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空間構成元素的相互交融是建筑設計時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建筑空間與結構的組合以及建筑空間中構成各要素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空間 建筑藝術
1.引言
建筑主要是通過其自身的的空間元素構成來展示出建筑的優美,而在設計建筑時,各個空間元素也是相互交融的,這樣當人們身處于一個建筑中時,才會引起感官上的共鳴,同時也會感受到建筑的優美。建筑的空間元素主要包括了六種,分別是點狀、線狀和面狀、光影、質感以及形體。因此如果要更好的了解建筑,就需要了解這些空間元素的構成屬性。
2.空間與結構的組合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建筑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技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建筑空間是由物質材料從自然空間中圍隔出來的,人們圍隔空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滿足一定的功能要求,還要滿足一定的審美要求。就前一種要求而言,就是要符合功能的規定性。具體的講所圍隔的空間必須具有確定的量、確定的形和確定的質;就后一種要求而言,則是要使這種圍隔符合于美的法則—具有統一和諧而又富有變化的形式或藝術表現力。只有把適用空間、視覺空間和結構空間結合起來,才能做到功能、美、結構三者的有機結合。
在建筑工程內部空間設計中,其主要依據就是該建筑的行使功能以及該建筑的行使目的。因此在展開實施建筑工程設計工作時,應當首先考慮該建筑建設的目的及其日后的功能,從而確定該建筑工程的空間形狀。如教學場所、娛樂場所、競技場所等,都是根據該建筑智能屬性的不同來進行設計建造的。另外我國建筑工程內部空間形狀也受建筑本體形狀的影響,往往為了保持建筑工程實體的整體性、統一性以及藝術性,其外在形態與其內部空間形狀都是相輔相成的。其設計按照建筑的特點,墻、頂棚、地面等實體部分通過空間外殼的形式出現,建筑的形體形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建筑的空間形狀,也就是說建筑有什么樣的外部形體形狀,往往內部就會存在與之形狀相對應的空間。但在辦公樓、商場、圖書館等建筑中,許多房間由于功能特點對于空間形狀并無嚴格的要求,這時在空間形狀的選擇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
3.建筑空間的構成要素的運用分析
3.1點狀分析
在幾何學中,對于點的定義是:在一個空間中的點用于描述給定空間中一種特別的對象,在空間中有類似于面積、體積、長度或者是其他高維類似物。大家都知道,點是最基礎的,沒有點就連接不成線,沒有線就不能構成面,沒有面就不能組合成體。因此,一切的事物,不管其形狀大小,都是從點積累而來的。所以,點是空間組成的重要元素,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建筑空間中,點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具體表現為:只要有一個點存在,它就可以使得周圍其他空間通過不斷的向著中心店聚集。以山西的平遙古城建筑為例,在堡寨的中心建有一個市樓,通過這個市樓的設置,將其置于堡寨的中心,而不是建筑的其他地方,所采用的原理就是依據的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這一原理。通過在堡寨的中心建造市樓,對外能夠有效地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入,成為民眾依靠的重心;對內能夠對群眾進行鎮壓和控制。如果在同一空間中,有兩個點的話,就會連接成一條直線,有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點,在點與點之間就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更多的點則會形成面,從而形成強大的力量,
3.2線狀
在幾何學中,對于線的定義是通過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成的圖形。如果線在達到一定的寬度時,就會產生面;當線的粗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體。從這就可以看出,點、線、面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比如在進行窗戶的設計時,排列成縱向或者是橫向,都會形成一個“行”,從而帶給人們一種平和、安定的感覺。
3.3面狀
根據幾何學的定義,面有兩種產生方式,一是由密集的點來形成面,一是由移動的線來形成的面。當移動的線來構成面時,根據線的種類以及數理關系,可以分為有機形面、幾何形面以及不規則的面。首先,有機形的面實際上是由一些線組成的,同時這些線之間不具備一定的數理關系,但是這樣的有機面給人帶來的卻是一種樸素的感覺,從而使人產生一種秩序感。例如是在巴塞羅那的米拉公寓,就運用了有機形面,屋脊高低錯落,墻面也是凹凸不平,但是正是這種錯落有致的造型給人一種極其浪漫的情懷。其次是幾何形面,由曲線或者是直線構成的,但是在這些曲線或者是直線之間有著一定的數理關系。同時也只有這樣具有確定數理關系的線才可以構成一定的面。在幾何形面中最簡單就是三角形、圓形以及方形。例如是我國的蘇州園林建筑,在設計屋頂時就把我國傳統的坡頂景觀進行濃縮,變成一個個拼接的幾何圖形,在實際中既不會減弱我國的傳統建筑韻味,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現代氣息。
3.4形體
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建筑藝術的最大區別就是在于它能夠憑著視覺、觸覺和感覺感受到它的存在,它與人們的生活生產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建筑幾何體中,包括長方體、正方體、球體以及椎體等一些簡單的形體,它們的外在形式能夠使它們表現出不一樣的個性。比如在金字塔的建設匯總,其外形是一個錐形,給人以直接、單純的感覺,使人產生崇拜和敬仰之感。在拓撲幾何形中,追求的是形體上的復雜、前衛、動感和活力。以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為例,為了和“國際式”建筑呆板乏味的形式相區別,同時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從而達到發展旅游產業的目的,它通過特異的結構、優美的造型以及新型的材料,從而增加建筑的特性。
3.5質感
在建筑空間結構中,需要對材料、結構等物理方面進行結構,從而才能使得建筑體現出其質感,一般常用的材料比如樸素的磚塊、粗獷的石材、堅硬的鋼鐵、明亮的玻璃等。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材料得以出現,豐富多彩的建筑材料,使得建筑能夠產生更多的機理和效果。比如在我國的傳統建筑中,一般都采用的是磚木結構,從而表達出輕盈、浪漫的感覺;在西方的而建筑中,采用沉重的石材以及粗獷的表情,顯示出奔放的性格,,給人以出截然不同的感受。
3.6光影
由于光具有第四維———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特性,它便可以產生具有戲劇性變化的建筑空間,甚至可以讓一座建筑在一天之中出現多種視覺效果。光可以明確建筑的形體,使其凹凸有致,空間立體而有深度。光還可以使材質產生體積感,并使其顏色變得豐富而飽滿。
4.總結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主要使用的空間元素有點、面、線、形體、質感、光影等幾種,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將各種空間元素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建筑產生一種空間藝術效果。在當前的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空間元素的應用給了建筑不同的表現形式,增加建筑的主題和靈魂。不同元素的靈活運用給人們的審美帶來了多樣性和復雜性。
【參考文獻】
[1] 劉存發. 建筑空間構成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 城市建筑.2013(20):1+5.
[2] 薛清華. 建筑空間構成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 山西建筑.2011(2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