好引種關:引種前要對該場進行全面考察了解,不能盲目引種;要對所引種豬進行全面檢測,不能引進偽狂犬陽性帶毒豬。
2)嚴格免疫程序,做好偽狂犬疫苗的免疫注射。建議免疫程序:首免(1~3 d)滴鼻0.5~1頭份/豬;二免(30 d)肌注1~2頭份/豬;三免(60~70 d)肌注2頭份/豬。種公豬2~3次/年,2~3頭份/次/豬。母豬2~3次/年,2~3頭份/次/豬。另外,可根據季節、當地偽狂犬流行情況及本場狀況,適當增加或減少免疫次數及疫苗接種劑量。
3)加強飼管,提高機體抵抗力;圈舍建造科學,養殖模式合理,減少疾病傳播機會;定期檢測,及時淘汰偽狂犬陽性豬。
4)發病后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淘汰病豬;全群按豬只大小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偽狂犬活疫苗2~4頭份/頭,控制疫情發展;對癥治療,控制細菌病發生;全群飼喂電解多維、VC、葡萄糖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患偽狂犬病的病死豬不能用作動物性飼料,要進行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
5)做好消毒工作。宜選擇醛類和碘類等兩種或兩種以上消毒劑交替使用,發病期間1~2 d消毒1次,之后5~7 d消毒1次。
6)該病目前能夠通過gE-ELISA血清學檢測進行鑒別診斷,簡便可行。豬只免疫注射偽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后,通過檢測血清中gE抗體的存在與否加以鑒別偽狂犬野毒,從而達到對該病的防控凈化。
疫病防控,人人有責。只有堅持“養重于防,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樹立科學的養殖理念,采取科學的防控措施,才能長久地立于養殖業不敗之地,才能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產效益。■(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