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對學生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培養,在這四項技能中,“聽”是排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見聽力的地位非同一般。高考英語改革加強了對英語聽力的考查,因此正確認識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聽力問題并加以解決是研究的重點。通過對河南省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高中做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語音語調、語法、關鍵詞等語言知識的運用比較欠缺,注意力等心理因素也會對聽力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在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聽力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教會學生從語言因素中提取信息、理解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聽力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095-03
“聽”作為人類語言交際方式之一,是語言使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于促進說、讀、寫等能力的提高和鞏固,而且是吸取語言營養不可缺少的管道,也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主要方面。聽力不僅是英語測試的需要,更是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和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我國的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英語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英語高考改革前聽力成績不計入總分使聽力的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造成了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也不重視的后果。
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對高考英語的改革方案,“一年兩考”的考試方案將會在未來幾年中陸續實施,這就對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對聽力教學的忽略使聽力教學中出現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 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聽力問題
1.從教師角度來說
一方面,聽力材料的來源比較單一,內容枯燥乏味。從調查結果來看,課本練習及考試習題占到74%,老師提供的材料僅有24%,影視音樂等音像資料更是少之又少,只占總量的2%,這會大大降低學生的聽力興趣,從而影響聽力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對聽力的指導也相對欠缺。根據調查結果,58.9%的學生認為教師沒有對他們的聽力進行有效指導。聽力指導的欠缺也是聽力教學面臨的問題之一。調查結果如圖1、2所示。
2.從學生角度來說
第一,語音語調、語法結構等知識對聽力的影響。本文還對聽力策略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對語言語調、語法知識的積累,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47.9%的學生不會積累有關語音語調等語言知識來幫助提高聽力,53.4%的學生不會對照聽力材料原文對其語法結構進行分析。由此可見,學生的語言基礎應用能力不強,這也會對聽力效果產生影響。
第二,詞匯量的欠缺對聽力造成阻礙。多數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遇到過“提筆忘詞”的現象,明明會寫的單詞卻忘記如何拼寫,而當學生聽到不認識的單詞時有66.4%的學生會選擇跳過。由此可見,詞匯量在聽力過程中的地位,詞匯量不足導致對聽力內容理解不夠或者產生偏差也是大多數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之一。
第三,心理因素影響整體的聽力效果。根據調查的結果,注意力分散是影響聽力效果的重要因素,82.9%的學生認為注意力分散的問題會對聽力產生很大影響;一道題沒聽懂,對接下來的聽力效果影響也很大。此外,我們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的心理、情緒等個人因素對聽力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由此可見,在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對聽力的影響并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
二 聽力問題的解決策略
1.借助網絡資源拓寬聽力材料的來源
聽力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難度大、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使學生真正學會聽聽力,就要對教學材料進行擴充,通過網絡渠道選取不同形式、不同難度的聽力材料,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學巨匠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更好地開展聽力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英文歌曲,原聲電影對聽力能力進行訓練,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及知名英文學習網站的資源等為學生提供豐富有趣的聽力材料,使學生各取所需,在娛樂中提高聽力水平。
2.科學訓練,注重指導
聽力理解的過程要求學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關信息便稍縱即逝。因此,在平常的聽力訓練中,教師應抓住聽力理解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訓練方法并加以指導。長期經驗表明,聽力材料不應過長,持續時間也不應太久,否則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的心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另外,訓練方式也應多種多樣,如材料與音樂相結合、錄音與視頻相結合等,保持學生的新鮮度,使學生的注意力、個人情緒保持到最佳狀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應著重對聽力策略的灌輸,培養學生預測和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速記能力、篩選和剔除無關信息的能力等等。任何知識的學習除了勤奮之外,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故而策略的指導在聽力訓練中必不可少。
3.加強基礎教學
我們常說“學習知識好比建造大樓”,只有打牢地基才能建得又高又穩。聽力的學習更是如此,基礎知識的教學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要加強語音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辨音能力。學生對語音知識掌握不足,如音節、語調、重讀、弱讀、連讀、不完全爆破等發音技巧都會改變整個句子的意思。此外,在聽力材料中會有重音、語調等信息對聽者進行提示,從而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另外,轉折詞如but,because,therefore等也會對判斷材料信息提供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高學生對此類詞語的敏感度,學會運用這些詞語并對材料內容進行推測和概括,這也是聽力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要重視詞匯、語法教學。詞匯量的不足對聽力水平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句子是由單詞構成的,在一個句子中,如果詞匯量不足,就難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在語法上既要強化學生對單項語法規則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對語法的整體理解。為解決詞匯和語法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強調詞匯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并兼顧對語法知識的傳授,訓練學生從語法知識的角度分析判斷語句含義,增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敏感度。
最后,要注意社會文化背景的滲透。語言不僅體現了民族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而且還蘊含著該民族的人生觀、行為準則、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同的民族其社會文化和語言習慣也相差甚遠。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即使語言準確無誤也會因為使用不當而產生誤解。對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教學,有意避開母語的干擾并傳授不同的社會文化信息,讓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的文化差異。
4.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相結合
說、讀、寫活動在交際活動中與“聽”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對聽力都有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相結合,除了為學生提供“聽”的環境以外,還要鼓勵學生多說、多看、多寫,背誦常用的句型、情景對話,積累一定的課外知識、人文背景知識等,對聽力的學習及訓練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5.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聽力理解的瞬時性要求聽者具有快速、準確地捕捉信息和存儲信息的能力。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心理因素對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某一題聽不懂,對下面題目的聽力效果影響很大,而注意力的分散,心理、情緒等個人因素也會產生同樣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降低對聽力的恐懼和抵觸,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將聽力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
三 結論
綜上所述,聽力的學習是高中階段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不僅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語言的交流。現階段聽力的教學形勢依然嚴峻,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就意味著對教師會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探索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害怕、厭煩聽力,才能更好地開展聽力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玉會.提高農村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方法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朱春娜.談高中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方法[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1):172
[3]劉榮生.淺析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5):103
[4]張爾欣.影響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提高的障礙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民族教育,2008(Z1)
[5]徐美銀.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探討[J].教育藝術,2007(1):79
[6]熊書梅.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2(12):69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