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李萬華 ,陳 俊 ,蘭景德 ,周忠武 ,余康健 (.四川省阿壩州畜牧科學技術研究所,四川 汶川 63000;.四川省馬爾康縣林業局,四川 馬爾康 6400)
阿壩中蜂是我國寶貴的蜂種資源和優良的育種素材,是四川省列入國家瀕危動物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2個品種之一。阿壩中蜂養殖具有悠久的歷史,屬中型蜂類,是典型的中華蜜蜂地方良種。阿壩中蜂以采集山區野花、藥材、牧草、林木、果樹等零星蜜源為主,具有個體耐寒性強、飛行靈敏、抗病能力強和產品價值高等優點,能適應惡劣的氣候條件和高緯度、高海拔的高山峽谷森林環境,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品種資源。阿壩中蜂對阿壩州生態系統的維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保護好阿壩中蜂對保護好中蜂分布區生態系統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有積極意義。阿壩中蜂養殖已成為阿壩州農牧民的增收新途徑,全州現有蜂群11萬余箱,中蜂養殖戶近5000戶。保護和利用好阿壩中蜂資源任務迫切、意義重大,應加強阿壩中蜂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在此基礎上科學地開發利用。
1.1 生物學特性 阿壩中蜂是蜜蜂科蜜蜂屬的一種中型蜂類,也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工蜂初生重80mg,成熟后體長12.00~13.50mm;足及腹部呈黃色,小盾片棕黃色或黑色,不同類型的成員有著些許體型特征的差異。阿壩中蜂處于野生、半野生或家養狀態,是當地各種被子植物的主要傳粉昆蟲,經過長期進化繁衍,與當地植物長期互相適應共同進化,造就了當地植物的多樣性,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穩定的自然種群。
1.2 生活習性 阿壩中蜂原產于馬爾康,主要分布在雅礱江、大渡河上游的四川阿壩、甘孜兩地,青海東部和甘肅東南部也有分布。其自然生存地周圍有高原、高山與其它東方蜜蜂亞種繁衍地域隔離。阿壩中蜂經過長期進化繁衍形成了一個穩定的自然種群,分蜂性弱,極少發生遷徙,蜂王產卵趨勢穩定,最大群勢3 kg,能維持每群2 kg以上的大群,能充分利用大宗蜜源,生產性能高。在自然界中,蜂群棲息在樹洞、巖洞等隱蔽場所造復脾。蜂王日產卵量800~1200粒,產卵趨勢穩定,維持群勢2.5~3.5kg。阿壩中蜂個體大,群勢強,個體耐寒性強,適應高緯度、高海拔的高山峽谷森林環境,具有優良的性能,可以作為人工選育的優質種質資源。
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由無機環境、利用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和光合細菌)、消費者(動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四個部分組成。蜜蜂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尤其是與蜜源植物的相互依存的關系,決定了蜜蜂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3.1 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 阿壩中蜂易發現分散、零星開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是主要采花者,而西方蜜蜂的工蜂嗅覺靈敏度則較低。另外,在同一采集地區,阿壩中蜂每日外出采集時間一般比其他蜂種提早或延遲2~3h,因此,阿壩中蜂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都優于其他蜂種。一旦阿壩中蜂被其他蜂種取代,將導致當地植物授粉總量降低,使多種植物授粉受到影響,一些種類的種群數量逐漸減少直至最終滅絕,進而導致林中植物多樣性減少。
3.2 能在較低氣溫中正常采蜜 一般蜂種的工蜂在氣溫7℃左右能正常進行采蜜活動,阿壩中蜂在氣溫3~4℃時,工蜂仍然能正常外出采蜜,保障了早春和晚秋在較低氣溫中開花的植物物種的授粉。
3.3 具有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 阿壩中蜂處于野生、半野生或家養狀態,適應高緯度、高海拔的高山峽谷森林環境,能依靠零星、分散的蜜源留在當地繁殖。在野外,阿壩中蜂能夠抵抗胡蜂的攻擊,與胡蜂處于共存的平衡狀態,西方蜜蜂則不能抵抗胡蜂的攻擊。
3.4 能保障當地眾多植物種類的授粉需要 在當地樹林中傳粉昆蟲種類雖多,但多為個體和小群體,能為植物授粉的個體總數量大大少于阿壩中蜂,無法滿足眾多植物種類的授粉需要。一些依賴阿壩中蜂授粉的植物種類,傳粉昆蟲雖然可以采集,但受各自行為特性所限,難以改變其傳粉特性,授粉效果遠不如阿壩中蜂。如沒有阿壩中蜂,當地樹林中許多顯花植物會因不能得到授粉而滅絕。
3.5 為維持全州生態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阿壩中蜂不但能有效提高全州農作物、果樹、牧草的產量,而且還可以提高作物質量,使果實增大、畸形果率降低、某些營養成分增加,使油料作物產油率提高,促進果實和種子的發育和成熟。在全州退耕還林還草中,阿壩中蜂授粉媒介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如利用蜜蜂為牧草授粉可增產2~4倍,可以提高種子的生命力和抗逆性。阿壩中蜂還可以減少農藥和生長激素類物質的使用,蜜蜂不僅可用以授粉,還可作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的媒介,利用蜜蜂攜帶一些生物防治劑,在授粉同時攜帶到雄蕊,對作物、樹林等起到防治有害昆蟲和病菌的作用,還可降低農業、林業生產成本,增加收益。

4.1 加強阿壩中蜂的保護和繁育工作 進一步深入開展阿壩中蜂的資源分布、生態環境及生物學特性等調查研究,加強阿壩中蜂品種資源保種場和縣級保護區的建立,組建選育群和擴繁群,開展性能測定和選育工作。保護區內禁止一切外來蜂種進入放養,切實保護阿壩中蜂的純種特性。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其技術力量,利用現代遺傳育種新技術,開展保種選育工作,保護及提高阿壩中蜂的種質資源及品質。
4.2 在阿壩中蜂核心區實行區域封閉式發展養蜂業 近幾年來阿壩中蜂的生存環境不斷受到外來放蜂影響,種群生存條件日趨惡化,品種的繁衍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如果這個優良的品種資源得不到及時保護,將瀕臨消失。阿壩州的馬爾康、金川、小金、壤塘、黑水、理縣等地相對集中了阿壩中蜂這個優良品種,馬爾康縣是最好的種源之地,所以這個區域應該發展封閉式養蜂業。以建立相應的保護區,杜絕外來蜂群的進入。既可保護國家優良品種資源,又可以通過合理利用這個品種,幫助當地養蜂農戶發展養蜂生產,以科學養蜂,生產優質高價蜜蜂,提高當地農牧民的經濟收入。
4.3 加強養蜂技術培訓,建立特色產業基地 阿壩州中蜂飼養區主要是傳統的飼養方式,當地的養蜂技術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態,必須加強科學技術培訓,改傳統飼養方式為新法飼養方式,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廣泛開展人工育王技術、飼養管理技術、蜂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品種資源保護措施等培訓。充分利用阿壩中蜂品種資源優勢,通過合理開發利用,在一定范圍內建立生產特種蜜基地。通過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一批新法飼養示范戶,由示范戶帶動千家萬戶發展阿壩中蜂養蜂生產,形成生產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統一打造“川藏高原”蜂蜜特優品牌。
4.4 制定阿壩中蜂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行業主管單位應召集相關部門對阿壩中蜂制定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以阿壩中蜂保種場為核心,擴繁群為重點,輻射阿壩中蜂主產區,建立健全阿壩中蜂生產良繁體系,提高品種質量和供種能力,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集中打造“川藏高原”阿壩中蜂品牌。制定和完善阿壩中蜂地方標準,規范阿壩中蜂的生產,促進阿壩中蜂品種質量的提高。提高阿壩中蜂品質,擴大數量,加強開發利用,發展阿壩中蜂產業,實現增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