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秦國的鐵鷹銳士
“銳士”是戰國時秦國經過選拔,并訓練有素的步兵。
秦孝公時商鞅變法,獎勵耕戰,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軍力大盛,士兵的戰斗力很強。商鞅變法后,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為“銳士”。
鐵鷹銳士是秦國最精銳的部隊。鐵鷹銳士不僅劍術超凡,而且馬戰步戰陣戰樣樣精通。鐵鷹銳士的選拔極為苛刻:第一是體魄關。司馬錯在“手執一支長矛、身背20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攜帶3天軍糧,連續疾行l00里,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負重在80余斤。通過了第一關,方能進入步戰、騎戰以及各種陣式結陣而戰的陣戰關。
"東漢末年“陷陣營”
陷陣營是東漢末年的一支精銳部隊,“將眾整齊,每戰必克”。其統帥為呂布帳下的中郎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700余兵,號為千人”。陷陣營“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故名“陷陣營”。在呂布與劉備、曹操軍隊的較量中,陷陣營沖鋒在前,大敗對手,表現出極強的戰斗力。
遺憾的是呂布不是一個帥才,不善于用人,他疏遠了高順,將陷陣營交與魏續指揮。白門樓一戰中,魏續反叛呂布,歸順曹操,呂布被迫投降。呂布的悲劇也成為“陷陣營”這支精兵的悲劇。
"唐代玄甲軍
玄甲軍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士兵身著黑鐵盔甲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在唐武德三年著名的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夏軍對峙,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余人。據說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同樣是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云一般壓向敵陣,勢如破竹,無堅不摧。
"南宋背嵬軍
背嵬軍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掛帥的是其子岳云。
岳家軍鼎盛時期最精銳的背嵬軍騎兵有8000人。在紹興十年(1140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系列戰斗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沖敵陣,大敗金兀術的精騎1.5萬人。然而,金兀術不甘心失敗,又集結3萬騎兵攻打潁昌,背嵬軍再次大破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在朱仙鎮之戰中,背嵬軍更創下500背嵬精兵大破10余萬金軍的輝煌戰績。金人曾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