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現代信息化社會,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呈現高速發展和全面普及的趨勢。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微博”“微視頻”的風靡已經將人們帶入了信息化微時代。如今,教育領域也刮起了一場“微”風,沖擊著傳統課堂教學。如何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引下,巧用信息化微時代的“微”技術對語文學科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提升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已經成為新的研究主題。本文以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應聘”一課為例,巧妙選取信息化微時代技術手段,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創設逼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時代下的微信和微課,為學生提供廣闊的交流學習平臺,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信息化微時代" 口語交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027-03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呈現高速發展和全面普及的趨勢,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微博”“微視頻”的風靡已經將人們帶入了信息化微時代。如今,教育領域也刮起了一場“微”風,沖擊著傳統課堂教學。“微型學習”“微型課程”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使情境更接近學生的生活,使教學評價手段更加有效,使師生交流平臺更加寬闊。英國語言學家柯里福(Ray Cliford)曾說過:“科技不能取代教師,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師卻會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師!”處于信息化微時代的教師,如果仍然只是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在三尺講臺上進行傳統教學,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
一 信息化教育的含義
南國農先生曾經精辟地將信息化教育概括為這樣的公式: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現代信息技術=信息化教育。可見,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術,它需要在先進、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有效的教學,它的本質是教育理念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許多一線教師只是把目光放在信息技術的操作上,把原來的課堂板書變成了精美的課件。雖然課堂容量增大了,但所運用的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卻不明顯。
二 設計思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提高口語交際教學效果,是新形勢下中職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是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職生適應職場的必備能力。本次口語交際教學以“應聘”的教學設計為例,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理念,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手機、網絡等多種信息化教學資源,采用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案例分析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實現中職生在口語交際訓練課堂上“我會說、我敢說、我能說”的三大目標。
三 設計依據
在設計這一課例時,筆者希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創設學生畢業后參加社會招聘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應聘時的口頭語言表達技巧,并能靈活運用,充分展現自己的優點。
本課例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根據教學需要,針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喜歡表演、喜歡玩微信等特征,立足中職口語交際教學要求,以增強學生在將來應聘中面試時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將競爭、合作、趣味的“兩課三說”(微課激趣—我會說—我敢說—我能說—微課共悟)口語訓練貫穿教學始終。“兩課三說”既獨立,又相連,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每節課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口語訓練形式,滲透不同的教法與學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由被動說變為主動說。嘗試翻轉課堂中課前學習任務單的新穎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時代中的微信,運用點贊集贊的新方式,既符合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又創新了學習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制作與職業工作相近的情境微課,探索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整個課程選擇了多媒體課件、相機或有拍攝功能的手機、網絡這三項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信息化語文教學。具體教學流程如下表所示。
四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活動:在微信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單。(1)通過微信平臺發布三個常見應聘問題(你為什么選擇我們公司?你對我們公司了解有多少?你是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如何才能勝任這項工作?)(2)搜集我校校企合作的德星奔馳分公司的基本資料。(3)將問題三的答案發布在班級微信朋友圈中,發動點贊集贊大行動。
學生活動:搜集用人公司的資料,在微信上發布問題三的答案,點贊集贊。
信息化技術應用分析:探討嘗試翻轉課堂中課前學習任務單的新穎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時代中的微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微課激趣,導入新知
導入新知過程:(1)教師播放微課《如何自我介紹》復習上節“自我介紹”的知識點。(2)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思考:在應聘中是不是做好了自我介紹就可以了?(3)播放網絡視頻《面試風波》,創設情境,導入新知識點:應聘時回答問題的口語訓練。信息化技術應用分析:用微課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感知應聘,引發思考。(4)小結討論,導入主體。(5)朗讀教材,了解概念。學習教材中關于參加應聘的理論知識,初步感知應聘。
3.情境學習,我會說
準備階段:學生分A、B、C三個小組,課前將教室布置成南寧奔馳德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面試現場。
學生展示課前到德星分公司調研的結果。該公司對畢業生有如下應聘要求:(1)熱愛汽車維修專業,熟知維修基本操作,男165cm以上。(2)工作責任心強,積極主動,吃苦耐勞,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能與同事和睦相處。全班同學分成三組,選出組長,各組推薦一名學生扮演面試官。
活動階段:由學生扮演面試官,提出應聘的第一個問題:你為什么選擇我們公司?先由每個同學在小組內依次進行回答,而其他組員則注意聽并完成口語表達評價表,在評價的基礎上推選出代表在全班同學展示。
交流階段:小組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學生面試官的問題。評委由班級其他同學擔任,填寫口語評價表。
小結階段:教師點評活動,播放網絡視頻《如何回答來公司的理由》,并小結應聘面試中回答該問題的語言技巧,用課件中的圖表輔助講解。
信息化技術應用分析:情境學習活動,再配合微課視頻,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學會把握應聘面試中此類開放式問題的語言表達技巧,增強求職自信心,保持積極的求職態度。
4.搶答游戲,我敢說
游戲前:根據課前教師在微信平臺及班級QQ群發布的任務單,小組成員分享課前收集到的關于該公司的性質、規模、前景等資料。學生面試官繼續提出應聘的第二個問題。
游戲中:學生面試官繼續提出應聘的第二個問題,“你對我們公司了解有多少?”小組采用舉小紅旗的方式,搶答該問題。學生參加搶答游戲,氣氛熱烈,紛紛發言。
游戲后:教師小結(用多媒體展示)。
信息化技術應用分析:設計搶答游戲的環節,問題難度系數低,學生興致高,主動發言。該環節既檢查了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訓練了口語技能。
5.微信點贊,我能說
課前已經通過微信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單,其中第三個任務是:思考回答“你是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如何才能勝任這項工作”。要求學生將思考的答案發布到班級朋友圈中,發動點贊集贊大行動。
點贊規則:(1)在公正公平原則下,為自己認為說得好的回答點贊;(2)只能對除自己以外的同學的回答點贊。
教師展示點贊的結果,將班級朋友圈中贊數最多的三個學生的答案進行展示,并逐一邀請在班級朋友圈中贊數最多的學生上臺口頭表述答案。
開展課堂討論,討論贊數多的答案好在哪里。
教師小結,用課件中的圖表說明。
信息化技術應用分析:微信點贊形式既創新了教學評價方式,又符合信息化“微”時代的特色,推動學生大范圍地由被動說變為主動說,突破教學重難點。
6.微課共悟,師生總結
播放實拍微課《如何順利應聘》。
微課中,(1)背景:奔馳公司招聘現場,由三個學生扮演奔馳公司的面試官及工作人員,由學生A、B、C三人扮演某中職校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的畢業生。(2)主要內容:學生面試官向應聘者提出三個問題(本課教學中的三個開放式問題)。學生A、B、C三人依次回答應聘問題,表現分別為優、良、中。(3)展示《求職應聘十大步驟》,小結本課知識點。
交流階段:學生們在欣賞微課之后,在討論和填寫《模擬面試考核表》時再次感受面試,加深理解口語交際中應聘口語技巧的掌握和運用。學生情境演練、欣賞微課和小組討論相結合。
信息化技術應用分析:微課可以使得整個教學內容得到一個完整的、可視化的展示,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一個整體認識,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通過“親自表演”,才能更好地理解應聘中的口語技巧。
7.課后能力拓展
閱讀《應聘故事》,教師將熱門職場節目《職來職往》的視頻節選上傳到班級QQ群的群共享,學生可以下載觀看。組織學生到人才交流會現場,體驗和感受求職的氣氛和過程,增強感性認識,進而理解教材中所講的內容,為將來的求職應聘做準備。
學生課后下載觀看視頻,思考、討論并到人才交流會現場參觀學習。
讓學生把所學到的應聘技巧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主動投身社會實踐,積累經歷和經驗,樹立正確的應聘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 學生反饋
教學設計實施后,學生反映“這跟以前的口語訓練課很不一樣。”“希望多上這樣的課。”“我的手機第一次真正意義地運用在了學習上,這種感覺真好。”“得到課前學習任務單后,我們既要自己思考又能運用最時髦的微信,感覺很前衛,很有趣。”“第一次在多媒體中看到自己訓練的場景,讓我明白了我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過程中,筆者也欣喜地發現,游離在討論活動外的學生少了,偷偷拿手機出來玩游戲的學生沒有了,小組成員根據具體問題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實踐證明,巧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我會說、我敢說、我能說”的目標,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今后走上職業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特色如下。
1.教學設計合理化
設計了分組討論、情境學習、搶答游戲、模擬應聘、微信集贊等可參與環節,由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由被動說變為主動說。
2.教學手段信息化
恰當使用微課、網絡視頻、職場節目、微信、QQ等教學資源輔助課堂教學。課前學習任務單中的微信點贊環節新穎,體現了現代信息化“微”時代的特點,既符合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又創新了學習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好地實現了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效果。
3.教學理念創新化
將競爭、合作、趣味的“兩課三說”(微課激趣—我會說—我敢說—我能說—微課共悟)口語訓練貫穿教學始終,“兩課三說”既獨立,又相連,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每節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口語訓練形式,滲透不同的教法與學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由被動說變為主動說。探討嘗試翻轉課堂中課前學習任務單的新穎形式,在口語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本課教學效果明顯創新:(1)探討嘗試翻轉課堂中課前學習任務單的新穎形式。(2)課前微信點贊環節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創新評價方式。訓練:“兩課三說”口語訓練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口語訓練。微課:創設與職業工作相近的情境微課,探索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主體: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今后努力方向:設計新穎的信息化“微”時代的口語交際活動,貼近學生、貼近職業,給予學生更多的語言展示空間。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微時代下運用各種“微”技術是中職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與中職語文課程的整合必將帶來教師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課程設置方式的重大變革。研究以“口語交際:應聘”為例,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微信和微課,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倪文錦、于黔勛主編.語文(基礎模塊)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蔣棟梁.如何突破職中學生口語交際時的心理障礙[J].科技文摘報(教育周刊),2011(2):82~83
[3]張麗芳、李興遠.培養“微時代”危意識重要性分析——以寧波大紅鷹學院信息化隊伍建設為例[J].青年與社會(上),2013(10)
[4]馬濟萍.論信息技術課程與口語交際課程的整合[J].廣西教育,2009(9):87~88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