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展開研究。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一致;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目標相合;體育精神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路徑相通。研究體育精神,尤其是體育精神獨有的本質功能和魅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發揮著其他社會現象不可取代的作用,對充實、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體育人文學" 體育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001-04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的體育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重要意義。
一 中華民族體育精神的時代內涵
追溯歷史,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杯冠軍,舉國上下為之振奮。隨后,女排以“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信念,取得了“五連冠”。女排運動員刻苦訓練、不畏艱難、為國爭光,表現出的體育精神對全國各行各業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以16金的成績位列世界第四,賽后,《中國體育報》從理論與實踐統一、傳統與現實統一、體育獨特性與社會普遍性統一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推出了《祖國至上》《敬業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愛》《艱苦奮斗》六篇系統論述中華體育精神的報道。江澤民同志也曾指出,“中華體育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全國各個行業、各條戰線的同志們都要大力發揚振興中華、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大力發揚頑強拼搏、爭創一流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勇于創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胡錦濤同志指出,廣大奧運建設者、工作者、志愿者“大力培育和弘揚了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這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生動體現。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國體育人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2013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即將開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的代表時強調,“中華體育精神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要繼承創新、發揚光大”。
二 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一致
1.為國爭光是祖國至上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
作為中華體育精神的思想核心和根本動力,為國爭光是發展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人艱苦奮斗,代代相傳,形成了“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優良作風。結合當下體育和社會發展的實際,以為國爭光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意義。
2.無私奉獻是大公無私精神和崇高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
奉獻精神集中表現了社會責任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的向往。對于個人來說,既體現了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也表現了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行為。古今中外,很多學者推崇無私奉獻思想,宋朝學者楊簡曾云: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詩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說:對己能真,對人就能去偽,就像黑夜接著白天,影子隨著身形。
無私奉獻是奉獻精神的最高層次,是德性的最高境界。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把為他人、集體及社會的利益而犧牲自我利益的無私奉獻稱作圣人之德,即德性的最高境界。無私奉獻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高度的道德自律,是利他行為的具體表現。馬克思說:“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礎則是人類精神的他律。”無私奉獻是理性與意志的統一,是道德自律的體現,它并不是對個人利益的否定,而是強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的有機統一。
3.科學求實是崇尚科學、求實奮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
發揚科學求實精神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戰線精神的新元素,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內涵。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實事求是、打破教條、開拓創新,不僅僅是競技體育的工作作風,也是各行各業需要落實的工作原則。
我國體育事業取得巨大的成績與中國體育工作者科學求實、開拓創新的精神分不開。胡錦濤同志曾說,“真正的技術核心、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在體育領域,科學與創新是競技制勝的法寶,中國乒乓球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堅持科學訓練、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不屈不撓、勤學苦練、不斷鉆研、不斷創新”的“乒乓精神”。
4.遵紀守法是嚴于律己、公平競爭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
在體育競技場上,運動健兒不僅要遵守運動紀律,嚴格按照擬訂方案進行訓練,甚至一些日常生活都要受到嚴格的約束。在比賽中,更要嚴格遵守競賽規程,尊重場內外所有人員。遵紀守法也體現了公平競爭的職業道德。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公平經濟和信用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要大力發揚我國體育健兒遵紀守法的公平競賽精神,自覺遵守市場秩序和競爭法則,共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運行。
5.團結協作是互助友愛、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觀念的具體體現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協作精神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在體育競技中,尤其是在集體項目中,體育健兒之間的互助友愛、默契配合決定了比賽的成敗。在我國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進程中,對金錢和物質的追求與原有價值體系、人生觀、價值觀等產生了多元的沖突,只有大力弘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讓個人利益在體育競爭中獲得積極、持久的精神動力,形成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多贏態勢。
6.頑強拼搏是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敬業進取精神的具體體現
頑強拼搏展現的是一種奮斗不止、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具體體現了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敬業進取精神是一種動力,一種讓人有所發現、勇于創造、奮發前進的動力,這種動力源于理想信念,源于對事業價值與意義的深刻理解,源于強烈的責任感驅動,是一種自覺的行動。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正是激發全社會進行創造的活力與源泉,是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的具體體現。
三 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目標相合
1.國家層面
踐行體育精神,是以祖國至上的精神投入體育實踐中為國爭光,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為推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而努力奮斗,達到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目的。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通過理論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全國人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層面價值取向,堅定道路,積極實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促進我國形成“富強經濟、民主政治、文明文化、和諧社會”的生動局面。
可見,體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都著眼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聚焦愛國主義精神。
2.社會層面
踐行體育精神是在體育實踐中,以遵紀守法作為準則,以建設和諧的社會環境為目標,積極培育自由、公平的競爭氛圍,以及互相尊重、公正平等的法治觀念。作為公民社會道德的一部分,遵紀守法在體育中的表現就是要嚴格遵守體育競賽的各項規程,尊重對手、裁判和觀眾,恪守體育道德規范,在體育競技和體育管理中做到公正和法治,體現自由和平等。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通過法制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培育全國人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層面價值取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和平等觀,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法治創新,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環境。
可見,體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都著眼于和諧社會的發展,聚焦遵紀守法。
3.公民個人層面
踐行體育精神,以培育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為目標,積極踐行無私奉獻、科學求實、團結協作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國家層面價值準則,著力形成崇德向善的力量源泉。
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和傳統美德,愛國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忠誠、熱愛之情。中華體育精神把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核心和思想源泉,并作為體育文化永恒的主題,展現了“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
我國體育人在實踐中,既注重繼承又銳意創新,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邯鄲學步,“科學求實、頑強拼搏”,掌握了排球、乒乓球、跳水、體操等多個項目的制勝法寶。這與我國體育人遵循科學求實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敬業”要求相一致,旨在要求對待工作要具有敬業、進取的精神和尊重客觀事實、務實的態度。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中華兒女都提倡誠信待人。戰國哲學家莊周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宋朝哲學家程頤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誠信的本質是奉獻,誠信的,無私也,“無私奉獻”的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誠信”,都旨在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誠待人、具有奉獻精神。
團結協作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無論是在體育競技場,還是在各行各業工作中,團結協作精神都是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只有以友善的態度對待賽場上的每一個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凝聚力量,才能取得個人的成功和事業的長足發展,這與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友善”具有天然的聯系。
四 體育精神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路徑相通
1.體育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體育中的表達
體育精神反映了人類追求進步、愛好和平、努力向上、超越極限的積極進取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體育健兒和體育工作者艱苦卓絕的奮斗,形成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樂觀自信、公平競賽、集體主義、科學求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一次次增強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自信的精神風貌。在一定意義上講,中華體育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體育實踐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公民個人層面分析,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和發展路徑是完全一致的。
體育精神促進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體育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對促進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不言而喻,世界各國競相申請舉辦世界性比賽,其看中的就是體育對本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體育事業的發展,對我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提升具有推進作用。體育精神文化軟實力對國家或地區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國內,很多省市把體育作為一項主要產業大力發展,興修大型現代化的體育場館,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體育精神彰顯了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要求。運動健兒在競賽場下遵守團隊紀律,在競賽場上嚴守競賽規程,恪守體育法律法規,自覺遵守比賽秩序和競爭法則,堅決反對使用任何形式的興奮劑提高運動成績,顯示了競技體育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
體育精神營造了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的氛圍。中國體育人以祖國至上的愛國精神作為精神支柱,大家恪盡職守、埋頭苦干,彰顯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在競賽場上,中國體育健兒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為祖國爭得了一個個榮譽,每當五星紅旗在全世界注目下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嘹亮響起時,無論是站在冠軍領獎臺上的運動健兒,還是臺下、銀屏前的中國人,無不為之感動,為之振奮,愛國情懷油然而生。這種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體育健兒,也激勵著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努力工作、報效祖國、樂于奉獻、勤勉敬業,在所從事的崗位上做出成績,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出自己的貢獻。遵紀守法,講誠信,團結協作,重友善,為祖國贏得了更多的榮譽,譜寫了更加奇偉瑰麗的樂章。
2.體育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中具有獨特的意義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增長,體育已經成為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業已成為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實力與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體現。伴隨著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的發展,人們強身健體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體育的地位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體育精神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也愈顯突出,尤其是對人們精神的陶冶和鑄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弘揚和培育。中華體育精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具有獨特貢獻,尤其體育所獨有的本質功能和魅力是其他社會現象或事物無法替代的。這種獨特的功用在于其所彰顯的自強不息,不怕挫折、勇于拼搏、敢于勝利,超越自我、自尊自信、樂觀開朗,公平競爭、規則意識、求實創新,尊重個性、發展差異、共同發展,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等精神,都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體育不僅充實了人們的文體娛樂生活,而且還在熒屏和網絡上占據了“半壁江山”,廣泛的載體使得體育精神輻射強烈。體育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德育載體,從團結協作到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和尊重觀眾都具備德育要素,體育精神蘊含的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樂觀自信精神、公平競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實用理性精神等,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 結束語
體育精神具有深邃的思想淵源和豐富的精神內涵,踐行體育精神,對于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把握本質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體育精神獨有的本質功能和魅力,尤其是在當前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發揮著其他社會活動不可取代的作用。體育精神在本質要求上、踐行目標上以及發展路徑上都具有天然的關聯性,研究體育精神,對充實、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張淼.中華體育精神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構建[N].光明日報,2013.11.19
[3]孫大光.中華體育精神與愛國主義[N].光明日報,2012.04.04
[4]劉吉磊.論當代體育對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促進作用[J].理論界,2012(1)
[5]季愛民、劉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體育和諧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1)
[6]劉玉.奧林匹克精神的迷失與回歸——物質獎勵利弊談[J].體育學刊,2014(1)
[7]黃釗.社會呼喚“無私奉獻”精神[J].高校理論戰線,2012(8)
[8]于可紅、張俏.論體育精神與大學精神[J].體育學刊,2014(3)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