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湖南省高職校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現狀入手,明確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重要意義,力求建立有針對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模式,為高校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現實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實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143-03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競爭激烈的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大學生提高個人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對高校大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能夠真正實現受教育者的自我完善和可持續發展,是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內教育體系并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觀需要。通過實踐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競爭意識,對大學生未來在職場中的長遠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逐步重視,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育體系,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短時間內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是就業能力、競爭意識的提升,成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其主要特點,教學過程更注重實踐性。然而在對湖南省眾多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的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實踐教育部分更是匱乏,此現狀滿足不了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發展與完善是職業生涯教育這一系統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它能有效地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傾向,提高職業技能,實現專業與職業的良好對接,科學地進行職業生涯機會評估。實踐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傾向,使其職業目標、技能與社會職位的需求更接近
職業傾向是指人們在職業觀中的行為成分,是人們在職業評價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行為傾向。職業傾向一般是指大學生通過對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個人傾向的分析和探索,做出一系列判斷并總結出對于未來職業發展道路的個人偏好,對大學生個人能力、個人愛好、家庭責任等要素予以建議,提升大學生對于未來發展道路的明確性,加快其在未來發展道路中的腳步并實現個人目標。
職業選擇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內容,受到個人、家庭、朋友、社會等多方面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的綜合影響。著名的心理學家霍蘭德把人們的職業傾向分為六種:研究型傾向、企業型傾向、現實型傾向、常規型傾向、社會型傾向、藝術型傾向。不同傾向的人群對于職業的定位有著很明顯的差別,職業傾向的測評對于正確評估大學生職業選擇方向有著重要的作用。據我們對湖南省高職院校的部分畢業大學生進行調研的數據分析,超過一半的人對其職業發展方向產生過動搖,而學校針對職業傾向的實踐教育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學生明確其未來發展的方向,并堅定地為之奮斗。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學生職業傾向的錯位,使自身的職業目標、職業技能與社會職位的需求更為接近。因此,只有加強職業規劃實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明確其職業選擇過程中職業傾向的影響作用,促使其形成正確的職業傾向,在走向職場時有更明確的目標。
二 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形成職業錨,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美國的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職業錨實際上是一個人職業選擇時最看重的東西,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是職業中不論如何最終都不會放棄的部分,又稱之為職業核心價值觀。該理論認為,人的能力、動機和價值觀組合而成的一個固定認知領域稱為職業錨,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該理論適用于大學生群體等剛入職場不久的職場新手,對于從事一份工作多年的員工來說,他對自己的工作已經具有了充分的熟練度,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從而不容易更換自己的職業。而對于即將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有著眾多的職業選擇,只有找準自己的職業錨才能堅定自己所最重視的東西,進而選擇一份最能滿足自己職業錨的職業。
要充分明確一個人的職業錨,必須有著足夠的工作經驗,對其人生價值有著穩定的看法。而大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隔絕,很難直接接觸到社會,即使是一些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也是從表面對社會有一些淺薄的理解,并不能真正將自己融入社會之中,體驗工作的辛苦與快樂。而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大學生真正的接觸到社會,切身體驗每一份工作的辛酸與愉悅,對于大學生明確其職業發展道路中的職業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教育能引導大學生對自身條件進行充分而廣泛的了解,對個人優勢與劣勢進行深刻分析,并最終確定自己在職業發展道路中最重要的東西。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能使大學生從步入社會的那一刻開始,就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定位,對于社會各行各業的工作具備基本理解與認識并進行合理的選擇。
三 有利于高職大學生提高職業技能,成為職場佼佼者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對于職業技能的培訓尤為重視。職業技能是指職業活動中每項工作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體現出一個員工能給企業帶來貢獻的多少。不同的職業對于職業技能的要求大相徑庭,因此大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掌握的職業技能選擇一份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對其實現人生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技能并非先天就有,而是在后天的學習中不斷加強、不斷完善。隨著大學生群體的不斷擴大,大學生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為激烈,如今大多數企業看中的不再是簡單的文憑,而是大學生對這份工作所具有的職業技能。因此,實踐教育對加強對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在很大程度上起著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幫助大學生加強職業適應能力,助其早日實現人生價值。
四 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培養和提高職業決策能力,實現專業與職業的良好對接
職業決策能力不管是對人的日常生活還是對其職業發展道路都有重要的影響,在職業道路上的發展,難免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分岔路口,在這些分岔路口的選擇對其職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能夠直接影響整個職業發展道路的走勢。在個人的職業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職業發展轉折關頭,具有較強職業決策能力十分重要。職業選擇是職業活動中的重要決策行為,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大學生根據職業規劃實現職業目標的第一步,也是大學生走出學校,直接接觸社會的第一環節。對于大學生來說,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職業生活的過程中必然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和挑戰,大學生只有清楚其未來的發展目標,才能在職業道路中的岔路口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斷朝著其發展目標前進。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著力培養和提高職業決策能力,可以幫助大學生找準人生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只有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密切和社會的具體聯系,才能讓大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職業給自身帶來的變化,明確是否和自己的發展目標有所偏差,結合個人的優勢和未來的發展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進一步調整與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以提高其針對性與可行性。
五 有利于高職大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機會評估,做出最佳職業決策
職業生涯機會評估是指分析大學生個人條件、社會因素的變化給其未來職業發展道路帶來的影響。其中對社會因素的評估包括從外部社會環境和對企業環境兩個層面進行評估。社會環境的評估是指對社會發展形勢、人才供需情況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從企業層面分析是指分析企業所在的行業發展前景,企業所處的競爭狀況以及競爭地位,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根據一系列評估對其企業發展道路做出正確的選擇。在設計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分析環境因素的特點、發展變化的情況、個人在環境中的地位、環境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等。
職業生涯設計不僅僅是通過個人自身的優劣勢、愛好、家庭背景等來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于個人的準確評估,更加深刻地了解與認識自我,從而更加明確未來職業的發展道路,堅定自我的發展目標,不被外部環境的變動所擾動。職業生涯機會評估對大學生制訂其職業生涯規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計劃評估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契機,對其實現人生價值、個人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由于大學生被限制在學校生活之中,無法正確地了解外部的市場環境,對外部市場環境沒有切身的感受,只有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才能使學生全面了解客觀環境,并借助于職業生涯機會評估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這一點,通過對社會環境、職業環境、行業環境、企業環境、組織環境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方能結合個人情況做出最佳決策。
綜上所述,實踐教育通過利用更多的社會資源,使得大學生能夠和未來的職場直接的接觸,能夠加強大學生對其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了解。同時通過實踐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將大學生所學的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職業技能,提高大學生的競爭力,對其適應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和人生目標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所以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特別是實踐教育,成為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課題。高職院校因其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更應該注重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將職業規劃實踐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豐富職業生涯實踐教育內容,拓寬職業生涯實踐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王韜.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性[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李云飛.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導報,2011(9)
[3]謝字熒、周建忠.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障礙分析[J].吉林教育,2011(16)
[4]高桂娟.從就業指導向職業生涯教育轉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分析與思考[J].教育探索,2008(1)
[5]劉武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