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水稻集中育秧技術改進實例
周艷1,楊力1,金鑫1,張紅葉2
(1.鹽城市糧油作物技術指導站,江蘇鹽城224002;2.響水縣糧油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響水224700)
摘要:針對鹽城市直播稻有一定種植比例的實際,緊緊圍繞機插秧的發展,強化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特別是加大集中育秧技術創新的力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主要表現為十大技術創新,即改人工播種為機械播種,改田間育苗為林下育苗,改一茬育秧為兩茬育秧,改人工拌種為機械拌種,改肥土混育為肥土分育,改細土育苗為基質育苗,改軟盤育苗為硬盤育苗,改田間出苗為暗化催苗,改人工切秧為機械切秧,改人工運秧為機械運秧。
關鍵詞:水稻;集中育秧;技術
收稿日期:2015-04-08
作者簡介:周艷(1981-),女,農藝師,主要從事全市糧食作物技術推廣工作;E-mail:4460991@qq.com。
近年來,鹽城市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和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糧食機械化生產技術。針對直播稻有一定種植比例的實際,鹽城市圍繞機插秧的發展,強化水稻集中育秧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效果。2014年,鹽城市共落實集中育秧面積0.17萬hm2,較2013年的0.13萬hm2增加0.04萬hm2,增加了30%。其中水稻高產創建點水稻集中育秧面積為456.1hm2,較2013年的369.3hm2增加了86.8hm2,增加了23.5%。集中育秧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機插秧的發展。鹽城市機插秧面積達23.7萬hm2,較2013年的21.2萬hm2增加了2.5萬hm2,增加11.5%。
1改人工播種為機械播種
鹽城市大多數縣(市、區)直播稻田都采用了機械播種技術,播種機有日本產的和大豐產的。2012年鹽城市共使用播種機40臺,較2011年增加15臺,增60%。2014年使用約150臺,較上年增加30臺。
機械播種與人工播種相比有3方面優點:一是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一臺播種機一般一天可播種1.5~1.8hm2,較人工播種提高了作業效率4~5倍;二是節省了秧畦田鋪土的用工,可節省人工3~4個/667m2;三是出苗均勻,生長整齊,秧苗素質好。


2改田間育苗為林下育苗
建湖縣蘆溝等鄉鎮對林下育秧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12年試驗示范面積1hm2。其優點在于:一是節省大田面積,解決尋找機插育秧秧池難題;二是林帶行間,一年平整多年使用,無須上水、整平、放水、沉實,直接在行間整理鋪盤,節省秧池精整、精做工序,節省用工4~5個/667m2;三是林帶旁均有較深的隔水溝,緊靠水源,管理方便,樹林遮陰,避免了稻草覆蓋過厚、秧苗發黃,覆蓋草過稀,高溫灼傷,秧苗不全;四是在林帶行間育秧,水分適宜,秧盤進行肥料運籌,樹木也能吸取水分和肥料,達到促林健苗的雙重效果;五是在林帶行間育秧,按期進行,第一批插秧用完后,第二批仍可在原秧池地育秧,因地勢高、排水好、秧池平整,便于復式育秧,而在大田則不便進行復式育秧。
3改一茬育秧為兩茬育秧
亭湖區經統籌安排,可育兩茬秧。2012年育秧最早的南洋股園育秧點,5月4日開始育秧,5月28日開始插秧,6月6日二茬秧落谷,6月下旬剛好栽插,整個秧池面積3hm2,其中,二茬秧池面積達1.1hm2(2012年大麥茬比常年早10d以上)。射陽縣在商品化育秧項目中,秧池選用種植大麥苗的田塊。大麥苗的收割在4月中旬之前全部結束,4月下旬左右就可騰出田塊作為育秧池,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4改人工拌種為機械拌種
阜寧縣使用混凝土攪拌機、大豐市使用種子
包衣劑攪拌機來攪拌壯秧劑和營養土,可以讓肥料和土壤混合得更加均勻,因此對秧苗立苗以及幼苗生長前期比較有利,主要表現為秧苗生長比較健壯,減少了因人工拌和壯秧劑不勻而出現零星死苗的現象,一般秧苗素質提高3%~5%。阜寧縣郭墅鎮育秧點使用混凝土攪拌機來攪拌壯秧劑和營養土,不僅解決了壯秧劑和細土拌和不勻影響出苗的問題,而且還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據調查,采用機械碎土、拌土等,秧池需要人工僅0.375個/667m2,較全部用人工的3.33個/667m2減少2.955個/667m2。按攪拌機租金、運輸費用及電費需20.6元/667m2,每天勞動力按80元計,用混凝土攪拌機可節省成本215.8元/667m2。
5改肥土混育為肥土分育
阜寧縣新溝鎮育秧點采用軟盤底部直接撒機插育苗伴侶(1袋600g壯秧劑平均撒在25~30張軟盤內),在機插育苗伴侶上撒的土不需要培肥,壯秧劑(機插育苗伴侶)中的養分就能夠滿足水稻秧苗15~18d的生長,節省了壯秧劑和土拌和、堆悶和追肥等用工5~6個/667m2,同時節省了培肥及追施斷奶肥或送嫁肥所需的肥料成本。秧畦累計省肥節本300元/667m2左右。
6改細土育苗為基質育苗
基質育苗雖然成本較高,一般高于細土育秧15~20元/667m2,但具有不用取土、運輸方便、秧齡彈性長、栽插時適應陰雨天氣和秧板不易毀損等優勢,現已得到推廣應用。2014年鹽城基質使用比例已達20%。據響水縣調查,基質育苗的不定根數為5.9條/株,較營養土育苗的5.5條/株多0.4條/株;葉齡3.2張,較營養土育苗的2.8張多0.4張;單株葉面積35.5mm2,較營養土育苗的26.1mm2增9.4mm2,整體素質好于對照。東臺市也做了相關試驗,基質育苗表現為發根多、白根多、盤根好。目前,大面積生產上提倡用基質作為底土,用細土作為蓋土,使用效果較好。
7改軟盤育苗為硬盤育苗
硬盤育秧盡管成本相對較高,但由于秧塊規整、秧盤無塌邊、搬運方便、育秧好和栽插質量高被逐步使用。同時,禁止在已經做好的秧板上噴施除草劑,以防降低出苗率。秧板做好后,由于有些秧田分期播種,要對遲播的秧板定期上水,保持秧板濕潤,防止板面開裂。建湖縣上岡正齊農機專業合作社認為,硬盤育秧基本不用補秧,可節省補秧用工1~2個。2014年鹽城市集中育秧中硬盤育秧面積已達20%左右。
另外,射陽縣2012年應用了新型的上氈下缽型軟盤秧盤。與普通軟盤相比,這種軟盤的優勢在于它對根系保護性能好,有利于栽后秧苗活棵,縮短緩苗期3~4d。這種秧盤只適用于久保田插秧機。2014年射陽縣已經推廣1萬hm2,占機插秧面積的40%左右。
8改田間出苗為暗化催苗
播種結束后,用疊盤暗化出苗技術,有利于提高出苗整齊度。具體做法:播后將秧盤直接在室內或場地上進行集中疊盤堆放,并覆黑色薄膜,遮陽暗化,保濕保溫促出苗,一般疊盤高度不超過20盤,外場的頂部放一張空盤,堆放時間一般在24~48h,當有60%以上芽鞘出土即可,之后移至已備好的秧田,進行拉線擺盤。響水縣開發區、陳家港和大豐市白駒鎮育秧點都進行了暗化催苗的的方法,秧苗出得齊、出得快。
9改軟地育秧為硬地育秧
硬地育秧與傳統軟地育秧相比,一是無需預留秧池田,節省了大量的育秧田;二是無需翻耕、旋耕、做畦,也不用在水田里操作,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三是灌溉水滲透流失少,晴天耗水7~8kg/m2,節省了大量的水資源;四是可實行工廠化育秧,提高了秧苗質量和育苗成功率。
硬地育秧要先清除水泥地面尖銳和堅硬之物,以免刺破塑料薄膜,再鋪上厚度為0.08mm或0.1mm、寬度為1.5~1.6m的塑料薄膜,一般20~30m長作為育苗畦,畦與畦之間留50cm走道。把已出苗的育秧盤整齊的放置于塑料薄膜上,擺放秧盤結束后把塑料薄膜四邊拉起,用磚頭或竹竿墊在塑料薄膜下,形成高度不低于育秧盤、寬度為1.3m的能盛水的塑料薄膜槽,然后往塑料薄膜槽內注水,水的高度至秧盤底營養土,再在育秧盤上蓋好無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