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 要:在體育課中發展學生體能是2011年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要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課課練”是發展學生體能的有效手段。如果要使“課課練”在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發揮應有作用,體育課進行“課課練”就要尊重不同類型課的特點。
關鍵詞:體育課;“課課練”;不同類型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1-0012-02
“增強體能”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目標。落實這一課程目標,體育課堂教學就要有效地開展鍛煉身體的練習,即“課課練”?!罢n課練”,簡單地說就是體育教師在每節體育課中都安排的發展學生體能的練習。既然“課課練”在體育課堂中安排,那么就要尊重當時課堂教學的特點,這是一種正常的、符合邏輯的思維。那么,如何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更加有效地開展好“課課練”呢?結合體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開展“課課練”要尊重不同類型體育課的特點,這樣不僅增加了“課課練”的有效性,而且也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引導課“課課練”要指向一般身體素質
引導課,一般是每學期開學的第一次體育課,可以安排在室內,也可以安排在室外。無論室內外,教師要把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教學內容和考核項目標準、本學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重點項目等告訴學生。在室內可結合講授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進行,在室外可結合一般身體素質練習即“課課練”來進行。為什么引導課“課課練”要指向一般身體素質?大家知道,每學期開學的第一次室外體育課,由于學生剛剛經歷了假期休息,所以身體各項體能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安排一般身體素質體能恢復練習是合理的、符合實際的、正確的選擇。如水平二學生,“課課練”可安排跳短繩、蹲跳起、單腳跳、弓箭步交換跳、仰臥舉腿、躲閃跑、俯臥撐和發展各關節的柔韌性練習等。引導課安排“課課練”,可以結合游戲進行,運動負荷不要過大,要體現體能恢復的目標。
二、新授課“課課練”要安排針對性練習
新授課是以學習新教材為主的課,一般是在復習舊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新授課引導學生對新教材快速形成正確、完整的概念,根據教材的性質和學生特點,科學安排教學步驟,提高教學效果。新授課教學要關注學生對基本動作環節的學習,教學中不僅要有支撐教學重點的突出練習,而且要有突破教學難點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同時還要考慮適當的練習重復次數和適宜的運動負荷。這既是學生掌握動作技術、形成動作技能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體能的需要。此時“課課練”可以整合在運動技術動作學習過程中,以提高體能練習的針對性。但是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根據動作技術結構、學生體能狀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如水平四學習跨越式跳高第一次課,本次課運動技能學習目標是:“在教師引導下,90%學生能夠在慢跑中,做出助跑起跳動作,學會用有力腳起跳?!苯虒W重點是“上步起跳”,難點是“起跳腿快速、有力蹬直”。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可以采用“技體結合”,安排如下練習:單腳交換跳、跑跳步練習、上一步起跳練習、上三步起跳練習、縱跳摸高等。此時,這樣安排練習,既是運動技術動作練習,也是“課課練”練習。如此巧妙安排也為單獨安排“課課練”節省了教學時間,進而強化補充了基本動作環節練習,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三、復習課“課課練”要尊重學生差異
復習課是復習舊教材為主的課,安排在開學初、學期末、考查前以及學完某一單項教材或模塊之后。但是復習不是簡單重復已學過的教材,而應當逐步提高動作技術學習標準要求。然而,由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動作存在差異,所以在復習課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不同情況,做出區別對待,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分類指導,同時還要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心理需求。如對于已經掌握考核動作的學生,不要千篇一律地去強迫進行改進練習,可以設計好“課課練”內容,讓班級體育骨干組織這部分學生進行練習;而對于暫時還沒有掌握好技術動作的部分同學,也不要“形式化”地去進行“課課練”,要讓這部分學生安下心來,在教師幫助指導下去改進提高技術動作,樹立學習信心。教學實踐證明,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滿足了學生復習課不同的學習心理需求,是尊重學生差異的“課課練”。
四、綜合課“課課練”要遵重課標規定
綜合課是學校體育中最經常上的一種課,特別是中小學的體育課既有新授教材,又有復習教材。為了提高綜合課的教學效果,新舊教材搭配要合理,根據不同教材的性質和學生特點及教材的難易程度,采用有效的組織教法措施與手段,合理地分配課的密度、運動負荷和各項教材的練習時間。同時為了發展學生體能、增加體能練習的實際效用,根據課程標準不同水段的學習目標要求,安排一些相應的發展學生體能的練習,如水平一,安排發展學生柔韌性、靈敏性和平衡能力的“課課練”,水平二安排發展柔韌性、靈敏性、速度和力量的“課課練”,水平三安排提高靈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的“課課練”,水平四在運動項目學習中安排提高靈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的“課課練”。綜合課“課課練”,不但要遵從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要求,而且要靈活機動,即根據學生體能發展狀況,可重復、可調整,不要機械。
五、考核課“課課練”要實現與準備活動整合
考核課是以檢查學生學習成績為主的課,通常安排在某些重點教材或模塊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在進行考核課教學時,有時既安排考核項目,也安排一些“課課練”。將“課課練”與準備活動整合,既達到了學生熱身的目的,也達到了發展學生體能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要適當,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學生體能透支,影響考核成績。同時考核課在運行過程中,由于一些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能夠一次完成考核,可以有計劃地、按照這部分學生的需要,安排相應的、趣味的、安全的“課課練”內容,如水平四安排竹竿舞、集體踢毽子、跳長繩等,學生非常喜歡。如果將這部分學生“課課練”分配給班級體育骨干去組織,也鍛煉了體育骨干組織能力。這樣設計安排,也可吸引正在進行考核的學生,努力通過考核,及時參與到有趣的“課課練”中去。
體育課堂教學中進行“課課練”是增強學生體質、改善學生體能狀況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措施?!罢n課練”不但要根據學生特點、教材性質合理設計,而且要尊重不同類型課的特點來設計展開?!罢n課練”要尋求變化,要追求趣化,要體現合理化與科學化。只要我們在今后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對“課課練”勤思考、多研究、常實踐,一定會使“課課練”在增強學生體能的過程中,發揮更大價值,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