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項成
〔摘要〕湘繡是一種技藝符號,更是一種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符號,一種湖南精神。湘繡它不是蘇繡、粵繡、蜀繡,它的視覺語言應該扎根在湖湘文化當中,而不是為復制其他繪畫或攝影效果而存在,我們需要提升湘繡的視野,由湘繡工藝變成湘繡創意。
〔關鍵詞〕湘繡發展傳承創新
一、湘繡的發展現狀
湘繡起源于楚漢刺繡,到現在已有兩千一百多年歷史。作為湖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刺繡工藝,經過歷代湘繡畫師與刺繡工藝大師們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以鬅毛針為代表的,具有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現已成為了湖湘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所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時代氣息造就了其成為湖南乃至國家級的藝術名片。
就目前湘繡的發展現狀看,雖然在國家大力扶持與市場經濟培育下,湘繡在產業發展和湘繡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是湘繡產業規模小,生產成本高,運作時間長,同時缺乏好的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家庭小作坊的生產模式中。這樣一來無法提升整體技術和工藝,更不用說降低規模成本,形成規模效益,因而在蘇繡、粵繡、蜀繡等其它繡種的產品激烈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不利的地位。其次,湘繡的商業化模式還不完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與湘繡配套產業不多(如木框、線等),生產原材料、配套產品大部分需從蘇州等地進行采購,或者裝裱形式與其它國畫、油畫等裝裱形式相同,特點不夠突出。湘繡具有工藝的價值、審美的價值、修養的價值,一件好的繡品一般集繡品的技藝、文化、藝術修養于一體。雖然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很早就開設了湘繡設計與工藝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刺繡人才,但是由于考慮到人們對于刺繡行業的不熟悉,以及刺繡商品的生產周期長的原因,學習刺繡的人數相比其它專業不是很多。另外,湘繡企業中從事湘繡的繡工工資待遇不高,一般的繡工每月只有800--1000元,最高的每月也只有2000多元,湘繡的待遇很難吸引年輕人去從事這份工作。湘繡行業吸引力不大,現在愿意從事湘繡特別是刺繡的人越來越少,導致很多湘繡企業出現人才斷層,能畫綉稿能繡作品的刺繡行業高級后備人才十分缺乏,而目前湘繡工大多是35-50歲的中年婦女,刺繡的技藝大多都采用口傳身教,容易造成人才的斷層。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通過多年的實踐,尋找到了湘繡創新的新突破口,如在民間刺繡方面引入學院派,聘請劉愛云大師,成立劉愛云大師工作室,工藝大師與繪畫教授同堂授課,全面提升刺繡人才的文化修養和技藝水平,同時廣泛開展刺繡展覽和刺繡競賽,其所推崇和推廣“新湘繡”技術和理念也被市場所認可。但是這些還是遠遠不夠,對于湘繡的傳承與創新,我們還需要思考更多。
二、湘繡傳承創新思路
目前,在刺繡行業有了名家授權畫作刺繡,刺繡可以刺繡繪畫作品,可以繡攝影作品可以將畫面中的斑駁效果模仿得栩栩如生。刺繡一直是在以一種模仿其他藝術表現效果的工藝而存在,我們此刻需要思考一下,繪畫能代表刺繡么?刺繡也能代表繪畫么?顯然是不能的。我們看到的刺繡作品大多都是放在展覽館或者博物館,刺繡本來就是起源于民間,怎么讓目前的刺繡從廟堂藝術走出來,回歸到民間藝術,大眾的藝術?
我認為,湘繡是一種技藝符號,更是一種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符號,一種湖南精神。雖然湘繡目前已經能達到或者能完成繪畫所能表現的效果了,但是湘繡不等于繪畫,它需要形成自己獨有的視覺語言,如桃源秀中的動植物圖案,具有明顯的湖湘民間特色,我們可以借鑒其圖形語言的表現手法。同時,湘繡也不是蘇繡、粵繡、蜀繡,它的視覺語言應該扎根在湖湘文化當中,而不是為復制其它繪畫或攝影效果而存在,我們需要提升湘繡的視野,由湘繡工藝變成湘繡創意。湘繡作為一門民間工藝,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創新需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上,我們需要與時俱進,融入生活,脫離生活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湘繡不應該是僅存在于博物館的老古董或高高在上的藝術,它應該更加貼進生活,走進我們的生活,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探尋,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使其生命力更為長久。不可否認,創新就不應該守舊,我們可以多途徑開拓思路。
1.我們可以在刺繡作品時候融入互動環節,將刺繡作品做成一個藝術裝置,增加作品與觀眾的互動環節,讓設計作品變得更親和,更具有趣味性。比如采用“3D刺繡”、反向視角類立體刺繡。
2.采用定制刺繡。以往的定制刺繡都是大幅作品,藝術成本很高,刺繡周期長。我們還可以開發新的定制刺繡思路,針對家庭、兒童的定制刺繡。比如刺繡的圖案由兒童親自設計,我們用刺繡的形式將其所描繪的畫面和形象再現出來。這樣的表現方式一方面擴大了刺繡和人們生活的接觸面,讓人們更加了解刺繡,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創作的新思路,設計需要針對市場,讓藝術轉化成商業價值。
3.我們可以廣泛開展刺繡類的公益活動。讓人們通過參與刺繡類公益活動,關注生活,用線的語言來表現對現實生活(花鳥蟲魚)的關注。
4.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發展。人們對于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的依賴越來越多。我們可以開發一種湘繡學習APP軟件,讓湘繡愛好者們通過這款湘繡學習APP,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湘繡技巧。同時可以開設湘繡公共賬號,普及湘繡知識,發布湘繡主題活動,擴大湘繡的影響面。
5.我們可以開發新的湘繡刺繡材料,如感光、感溫纖維,通過這些材料的運用,讓刺繡作品在不同的燈光環境和溫度環境中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或圖案。比如讓一幅風景在不同的環境下呈現出春夏秋冬的色彩和圖形的變化。還可以用機繡速度快,批量的特點,進行湘繡題材刺繡紀念品的創作。
6.湘繡不能閉門造車,它可以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如湘繡與室內設計、湘繡與雕塑、湘繡與首飾等專業也可以進行跨界設計,相信也能撞出創新的火花。
我們談創新,不僅要談工藝的創新、作品的創新,還要談創作初期稿子的創新,也就是工藝與設計的結合創新。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談生態的創新,我們需要重新尋找到刺繡和生活的關系,要構思刺繡現在與將來發展的生態,把湘繡傳承與發展從戰術層面提升到戰略層面,讓湘繡這個湖湘文化的名片傳承下去,讓湘繡創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內涵。
總之,湘繡不應該是存在于博物館的老古董或高高在上的藝術,它應該更加貼進生活,走進我們的生活,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探尋,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使其生命力更為長久。不可否認,創新就不應該守舊,我們可以多途徑開拓思路。比如在保留原有湘繡制作工藝和藝術價值的前提下,與市場接軌,讓藝術價值轉換成為商業價值,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表現如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來增加湘繡藝術表現的張力。通過新媒體新渠道的推廣來拓寬湘繡與社會的接觸面和影響力,甚至可以采用商業化的運作,讓藝術更加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轉換成為商業價值,為湘繡的成長壯大提供養料。在湘繡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實體課堂與在線課堂相結合,廣泛培養湘繡人才,甚至可以通過制作發布湘繡相關的app軟件來為湘繡愛好者提供一個了解、學習湘繡的互動平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以將湘繡人才的培養融入到小中高的藝術課堂中,開設湘繡興趣課堂,讓小孩從小就接觸到湘繡,為湘繡人才的培養提供預備軍;還可以試著開發湘繡題材的電視劇或者益智動畫片,或者湘繡小游戲,充分提高湘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湘繡的傳承與創新不僅是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也是一種運營模式的傳承與創新,更是一種湖湘精神的的傳承與創新,它需要與時俱進,結合市場需求,更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余克泉.刺繡當隨時代.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2]李湘樹.湘繡史話.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8
[3]姜昳.繡譜.北京:中華書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