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市場中,成功的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業設計的能力。相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的工業設計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已經在快速地發展,有不少中國的知名企業感受到了工業設計帶來的實惠,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設計的產品也能夠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關鍵詞】工業設計" 產品創新" 市場細分" 中國企業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134-02
工業設計是結合了工程技術(生產制造、材料、結構等)、人體工學(認知、人機界面、安全等)、美學(風格、流行趨勢)、市場(市場定位、價格與價值、體驗行銷)等因素所進行的產品創作,包括產品外觀設計、操作的接口、平面設計、機(結)構設計、工商業包裝設計、模具開發等,配合行銷更需涉及品牌形象化、商品電子化設計與展示設計等。
國際經濟界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強勁發展的經濟事實,一致認為工業設計是重要的動力,因而得出“日本的經濟力=設計力”的結論。為什么工業設計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現代社會是一個商品化的社會,商品社會的特征就是要獲取最大的利潤。企業若要很好地生存并發展下去,就需適應這樣的環境即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此,企業需要制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獲得很好的銷量,同時樹立企業自身在社會公眾心目中良好的品牌形象,這又加強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產生一個良性的循環。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工業設計專注于從產品外觀到內部結構乃至人機界面設計的整個過程,同時涉及產品品牌,使企業自身產品具有獨特的生命力,走出其他企業同類產品市場擠壓的困擾。
在經濟全球化的態勢下,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很多企業陷入困境、瀕臨破產,但也有一些企業卻發展如日中天。競爭決定了企業只有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制造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并且通過這些核心產品來實現企業的自身價值,才不會被市場所淘汰。產品創新不但要考慮到消費者對產品功能和個性的需求,還要使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更加方便、安全、舒適,操作界面也要友好、富有人性化,使用戶能夠得到良好的體驗。在市場上,我們往往發現,由于工業設計的導入,使那些原本在技術、質量、制造成本上相差無幾的產品,價格卻差異很大。因此,工業設計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998年之前,蘋果公司經歷了長時間的虧損,公司股票一路下滑。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蘋果公司推出了具有全新理念的蘋果iMac計算機。iMac計算機外殼用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功能強大,操作方便,它的形狀像一滴水,有著熱帶海洋一般的色彩。盡管iMac在技術方面并沒有獨占鰲頭,但它看上去非常漂亮,在滿足計算機功能的同時還有著美化居室的作用。雖然當時iMac計算機的售價比其他品牌的計算機高得多,卻仍然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蘋果公司的股票也一路飆升,在18個月的時間里從每股35美元升到每股135美元。日立公司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的銷售收入每增加1000億日元,工業設計的作用占51%,而設備改造的作用僅為12%。
設計是生產力,而且是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最先進、最具有創造力的生產力。正是這種具有創造力的生產力,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家柳冠中先生認為,工業設計不僅要考慮商業利潤,也責無旁貸地要為整個人類與自然、社會的共生提出規劃和措施。工業設計在歷史變革時期,正以無法估量的力量對世界經濟發展、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改善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工業設計在當今世界,不僅是一種綜合科學與技術的生產力,也是社會生存方式與文化方式演變的一種后工業時代的文化運動。
在歐洲,工業革命開展較早,因此在工業設計發展史中能夠發現工業設計理念清晰的發展脈絡。19世紀中葉,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的探索為此后的新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法國為中心興起的“新藝術運動”強調工藝的合理、結構的簡潔以及材料的適當運用,將歐洲的工業設計運動推向高潮。20世紀,德國包豪斯理論的產生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包豪斯理論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代工業設計的精髓是以人為本,強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應該是一種舒適、安全、方便、省力的體驗。例如,一個線龜能夠化解電腦線太長容易纏繞的煩惱,一個肥皂大小的洗衣機解決了人們旅途中洗衣麻煩的問題。大到航空器小到門把手的設計,都能夠體現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對于企業來說,產品的設計必須緊抓工業設計的精髓,深入探索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只有滿足了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產品,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立錐之地。
工業設計的發展使得企業需要運用STP(即市場細分(Segmenting)、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和產品定位(Positioning)法則對各自的市場進行細分,選擇自己的目標市場,傳達出各自產品不同的定位。在生產力落后的時期,人們只追求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重視商品的實用性。因此,企業制造出來的產品僅僅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未曾涉及產品結構的合理性和外觀的美觀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層次不斷提高,企業必須重視產品的合理性和美觀性以及消費者使用的良好體驗。產品設計的個性化使其目標市場更加突出,定位更加準確;產品設計的多樣化使人們具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設計使企業適應市場,更使企業去引導市場。
美國哈佛商學院工業設計學教授羅伯特·海斯認為“企業奪取市場不僅靠產品的價格和質量,更重要的是產品的綜合功能,這些功能必須通過設計體現出來”。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品牌是占有市場、贏得競爭的有力武器,而品牌想要深入人心必須要有適銷對路的產品。然而,總體而言,相比歐美知名企業,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還較弱,兩者還有著不容忽視的差距。這一差距可以從中國家電企業和歐美國家的家電企業的經營特征反映出來。
第一,中國企業競爭價格,而歐美企業競爭產品創造的價值。目前中國家電企業的經營向導還停留在低價競爭上,長期的低價競爭帶來了中國家電成本越做越低,利潤越來越薄的后果。而歐美國家的知名家電企業強調產品以人為本的思想,全方位考慮消費者的需求,重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增加了消費者心理需求的附加值。因此,相同功能的產品,歐美企業產品的售價和利潤遠高于中國企業的產品。
第二,中國的企業漠視產品個性,而歐美企業追求產品風格。中國家電產品幾乎沒有品牌個性,相互抄襲,千人一面;而歐美家電產品大多個性、時尚,不同的品牌彰顯出不同的品味。
以上特征體現出了中國企業和歐美發達國家企業差距大的關鍵原因之一,即中國的企業對工業設計不夠重視,而歐美企業對工業設計格外重視!
工業設計對于企業發展的巨大作用,使得企業很難再對其漠視下去。近年來,許多中國知名企業已經設立了工業設計相關部門,但很多企業考慮到成本時效還是會壓縮開發日程,這樣就使得工業設計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性、文化品位以及當前的設計趨勢等進行全方位深入的探索研究,因此開發的產品設計缺乏創新,很多新產品甚至直接以“拿他主義(抄襲)”的方式進入市場。因此,中國企業要想發揮工業設計的優勢,提高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以獲得最大效益,還需要借鑒世界知名企業的發展經驗,即規劃長期的設計創新策略并且堅持執行,這才是正確的途徑。
中國悠久的歷史沉淀出了優美且豐厚的文化資產,可以為創造自我風格的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而且中國具有人口眾多,內需市場大的特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能夠孕育出許多知名的中國企業,創造出技術性能優良、人機關系合理、外觀新穎、人機界面和諧、擁有地域民族特色、蘊含文化特征的優良產品,足夠與國際品牌相抗衡。相信這些成功的企業,會在國內市場成功銷售的良好勢頭下,逐步進軍國際市場,富有中華特色設計內涵的產品將在不遠的將來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尹青山、陳汗青、陶景飏.設計與時代[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