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對中老年電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
吳宏志李曉楊蒙魏偉白永強馮建科邵洪波張慶富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科,河北石家莊050031)
摘要〔〕目的探討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對中老年電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方法該院收治的90例中老年電燒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兩組再根據(jù)患者電燒傷創(chuàng)面深度分為A、B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目測類比疼痛(VAS)評分和溫哥華瘢痕量表(V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面/皮片血液灌流值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7、14 d后,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完全愈合時間少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治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皮片或皮瓣的成活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老年電燒傷患者采用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治療,能縮短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提高創(chuàng)面愈合質(zhì)量,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可靠。
關鍵詞〔〕燒傷面積;電燒傷;富血小板血漿凝膠;創(chuàng)面愈合
中圖分類號〔〕R647〔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河北省衛(wèi)生廳醫(y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計劃(No.20130261 )
通訊作者:白永強(1977-),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燒傷治療與創(chuàng)面修復研究。
第一作者:吳宏志(1979-),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急慢性創(chuàng)面修復,燒傷治療及瘢痕整形研究。
電損傷一般因用電不慎或裝備電器、電路等失誤而發(fā)生。電流在其傳導受阻的組織產(chǎn)生熱力,造成組織蛋白凝固或炭化、血栓形成等〔1〕。近年來,我院燒傷科的醫(yī)務人員一直致力于電燒傷臨床治療和創(chuàng)面修復的研究,力求找到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提高電燒傷的臨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2〕。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治療中老年電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結果取得較佳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燒傷科收治的90例中老年電燒傷患者,年齡50~83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5例,男29,女16例,平均年齡(63.4±8.7)歲;燒傷面積:<5%23例,6%~10%17例,11%~20%3例,>20%2例;其中創(chuàng)面分類為淺Ⅱ度的患者25例分為A組,深Ⅱ度以上的患者20例分為B組。觀察組45例,男26,女19例,平均年齡(64.5±8.3)歲;電燒傷面積:<5%16例,6%~10%的患者25例,11%~20%2例,>20%2例;其中創(chuàng)面分類為淺Ⅱ度的患者24例分為A組,深Ⅱ度以上的患者21例分為B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燒傷面積及燒傷程度等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瓊脂擴散試驗(AGP)的制備
1.2.1制備所用試劑和設備枸櫞酸鈉(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214)。凝血酶凍干粉(無錫凱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619)。氯化鈣(河北天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1758)。LDZ5-2型低速自動平衡離心機(北京京立離心機有限公司提供)。
1.2.2制備方法采用兩步離心法制備AGP,制備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一般根據(jù)患者的創(chuàng)面大小選用1%~3%總體燒傷面積(TBSA)典型深度的創(chuàng)面決定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的制備量。以10 ml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APG)的制備為例:晨起取患者靜脈血10 ml,加入1 ml枸櫞酸鈉,1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部的血漿及少量臨近界面處的紅細胞,轉(zhuǎn)移至新的離心管中,3 600 r/min離心10 min,即可得到富血小板血漿(PRP),將PRP與10%氯化鈣(1 ml氯化鈣中加入1 000 U的凝血酶)以1∶9的比例混合,即可得到APG,貯存于-20℃冰箱中備用〔3〕。
1.3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簡單的清創(chuàng)處理,并給予抗炎、活血及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中的A組患者在清創(chuàng)處理后,僅使用等滲鹽水紗布敷蓋包扎,換藥1次/d,直至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B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后先進行手術擴創(chuàng)處理,徹底清除創(chuàng)面的壞死組織,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后再進行移植斷層皮片(應用密集式縫合固定皮片),或者以皮瓣覆蓋創(chuàng)面,術后給予普通紗布敷蓋包扎,方法同A組。觀察組中A組患者在清創(chuàng)處理后,根據(jù)患者創(chuàng)面大小,將適量的自體APG敷于創(chuàng)面上,并用單層凡士林紗布敷蓋包扎,換藥1次/d,直至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B組患者的處理方式與對照組中B組一樣,擴創(chuàng)術后徹底止血,于創(chuàng)面基底給予自體APG,之后移植皮片或皮瓣覆蓋創(chuàng)面,其余換藥方法同A組。
1.4觀察指標①采用目測類比疼痛評分法(VAS)〔4〕評定創(chuàng)面疼痛情況,以直線平均劃段表示0分(無痛)至10分(極痛),讓被測者根據(jù)自身疼痛感受畫出對應點,由0分端至所畫處距離即為痛覺評分分數(shù)。②創(chuàng)面愈合后2個月隨訪,采用溫哥華瘢痕量表(VSS)〔5〕評定瘢痕增生情況,總分0~15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瘢痕越重,反之則瘢痕越輕。③采用LISCA型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儀(瑞典PERIMED公司生產(chǎn))測定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④分別于治療后7、14 d觀察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數(shù)碼照相后,采用圖像處理軟件測量創(chuàng)面的愈合面積(愈合率=創(chuàng)面愈合面積/創(chuàng)面總面積×100%)。⑤觀察并記錄下患者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的時間。⑥觀察患者皮片或皮瓣的成活率(成活率=成活面積/皮瓣面積×100%)。⑦觀察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5療效標準參照相關文獻〔6〕擬定標準,顯效:患者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VAS評分、VSS評分及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均接近正常值。有效: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VAS評分、VSS評分及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無效:患者創(chuàng)面未愈合,VAS評分、VSS評分及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與治療前無顯著性差異。
1.6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行t或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VAS、VSS評分及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比較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和VSS評分低于對照組,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高于對照組(均P<0.01)。見表1。
2.2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完全愈合時間少于對照組(均P<0.01)。見表2。
2.3兩組療效對比觀察組患者治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皮片或皮瓣的成活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不良反應兩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組別VAS評分(分)VSS評分(分)創(chuàng)面血液灌流值(PU)對照組4.98±0.735.10±1.851.71±0.18觀察組4.16±0.594.21±1.163.72±0.19t值/P值5.861/<0.012.734/<0.0151.518/<0.01


組別n創(chuàng)面愈合率(%)治療后7d治療后14d完全愈合時間(d)對照組中A組2561.45±10.7677.39±12.5320.35±1.76觀察組中A組2475.23±9.6889.46±12.7416.43±1.74t/P值6.387/<0.014.531/<0.0110.625/<0.01對照組中B組2046.53±9.3868.41±10.2926.53±2.18觀察組中B組2168.23±9.7481.50±11.4321.43±2.46t/P值10.765/<0.015.710/<0.0110.408/<0.01
表3兩組療效的對比〔n(%),n=45〕

組別治愈情況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皮片或皮瓣的成活率對照組12(26.67)23(53.33)10(22.22)35(77.78)34(75.56)觀察組29(64.44)15(33.33)1(2.22)44(97.78)42(93.33)t值12.9472.9158.3898.3895.414P值<0.01>0.05<0.01<0.01<0.05
3討論
患者電燒傷有多種形式〔7〕,尤其是電燒傷患者部位的肌肉壞死與其他燒傷相比較更廣泛。傳統(tǒng)處理電燒傷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即常規(guī)換藥、脫痂,待壞死組織分界清晰、肉芽組織形成后,再予以植皮手術,這種治療方法療效較差,截肢率極高。有研究〔8〕表明,電燒傷后短時間內(nèi)燒傷部位的組織壞死范圍仍會不斷擴大。因此,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對于患者肢體的保全以及功能的恢復極為不利。
PRP是自體全血離心分離后的血小板濃縮物〔9〕。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PRP中富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和大量纖維蛋白,二者協(xié)同作用,可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成骨及軟組織的修復、愈合,且PRP中還含有少許白細胞和單核細胞,可一定程度上預防感染〔10〕。由于PRP是由患者自體全血制備而成,故不會出現(xiàn)免疫排斥反應,也有效避免了外源性生長因子可能傳播疾病的危險。PRP含有的各種生長因子的比例是與體內(nèi)正常比例一致的,所以各種生長因子相互協(xié)同,可發(fā)揮最佳作用,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的效果也更佳〔11〕。APG是PRP與凝血酶和鈣劑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凝膠狀物質(zhì),可以黏合在組織缺損處用藥,有效避免了液態(tài)生長因子試劑易蒸發(fā)、易流失的缺點,同時其凝膠狀的性狀還可以有效防止血小板的流失,從而保證了生長因子長時間維持于較高的濃度,藥效更為長久〔12〕。由于AGP的制備中,有添加少量凝血酶,因此還具有促凝血、收縮創(chuàng)面的作用,有利于傷口的閉合〔13〕。
本次研究中,筆者嘗試應用APG治療電燒傷創(chuàng)面〔14〕。根據(jù)患者電燒傷程度的不同,其治療方法也往往不同,Ⅱ度或Ⅱ度以下的創(chuàng)面一般可以自愈,因此只需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做好抗感染治療即可,而Ⅲ度及以上的電燒傷,由于人體的自愈能力有限,則需要進行手術植皮修復治療,而創(chuàng)面用藥的好壞則直接決定著創(chuàng)面愈合質(zhì)量,只有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面用藥,才能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15〕。本研究提示APG用于治療電燒傷,可有效促進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緩解疼痛,改善微循環(huán)和瘢痕增生,且創(chuàng)面皮瓣或皮片移植的成活率較高。
4參考文獻
1張偉峰.不同類型皮瓣修復上肢深度電燒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6):229-30.
2藺海龍,宋志斌,田寶祥,等.游離皮瓣修復四肢電燒傷后毀損性創(chuàng)面〔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3;8(3):277-9.
3呂敏,裴國獻,劉勇,等.富血小板血漿的制備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13):2574-7,2475.
4閆東,陳凱.燒傷植皮術后雙氯芬酸鈉的鎮(zhèn)痛效果及其對血漿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4;34(6):521-5.
5陳靜,王甲漢,楊磊,等.外科手術結合物理治療對嚴重燒傷后功能重建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12):1174-6.
6劉輝霞,肖水源,賀全勇,等.兩種治療方案在深Ⅱ°燒傷治療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7(11):1112-6.
7姚子文. 早期整形手術對老年燒傷合并神經(jīng)損傷患者的治療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4063-4.
8陳欣.淺談難愈性創(chuàng)面的外科治療〔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9(1):9-12.
9陳健民,陳立安,陳梓鋒,等.富血小板血漿修復慢性難愈合傷口的應用〔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13;13(3):210-3.
10張楊楊,邱嘯臣,賈赤宇.富血小板血漿技術在整形外科領域的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2;7(6):671-3.
11張曉冬,曲鐵兵.自體富血小板凝膠換藥輔助治療難愈合創(chuàng)面初步探討〔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2;28(7):658-60.
12Kakudo N,Kushida S,Minakata T,etal.Platelet-rich plasma promotes epithelialization and angiogenesis in a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donor site〔J〕.Med Mol Morphol,2011;44(4):233-6.
13丁偉佳,胡檢,羅莞超,等.自體富血小板凝膠局部治療靜脈性潰瘍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2;7(2):44-8.
14程飚,劉宏偉,唐建兵,等.自體富血小板血漿促進美容外科傷口愈合的臨床觀察〔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4):282-4.
15陳富祿,黎洪棉,韓良樞.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修復兒童面部Ⅱ度燒傷創(chuàng)面〔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34):6453-6.
〔2014-06-17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