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鳳
【摘要】現階段,主流的心理教育思潮主要以積極心理學為主,已經逐漸融入社會文化之中,在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中,其也不斷地展現出本身的特征,用其本身具備的魅力來賦予這個學科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選取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積極心理學的眼光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且,更進一步地去分析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及其價值,與此同時,還致力于構建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積極心理學;研究分析
當學生邁進大學的那一刻起,便受到各方面帶來的各種壓力,特別是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階段中,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已將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必須要不斷深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把積極健康的心理學理念融輸到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中,為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做鋪墊。
一、本質內涵與意義
積極心理學是當前新興起的一種研究領域,是致力于人類發展潛能的學科。由于其有著獨特的全新模式,因此導致很多心理學家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其主要特點是能夠運用積極的態度來理解人生,運用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挫折,對人們內心的復雜變化與情緒波動有著深層的解讀,能夠為幸福健康的人生提供知識的保障基礎。
對于傳統心理學來說,其主要依靠理解人類心理疾病的感知,從而去尋找治療病源的方法,其與心理學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積極心理學其積極的意義是其以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人本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其對人類本身的心理疾病沒有基于否定,而是通過采取積極鼓勵的形式去進行研究理解,去解讀人類的心理重要性。通過類似出發點,能夠讓普通心理障礙的群體獲得幸福以及新鮮感的提升,對于心理疾病治療效有顯著效果。
積極心理學表明,現實生活中每樣個體都會存在臨變或者變差的可能,當你覺得自身條件與平時相比較差的時候,積極性理學能夠促使你產生樂觀狀態,能夠幫助你正確認識自我,而不是任由你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這樣的積極模式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常指的是,大學生在符合自身年齡的階段中,心理階段能滿足于現有階段所有的學習生活或者情緒等等眾多因素,在整體上都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對大學生心理狀態分析,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因此,在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階段中需要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相結合,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相結合,才能夠真正地培養出有用的人才。由此可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具備一定的學術討論價值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在社會各界都受到了廣泛關注。特別是2011年以及2013年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以及復旦大學投毒事件的曝光之后,大學生群體被輿論推向了風口浪尖。相對于大部分在校學生來說,這種輿論形式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但是,這些事件的整體背后隱藏著的是大學生心理存在扭曲的現象的嚴重性。因此,學校在教學階段中除了要緊抓專業知識的教育外,還需要關注大學生心理情況的變化,要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心理教育體系,切實解決當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困擾和問題。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分析
由于受到家里的壓力以及學校或者社會帶來的壓力,不得不讓學生心理健康亮起紅燈。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上對于大學生的期待也日益增加。然而現實條件下的社會環境,讓許多剛畢業的學生深深的陷入困境之中,在受到極度心理落差的情形下,有些大學生的心理就會產生障礙,假如這個過程沒有得到及時的疏通,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做出極端的事情。大學生活往往都是獨立的、自由的,但是事物總是具備兩面性的,在這種獨立的校園生活階段,很多學生生活上不能夠自理,這樣的狀態會導致大學生本身的自我否定,更容易突發心理健康問題。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因素很多,包括社會、學校的環境影響以及大學生本人的性格原因,要克服這些問題,需要個人以及學校雙方共同努力去完成,一起面對一些學生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而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三、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努力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積極心理學理念能夠促使人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整個事物與現象,能夠幫助大學生健康教育體系構建開辟新思路。通過采用積極心理學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進行培養,能夠使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當前時代發展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一)致力于塑造積極的學生品格
對于人民教師而言,我們的責任很大,包含幫助學生塑造堅毅的品格,使其能夠成為生活中的樂觀者,學習方面成為佼佼者,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做的工作。目前大學生多是90后,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做好他們的內心疏導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良好的個人品格是通過日常生活與學習磨煉得到的,而不是在教材上獲取的,因此,我們需要教育學生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逐漸完善自己。
(二)致力于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積極心理學分析,任何一個人都具備一個樂觀向上的心,都有著積極快樂的潛能。因此,對大學生的自我內心發展給予充分的尊重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不干預,不阻礙的是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運用的實際手段。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可通過采取心理課程以及課外心理輔導的形式進行學生培養,除此以外,分析大學生心理特征需要從根本著手,將心理課程當作教學中的特色課程來對待,需要積極擴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實際生活中。
(三)致力于開設具有心理元素的校園文化課程
在學科中融入積極心理學概念,創建豐富多彩的心理學文化課程,這也是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選取恰當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輔導,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以此來減少文化課程給學生帶來的壓力與影響。
四、結語
在教育階段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這個過程能夠使學生積極地面對各方面的壓力。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將更加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傳遞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