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隨著知識信息化的發展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需通過引入情感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操作模式,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辟新的途徑,最終使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獲得新的活力。
【關鍵詞】高校" 學生管理" 情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145-03
人是具有豐富情感的動物,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边@說明人的情感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情感管理作為一種建立在深厚情感基礎上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已逐漸被廣大高校從事學生工作的管理者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中。
一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1.新時期,高校學生特點發生了變化,急需更新學生管理理念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持續擴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迎來一個嶄新時期。同以往相比,高校擴招讓更多年輕人獲得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但同時也出現了學生總體素質下降的情況,高校學生呈現出個體個性差異大、生活自理能力弱及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不強等問題。這對高校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下慣用的單一說教與打壓式的剛性管理已明顯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學生管理要求。鑒于高校學生特點的變化,學校迫切需要為學生管理工作引入新的管理理念。
2.知識信息化的時代背景及互聯網的普及使傳統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挑戰
當今社會,在知識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校大學生獲得知識與信息的渠道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通暢和便利,如今,借助網絡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網絡的普及,它強大的能量正在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網絡信息以其無與倫比的快捷性、開放性、豐富性與鮮活性得到了高校大學生這個年輕群體的青睞。由此引發的是學生對傳統學生管理模式的信息來源、信息權威性產生質疑與不滿,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學生管理工作亟待引入較傳統管理模式更科學、更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二 情感管理的內涵
從本質上來說,一方面情感管理是管理學中“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深層延伸。具體是指“管理者通過真摯的情感,增強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情感聯系和思想溝通,滿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影響被管理者的情緒、情感,努力增強情緒、情感對組織的積極影響,進而提高工作效力和效果,并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管理方式?!绷硪环矫?,情感管理之所以比傳統學生管理理念更具有可行性與必要性,還因為其有著心理學方面相關理論的支撐,麥格雷戈關于人的假設理論認為,激勵人的最好辦法是滿是他們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實現感等高層次的需求。將情感管理的理念引入現實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就是要讓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與學生之間通過情感的溫馨牽系搭建相互信任、相互交流、有效溝通的平臺,從而了解并滿足學生在心理層面的相關需求,并通過有效途徑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有效化解其消極或負面的情緒,實現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目標。
三 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引入情感管理的途徑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組成部分,具有工作涉及面廣、事務性及突發性強等特點,因此,在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引入情感管理的先進理念來指導工作必須依靠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更為科學、人性化的方法。
1.真正尊重、關愛學生,搭建師生平等互信的情感溝通平臺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象是思維活躍、對事物擁有獨特判斷力的青年學子,他們在大學的校園里求學,有著強烈的自尊心,有著自身所秉持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管理者,在面對新時期的大學生時,要及時轉變傳統管理模式中從上而下、打壓、說教式的管理方法,古人云:“感人心者,莫過于情。”作為學生工作管理者的老師,應該在人格上尊重作為被管理者的學生,從心靈層面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他們的益友;作為學生工作管理者的老師,要以一種平等、積極的心態來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是情感管理得以有效實施的基本前提;作為管理者的老師,在日常的學生管理中,要深入課堂和學生宿舍,通過開辦班級論壇、集體生活討論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更多地傾聽學生內心的訴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在師生間建立起平等互信的親密關系,幫助他們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便為進一步搭建暢通有效的溝通平臺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也為在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改進工作方法、最終用行動贏得學生對管理目標的認同提供條件。正所謂: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基于尊重、關愛、信任與平等基礎上的情感溝通對于獲得管理目標認同感的重要性所在。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管理因其具有樂于被人接受的平等互信的管理特點而獲得了其他管理方法不具備的親和力。正是由于情感交流平臺的搭建,我們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才能朝著師生間雙向交流、平等互信的方向發展,形成良性的管理機制。
2.依據學生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積極認同情感管理理念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高校大學生群體呈現出了很多不同于以往大學生的特點。他們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卻缺乏充足的學習動力;他們對物質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卻缺乏創造財富的信心;他們對精神世界有很獨特的欣賞品味,卻往往個性化與自由化的傾向甚為嚴重;他們渴望社會與校園內的公平正義,卻對維護公平與正義的管理規則心生叛逆??傊?,在物質需求極度膨脹的當今社會,在校大學生的精神空間逐步被世俗化、個性化、自由化的情感及物欲的沖動擠壓,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在情感方面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且又對情感的體驗極度敏感的大學生,思想上容易受到外界各種流行思潮的沖擊而產生各種情感困擾,更有甚者缺乏個人定位,人生目標不清晰,未來職業規劃模糊,處于信仰缺乏、心靈無所歸依的精神失重狀態。在明晰以上高校學生群體的特點之后,我們提出情感管理的理念,通常比常規的管理制度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從情感溝通與認同的角度出發,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想現狀的具體特點展開富有靈活性的管理工作,給予學生更多情感上的關愛,并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顯得更為重要。
另外,情感管理講求以情感溝通為管理工作的切入點,針對學生具體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具有管理學上激發被管理者內在潛能、變被動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的積極意義。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學生認同高校情感管理的動力。高校大學生在求學期間擁有共同的目標,即借助大學的學習平臺最大限度地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最終求得個人的全面發展。
其實,學生管理中情感管理的本質是為了優化傳統學生管理的模式,更好地達到學生管理的效果,最終幫助高校學生通過大學期間的學習達到個人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們確信學生管理工作為全體學生發展的終極目標與在校大學生積極尋求自我的發展目標顯然有著共同點。面對當今信息化時代的挑戰,我們的學生管理者始終要站在為學生謀發展的立場上,一方面,在美好情感的發展上,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來為他們營造情感表達的和諧氛圍,通過人文素質論壇、親情感恩教育來培養他們感知美好情感的能力、指導他們處理學業與愛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在個人學業、職業的發展上,通過開展職業規劃大賽、創業大賽以及技能大賽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制訂個人的未來職業規劃方案,幫助他們明確人生目標并獲得持續的學習動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創造潛能,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心態來思考和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與情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來認同并配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從而有效轉變傳統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單方面要求學生服從、學生消極接受的局面。因缺少正確目標的有力指引,沒有真正激發學生自我管理潛能的有效手段,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是傳統學生管理模式壓力重重的癥結所在。
3.情理交融,以理性激勵原則作為高校情感管理的有效指引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體驗與態度,其中包含著人對客觀事物具體的好惡傾向,在心理學上情感屬于人的深層心理,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全面持久的調節功能。但情感也因其本身所包含的非理性因素而使情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情感管理如果不注意運用理性原則來指導行動,就極容易陷入感情用事、只單純用感情作為認識和判別事物唯一依據的誤區,尤其是在高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如果管理者感情用事,凡事以一己之好惡定他人之乾坤,勢必會與情感管理致力于追求和諧、創設人性化管理的初衷相違背,不但不能使內心向往公平與正義的大學生接受管理、積極配合,反而會引發他們的逆反情緒,對情感管理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
在高校學生工作中運用情感管理的模式,倡導的是管理者以平等、陽光的心態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以客觀、冷靜的理性原則指導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做到情感與理智的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潛藏在內心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帶給學生親切溫和、表里如一、是非分明、感情飽滿、精力充沛的情感體驗,在堅守理智原則的前提下,做到以理服人、以高尚的師德感染人。
在高校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作為學生管理者的教師對學生的表現要以表揚和激勵為主,對不良現象輔以適度的心理疏導來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減少錯誤行為的發生。在制度層面,通過進一步完善合理、規范的制度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設良好的環境。同時,積極調動社團和班級等集體的力量,滿足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
四 結束語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情感管理模式的運用,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突破傳統學生管理模式指導思想教條化、操作方式單一化、看待問題片面化等問題限制的有益嘗試,更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斷反思過往,總結經驗得失,追求科學化、人性化的先進管理理念,完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成果。正如奈斯·比特所言:“我們周圍的高科技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情感管理正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及人的主體意識不斷覺醒的現實而出現的一種高層次理論?!蓖ㄟ^情感管理模式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最終達到“使人在其中能認識和領會真正合乎人性的東西”這一終極目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情緒管理”內涵的探討[J].社會心理科學,2010(6):27~41
[2]吳迪.高校教育管理中運用情感管理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1(24):23
[3]劉兆修.將情感管理注入教育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1(5):203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