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封閉引流對老年肢體深度燒傷植皮區皮片生長愈合的影響
白永強李娟馮建科任立青吳宏志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燒傷整形科,河北石家莊050031)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肢體深度燒傷;植皮區皮片
中圖分類號〔〕R454〔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河北省2001年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No.20110281)
通訊作者:吳宏志(1979-),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燒傷與瘢痕整形研究。
第一作者:白永強(1977-),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燒傷、微循環、創面愈合研究。
老年肢體深度燒傷由于動脈供血不足、細菌感染及機體營養狀況不良等因素影響,易致清創植皮后皮片不易存活,術后皮膚極易發生感染、出血、肢體缺血等情況,最終導致愈合不良〔1〕。傳統的自體皮片移植后無法保證植皮壓力均勻、制動與引流等,術后極易發生皮下感染、出血與皮片滑脫等現象,影響植皮成活率〔2〕。負壓封閉引流(VSD)是一種新型的外科引流技術,VSD裝置與創面貼附緊密,壓力均勻,固定效果良好,不易脫落,有效促進創面的愈合〔3〕。本文分析VSD對老年肢體深度燒傷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對清創植皮區皮片生長愈合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80例肢體深度燒傷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4例59個患肢,男33例,女11例;年齡60~75歲,平均(68.3±5.2)歲;液體燙傷21例,火焰燒傷12例,高溫物體燙傷11例;單側肢體燒傷29例,雙側15例,平均燒傷面積(11.3±3.2)cm2。對照組36例49個患肢,男24例,女12例;年齡60~79歲,平均(69.2±5.7)歲;液體燙傷17例,火焰燒傷9例,高溫物體燙傷10例;單側肢體燒傷23例,雙側13例,平均燒傷面積(10.2±3.0)cm2。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治療方法患者實施全麻后進行創面清創,清除壞死組織,直至正常組織層,用雙氧水與生理鹽水沖洗創面,止血。根據創面燒傷深度和部位,實施刃厚皮片郵票植皮或斷層皮片大張植皮。植皮后對照組在植皮區使用凡士林油紗覆蓋,再用無菌紗布包裹,適量繃帶加壓包扎。研究組在上述植皮的基礎上實施VSD敷料覆蓋創面,使用絲線縫合邊緣與缺損區周圍的正常皮膚。將半透膜粘貼密閉創面,連接引流管至中心負壓吸引,壓力調節至-40~-60 kPa,待VSD敷料受壓變癟,植皮創面獲得均勻壓力。
1.3觀察指標兩組手術植皮完成后行VSD引流或常規加壓包扎直至創面完全愈合作為觀察期,如果在拆除負壓引流裝置或常規包扎換藥時發現單處殘余創面面積超過10 cm2,則行二次手術植皮修補。觀察指標包括術后1、2 w的創面滲出、愈合時間、植皮成活率、手術次數,術后平均住院日、創面感染率、皮下積血率。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和非參數檢驗。
2結果
2.1兩組發生滲血滲液的情況研究組術后2 w無患肢出現滲血或滲出液的情況,對照組有2例;術后1 w研究組5例,對照組12例;研究組滲血滲液率(11.36%)顯著低于對照組(38.89%)(χ2=7.457 3,P=0.006 3)。
2.2兩組術后植皮成活率的情況研究組植皮成活率分布在91%~95%及>95%范圍,研究組植皮成活率分布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肢采用2次手術治療2例,對照組15例,兩組差異顯著(P<0.01)。見表1。
表1兩組植皮存活率及采用2次手術治療的情況〔n(%)〕

組別n<85%85%~90%91%~95%>95%2次手術研究組590047(79.66)12(20.34)2(3.39)對照組493(6.12)9(18.37)24(48.98)13(26.53)15(30.61)Z或χ2/P值-2.969/0.00314.957/<0.001
2.3兩組術后康復指標比較研究組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創面感染率、皮下積血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組別n愈合時間(d)創面感染〔n(%)〕皮下積血〔n(%)〕平均住院日(d)研究組4411.4±2.83(6.82)012.5±3.1對照組3618.6±3.410(22.22)6(10.17)19.3±4.2χ2或t值12.0705.9367.6499.667P值0.0000.0150.0060.000
3討論
由于老年人行動遲緩、多合并各種基礎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退化變薄等原因,老年人發生的燒燙傷病例以深度燒傷最為常見,肢體深度燒傷是臨床老年燒傷的常見疾病,老年患者組織再生能力差,局部循環障礙、營養不良等因素導致創面難以愈合〔4〕。由于肢體燒傷創面有細菌污染、異物存留及組織細胞壞死,使得創面極易出現滲出液、分泌物等導致創面植皮后出現血腫,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妥善固定和充分引流是創面植皮后成活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5〕。常規清創自體片移植后傳統的打包加壓方法,油紗使創面滲出液、分泌物、壞死組織溶解物等不能充分引出,有利于細菌滋生,對組織細胞造成嚴重損傷〔6〕。本研究說明了VSD對植皮后皮片生長愈合效果優于常規方式,更有利于創面的愈合恢復。
VSD主要由聚乙烯醇泡沫型合成材料,內部有多孔硅膠引流管,半透明粘貼膜組成,外連接負壓吸引管。其機制為在創面形成一個密閉的引流系統,防止外界細菌入侵,有效改善創面血運,促進皮片愈合〔7〕。該技術具有自動引流、引流壓力持續均勻、間隙負壓促進局部循環等特征,廣泛應用在老年肢體深度燒傷清創植皮區。植皮皮片在負壓吸引時與創面會形成短暫的正壓力,使得兩者粘貼牢靠,促使皮片不易移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改善。清創植皮創面運用VSD可以有效促進植皮存活,刺激健康組織生長,控制創面感染;有效擴張局部終末血管,增加微血管血液循環速度,提高組織灌流,增加局部組織的含氧量與水量,降低炎癥介質濃度,減少出血量與組織腫脹,縮短了植皮區的愈合時間〔8,9〕。實驗結果提示老年人肢體深度燒傷的臨床治療中VSD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常規清創自體皮片移植,這一結果和相關文獻一致〔10〕。
4參考文獻
1丁架月,朱薛鋒,莊初晨,等.封閉式負壓吸引應用于小兒手燒傷后瘢痕攣縮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4;1(4):414-6.
2殷耀斌,童德迪,武竟衡,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四肢血管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1(4):297-300.
3余林薪,段洪,劉曉天,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肢體重度創傷中的運用體會〔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1):35-6.
4吳學儀.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對大面積創面愈合的影響分析〔D〕.青島大學,2012.
5孫世山.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及感染創面的應用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1(35):74-5.
6葛占洲,陳秀民,王在斌,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結合組織瓣轉移修復足踝部軟組織缺損〔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2):179-80.
7陶忠生,馮亞高,劉玉林,等.封閉式負壓吸引聯合鋼絲減張縫合技術治療四肢骨筋膜室綜合征〔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3;27(1):85-6.
8喬澤文,伯宇,楊海波,等.VSD負壓吸引輔助小腿穿支皮瓣逆行治療足踝部軟組織缺損〔J〕.寧夏醫學雜志,2013;35(8):724-5.
9孫明亮,潘實,董賢平.持續負壓封閉吸引技術在慢性難愈性創面治療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1(4):249-50.
10陳波,李廷,陳鄭禮,等.兩類負壓創面治療技術在較大面積下肢撕脫傷植皮術的應用比較〔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1(2):177-9.
〔2013-11-23修回〕
(編輯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