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以下簡稱“生命園”)是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十五年的開發建設、招商及產業發展積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營造出生命科學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已成為國內生物技術高端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的專業化園區。園區聚集了大批國內外重要研發資源、明星級領軍人物和重大創新成果,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廣泛關注,成為在國際享有盛譽的生命科學高端研發專業園區的一面旗幟。
生命園按照生命科學產業生態發展期,已成功度過了第一個十年園區開發建設期與生物醫藥原創性產品研發期,園區進入了產業騰飛的關鍵時期。在十五年的發展進程中,生命園的產業促進與服務體系建設也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從零碎到體系漸進式的積累、挖掘、演變與創建。2010年中關村發展集團正式成立,當時亦正值“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階段,在那個時期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生命園公司”)立足于園區發展階段,順應中發展集團的戰略定位和要求,通過對生命科學生態發展規律及內涵的認真思考與研究,結合生命園自身特點,構建了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獨具特色的產業促進與服務體系,并正在逐步推進與實施。
產業促進服務體系是一個成功高科技園區的必要構成要素,高科技專業園區專業化的產業促進服務體系是體現園區品牌的核心內涵和價值所在,而生物產業又是專業性極強的特殊行業,因此要求生命園產業促進服務工作和內容要突出特色和專業性,對接特定產業階段生命科學企業發展的需求,為產業的快速成長提供具有專業特色的增值服務,以此強化產業培育能力和產業促進功能。
一、園區產業促進服務體系的現狀
通過探索與實踐,生命園已初步形成了立體、多維的園區產業服務內容,產業促進服務體系的搭建工作已初見成效。目前在園區基礎公共服務、生物技術專業平臺服務、特色產業服務以及園區文化建設等方面已形成體系,打造了生命園產業服務的專屬化特征,并為園區企業的研發創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生命園已建或在建產業促進服務體系項目與內容主要有:
1.生物醫藥科研基礎服務體系
包括專業孵化空間(實驗室)及生物醫藥行業特殊需求的基礎設施和物業條件。
2.生物醫藥專業技術平臺服務體系
包括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獲國家CNAS認證)、科技資源網絡同盟(提供給園區內140余家企業研發用儀器設備科技資源共享)以及已建成的藥物分析和篩選平臺、蛋白質技術服務平臺、試驗動物服務平臺、生物芯片技術服務平臺、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平臺等專業技術平臺
3.生物醫藥產業資源整合服務體系
包括發起成立中關村生物醫藥產業聯盟,運用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等產業平臺,開展各類產學研聯合項目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4. 信息檢索平臺
包括已建成的生物醫藥類信息網站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示范窗口服務平臺(科技文獻檢索、生命園儀器信息數據庫、園區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正在建設的園區文獻信息中心。
5.高端人才引進與培育體系
依托留學人員創業園的人才服務功能,通過創業輔導與項目人才評估,成功培育千人、海聚,高聚等高端人才。目前生命園已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生物醫藥高端人才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6.投融資服務體系
包括(1)金融中介、項目推介及直接投資三個工作機制;(2)推行“孵化+創投”孵化模式、推薦優秀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7.特色產業服務體系
包括生物材料進出口關檢綠通平臺(國內首家生命科學海關檢疫聯合監管創新示范平臺)、園區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中關村生物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中關村生物醫藥企業家俱樂部、金融超市、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論壇以及園區特色文化建設(園區趣味運動會、單身派對聯誼等)。
二、產業促進服務體系和產業促進業務板塊衍生產品的創建方案
園區產業服務不僅只是搭建橋梁,而是要進行實質性的產業促進,引導園區產業規劃與產業發展,使產業促進工作未來能夠形成業務板塊衍生出產品,成為企業的經濟增長點。生命園產業促進服務體系以基本服務、創新創業服務與增值服務三個方面進行構建,主要包括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專業技術支撐服務平臺和產業投資三大類。
(一)基礎公共服務平臺
1.主要內容:包括政產學研對接、專業代理、專業網站與科技信息平臺、產業交流平臺和醫療資源服務平臺。
2.具體建設方式:一是初步搭建中關村生命科學技術創新信息網站框架,提供政策解讀、前沿技術動態、招投標信息、專利查詢、文獻檢索、設備儀器共享、成果交流等內容服務,探索實施會員制制度;二是與專業機構合作,為園區企業提供代辦藥品產品生產注冊、技術產權交易中介等服務,并將業務范圍拓展至國內同類園區;三是建立園區CEO、COO、CFO、HR等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俱樂部,同時對接國內同類園區,建立園區合作組織,牽頭籌建跨區域的企業聯盟、主題俱樂部等;四是與北京科研院校合作,在園區設立專業技術學校等培訓機構,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服務,設立大學生實踐基地。
(二)專業技術支撐服務平臺
1.主要內容:包括基礎公共實驗室平臺、園區企業共建技術平臺、實驗耗材和器材供應中心、樣品安全性能測試中心、動物或臨床檢驗平臺、項目申報、重要物品庫管理等業務內容。
2.具體建設方式:一是擴建公共實驗室,適度投入資金擴大服務領域和服務規模,為園區創新創業企業提供設備出租與相關技術服務,針對生命科學研發實驗設備更新快、價值高等特點,通過擴大設備整合,達到集約利用,實現科技資源的開放,同時提高整個行業和社會對設備儀器的使用效率,降低行業研發成本以及中小企業的創業成本;二是搭建虛擬實驗室平臺,在公共實驗室的基礎上,整合園區內外企業閑置的高端專業設備,構建孵化器或加速器的虛擬公共試驗室服務平臺;三是利用落成在生命園的中關村關檢聯合綠通平臺落實“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口岸功能,實現全流程一體化提高科研自用生物材料進口效率并較大程度降低采購成本;四是聚合園區優質資源組建專業技術組團,組織申報并承接政府相關重大項目落地;五是探索推進生命科學產業標準創制中心、產業技術數據庫創建渠道。
(三)產業投資
1.主要內容:包括自主創投、跟投、代持項目股權、產業基金、創業金融超市、領創金融、科技租賃等業務內容。通過資本為紐帶,強化產業促進板塊的業務深度。
2.具體建設方式:一是在中關村發展集團投融資業務體系下,承接與生物產業相關的投資項目,聯合風險投資機構,開展對中小企業項目進行風險投資。采取資金直接投入、租金投入、設備投入等形式,通過分配股利、投資退出、代持管理服務費、代持投資收益留成等獲取收益。二是以中關村百千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為契機,運用 “中關村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創業金融超市、領創金融、科技租賃等金融產品開展項目篩選與投融資工作。三是繼續深化“孵化+創投”的孵化模式,選擇優秀企業進行創業投資,推薦優秀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四是采用股權眾籌等股權融資新模式,吸納企業法人、境內外天使投資者等多元主體搭建專業化的投融資平臺,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在園區建設及產業創新發展中的作用,構建投融資一體化的科技金融創新服務體系。
(作者單位: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