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霞(四川省雅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雅安 625000)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稱雞傳染性腔上囊病,是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
病雞以法氏囊發炎、壞死、萎縮和法氏囊內淋巴細胞嚴重受損為特征。病雞的免疫機能出現障礙可導致各種疫苗的免疫效果欠佳。本病發病率高,幾乎達100%,死亡率低,一般為5%~15%。
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屬于雙股RNA病毒科禽雙股RNA病毒屬,包括兩個血清型。病毒顆粒無囊膜,對熱穩定,在pH值為3~9的條件下、經乙醚或氯仿處理均不喪失活性。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自然條件下只感染雞,所有品種的雞均可感染,但白來航雞比重型品種的雞敏感,肉雞較蛋雞敏感。
本病僅發生于2周至開產前的小雞,3~7周齡為發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隨病雞糞便排出,其可污染飼料、飲水和環境,使同群雞經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結膜感染發病,各種用具、人員及昆蟲也可以攜帶、傳播病毒,本病還可經蛋傳播。
本病流行季節明顯,每年5月份以后,隨氣溫的升高,其發病率升高,到麥收時節達到發病高峰。
3.1 典型傳染性法氏囊病特征 病雞突然發病,精神高度沉郁,縮頭、毛立,排石灰水樣稀便,食欲廢絕,雞爪脫水、干癟。
剖檢見四大病理變化:法氏囊高度腫大,漿膜下有黃色膠凍樣物或嚴重出血,法氏囊腔內有黏液或黃白色干酪狀物,囊壁皺褶出血;胸肌、腿肌有明顯的斑點狀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出血斑、出血帶;腎臟腫大、瘀血或有尿酸鹽沉積,呈花斑腎。
發病3d內病雞大量死亡,3d后死亡迅速減少,病雞很快康復。由于本病發病急,康復快,因此又稱為“三日病”。
3.2 溫和型傳染性法氏囊病特征 本型多在小范圍或一定區域內流行,其發病緩和,流行較緩慢。
開始僅個別雞發病,其精神不振,縮頭、閉眼、毛立,混入雞群中不易被發現。病雞逐漸耐過自愈,但更多的雞陸續感染發病,雞群采食量下降,如不采取治療措施,本病可在雞群中緩慢流行10d以上。
感染溫和型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死雞具有典型傳染性法氏囊病患雞的四大特征性病理變化,但其病變程度較輕,且四大變化不一定在一只雞上完全顯現。病雞法氏囊輕微腫大或萎縮,囊腔內有黏液或干酪樣物質,囊內黏膜充血、發紅或有點狀出血,胸肌、腿肌上的出血不明顯,腺胃和腎臟的病變一般較輕。
對溫和型傳染性法氏囊病可通過剖檢多例病死雞,以收集病變信息進行確診。
4.1 引入優質雛雞 養雞場應從規范化雞場購入雛雞,這類雞場衛生防疫制度健全,免疫措施完善,其雛雞母源抗體水平高、抗病力強。
4.2 嚴格消毒 發病雞雞舍可選用甲醛(福爾馬林)或碘劑消毒。
消毒方法:雞舍清潔后,先用2%~3%火堿水噴灑消毒1~2次,2~3 d后把所有清洗干凈的食槽、飲水器等飼養用具放入舍內并封閉雞舍。當舍內溫度升至22℃以上時,用50~60℃熱水將甲醛配成6%甲醛水溶液對雞舍進行消毒,消毒時人員戴防毒面罩從舍外向舍內噴霧消毒(每100m2面積噴霧35~40kg甲醛水溶液)。噴霧3~4d后,打開雞舍門窗通風4~5d。雞舍進雛前1~2d再用碘劑溶液或百毒殺水溶液等全面噴霧消毒一次。
4.3 科學免疫 無法氏囊病流行的地區可采用常規接種方案接種,即雞14~16日齡進行首免,使用法氏囊病中毒力疫苗飲水接種一次。強毒流行地區雛雞2~3日齡先接種雞新城疫傳支H120二聯弱毒活疫苗,8~9日齡用法氏囊病中毒力活疫苗逐只滴口,19~20日齡再用法氏囊病中毒力疫苗2倍量飲水接種一次。
一周齡內雛雞首免法氏囊病疫苗可用法氏囊病弱毒(低毒力)疫苗,切記不能使用法氏囊病中毒力疫苗,否則易損傷雞的法氏囊,導致免疫失敗。雛雞一周齡以后,若有強毒流行,可選用法氏囊病中毒力疫苗滴口首免,隨后采取飲水接種。
4.4 控制繼發病 雞發病后應及時采用高免卵黃抗體+干擾素誘導劑胸部肌肉注射一次(緊急接種),也可選用3~4倍量的干擾素或植物血凝素、聚肌胞等+適量利巴韋林+囊炎凈(黃芪、板藍根、當歸、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等)混合飲用,一天一次,連續用藥3 d,用藥7~8 d后再采用3倍量的雞新城疫弱毒疫苗飲水免疫一次。
治療法氏囊病的同時,應及時投服防治雞大腸桿菌病的藥物(如頭孢類、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并配合投服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和黃芪多糖),一天兩次,連續用藥4~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