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發展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作用日趨凸顯。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防止房屋建筑中出現有害裂縫,確保房屋結構安全。基于此,筆者重點探討了房屋建筑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
【關鍵詞】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得到了快速發展。建筑工程中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也不斷涌現,使得建筑產品的性能以及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在進行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經常出現于基礎以及梁等部位,導致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出現能夠有效減少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為收縮和溫度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因此后澆帶施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我們在進行后澆帶施工中需要嚴格依據相關的技術標準以及設計要求進行,確保后澆帶施工質量,從而確保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一、后澆帶施工技術概述
后澆帶其實就是后澆筑的部位。所謂后澆帶就是為了有效防止現澆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為溫度以及收縮不均等問題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依據設計要求或者相關施工規范的要求,在板(包括基礎底板)墻以及梁等相應的位置實現預留臨時的施工縫,將混凝土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個部分,經構件內部收縮之后,在一定的時間范圍之后再澆筑振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從而將結構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后澆帶的留設位置以及多長距離需要設置一道后澆帶,需要經過精確的設計以及計算來確定,一般而言,后澆帶的寬度應為800-1200mm,若設置的后澆帶構件有防水的要求,還應該同時考慮到止水帶的構造。同時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該高于其兩側的混凝土強度,梁或者板的受力鋼筋必須貫通,嚴禁將其斷開。若建筑構件的跨度不是太大,則可以在初期就將鋼筋一次性配足,若構件的跨度很大,則可以依據設計文件或者規范的要求將鋼筋斷開,在澆筑后澆帶混凝土之前將其焊接。在沒有開始澆筑后澆帶混凝土之前,嚴禁將部分模板以及支柱拆除,以免導致梁板變形而影響到工程的整體質量。
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類型以及主要作用
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分為沉降后澆帶技術、溫度后澆帶技術和收縮后澆帶技術。沉降后澆帶技術主要是為了防止高層建筑的主樓和裙房之間出現沉降差的問題;溫度后澆帶技術主要是防止混凝土因溫度差導致的拉裂現象;收縮后澆帶技術主要是為了有效解決混凝土凝結收縮開裂的問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主要作用有:第一,解決沉降差問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或者是混凝土溫度應力不等等問題會導致建筑構筑物出現沉降差。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將高層建筑和裙房結構分開,并且在完成一半的沉降量之后再對和其連接部位的混凝土進行澆筑,從而將兩部分連城一個整體。在進行澆筑的時候,需要對兩部分建筑進行強度測試,計算后期沉降差將會導致的附加內力。在施工期間完成后澆帶技術對地基土比較好,也能提高澆筑質量。第二,減小溫度收縮影響。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會出現自動收縮的現象,這是由溫度差引起導致的。一般在施工完成后,溫差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是正常的,并且出現熱脹冷縮的情況。但是在結構變形受到約束時,溫差對其產生的溫度應力容易對墻體造成影響,比如說使得墻體出現裂縫影響工程質量。
三、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
(一)合理選擇材料
后澆帶的結構強度要大,需要選擇高一級標號混凝土,嚴格把好材料進場程序,通過設備仔細地振搗、配置高標號的混凝土。這種材料收縮、微膨小,強度大,拉力強,保證結構平穩。在施工過程中,因為是后期操作,許多部位會有建筑垃圾,這就要仔細進行清理,對有積水的地方一定要曬干后再進行施工,保證強度和拉力,一般應為不超過24h的濕潤度為最佳時機。
(二)選擇合理的時間
后澆帶的時間選擇很重要,混凝土要在兩個月完成建設,需要在沉降工序完成后進行后澆帶的澆筑施工工序,這樣能有效預防二次破損,使新舊接縫連接得當。裙樓以及沒有超過20層的高層建筑會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主體結構的施工,而裙樓施工總量明顯小于沒有超過20層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施工總量,這便會出現裙樓提前竣工,但20層以下的建筑主體施工尚未完成的情況,出現了時間差,對于材料供應和施工管理加大了難度。裙樓荷載形成沉降時間 一般情況是最旱的,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形成沉降的時間會較晚,并且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產生沉降會大于裙樓荷載,要解決這一問題,應等到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徹底地沉降完成后,再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工序。
(三)垂直施工縫的處理
在進行垂直施工縫時,需要用壓力較大的水沖洗,一直沖洗到混凝土露出骨料,然后再沖洗干凈鋼絲網,保證連接時能夠更加牢固,如果不露出骨料,就會出現夾層,加層時形成脫落,整體結構就不平穩。
(四)施工溫度的控制
后澆帶溫度設置相當重要,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施工質量的好壞,程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掌握好時差和溫度兩方面,只有選擇了合適的時間掌握一定溫度才能保證較好結合。最合適的施工溫度為10℃,這也是熱力理論學科里物體膨脹與收縮最佳的結合溫度,而在實際應用中,就是在后澆帶混凝土在澆筑完成后的2-3d內-事實上要盡快結束,防止干裂,時間段的選擇多數是在早晚這個時間溫度最為合適,也是施工單位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五)混凝土澆筑技術
有些鋼筋表面已經出現銹跡,因此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之間,必須確保鋼筋表面銹層被清理。在澆筑前,必須做好澆筑計劃,計算好混凝土澆筑的厚度。混凝土表面鑿毛清理后,在澆筑過程中確保操作手段規范化,避免違章作業,確保每一項工序都能夠與施工方案相符合。如果沒有計算好混凝土應該澆筑的厚度,那么澆筑過程中可能會因厚度過大造成鋼絲網板兩側受壓太大造成鋼板凸出,這樣澆筑出來的的混凝土可能因為存在偏差而影響工程。后澆帶混凝土必須采用微膨脹混凝度,這樣能夠確保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只有在自上而下地進行的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慢慢清除模板。清除模板時,必須依據工程的特點以及規定逐層進行拆卸。
(六)房建后澆帶施工的注意事項
建筑后澆帶施工是一項技術工種,一步的設計與施工都離不開標準,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在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前,對后澆帶施工材料的選擇一事實上要把好關口,對原材料的選取,要嚴格遵循規則,不能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加強材料檢測工作。只有選對了材料才能進行現場施工。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后的12小時內,一定要覆蓋,避免陽光照射,經常灑水,加強保濕養護。保證后澆帶的結構主筋在縫中的連接,不能切斷,保證主筋的搭接長度要比主筋直徑大于四十五倍,并將其接頭錯開,增設附加鋼筋,強化拉力。完成房建后澆帶施工后還要對后澆帶的混凝土強度及防水防滲漏強度進行綜合檢測,檢測可以通過事先預留混凝土檢測樣本的方式展開
綜上所述,后澆帶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應嚴格依據相關規范標準和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操作施工,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應嚴把施工材料關,嚴格施工工序操作,加強對混凝土的澆筑以及養護等施工工序質量控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后澆帶技術的作用,確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高紅豐.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新材料新裝飾,2014(01)
[2]劉義,李鵬,李燦峰.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0)
[3]楊佳.后澆帶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術手段淺析[J].科技資訊,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