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是對工程項目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及竣工階段的費用、預算進行管理的一個過程,貫穿整個工程項目始終,主要目的在天減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浪費,取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本文針對建設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
前 言
工程造價的大小決定著建設項目的一次性投資費用, 是建設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大于投資者的支付能力, 投資者必須放棄擬建項目。項目成功立項后, 實施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是確保建設項目投資效果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舉措。因此, 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和科學管理對項目的成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1.建設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
工程造價管理是合理的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涉及到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造價管理, 既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投標、合同實施、竣工驗收等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它包括:(1)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 就是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 合理確定投資估算、概算造價、預算造價、承包合同價、結算價、竣工結算價。(2)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就是在優化建設方案、設計方案的基礎上, 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 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價的發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核定的造價限額以內。控制造價在這里強調的是控制項目投資,首先, 它應以設計階段為重點的建設全過程造價控制;其次, 主動控制, 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最后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是控制工程造價最有效的手段。
2.國內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現狀
我國的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已經進入了新時期,必須著眼于長遠發展, 堅持以創新為主線, 認真研討新時期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發展方向、發展態勢和發展措施,迎接新的挑戰。我國現行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存在許多方面的局限性。
(1)定額方面:現行工程預算定額盡管在補充和完善, 但還跟不上價格變化與建筑材料更新換代的需求。
(2)行業法規方面:建設工程造價領域的法制還不健全, 政策還不配套, 缺乏監管機制, 導致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不規范操作現象嚴重, 嚴重阻礙建設工程領域的健康發展。
(3)管理體系方面:現行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僅能實現建設工程的局部管理, 導致工程造價失控,“三超”現象嚴重。有些工程在立項階段就工程投資估算不實, 資金尚未落實就急于上項目, 甚至編制虛假的工程概算;有些工程在投資估算時未考慮動態因素, 導致市場價格變動形成投資缺口。
(4)建設方管理方面:現階段我國投資體制還不完善, 責任機制還不健全。特別是市場供求關系失衡時的業主在建筑市場中居于主導地位, 造成建設各方各字為政, 發生許多不規范行為, 影響了建設工程正常的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
3.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對策
3.1 大力培養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專業隊伍
有必要培養一批能夠從事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專業隊伍,面向業主和政府的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專業人士,承擔全過程的工程造價咨詢服務,包括項目的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招標標底、工程結算、工程價款的支付與索賠以及竣工結算、竣工決算等,為委托方提供詳盡的工程進展投資情況以及支付情況資料,隨時按照市場波動情況修正投資估算、提出分析意見和控制措施,進行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直到竣工驗收的一體化全過程工程造價跟蹤管理,協助業主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投資進行監控,最終有效地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達到預期的投資目標。
3.2 健全法律、法規建設
《建筑法》、《合同法》和《招標投標法》已經相繼實施, 這是工程建設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的標志, 相信建筑市場將越來越規范。工程造價管理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的一部分, 應該積極貫徹這三個法律, 使我國工程造價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法律只能從宏觀上加以規范,不可能對工程各個造價的各個方面都做出詳細的規定, 因此工程造價管理自身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與國際管理全面接軌。
3.3 采用工程量清單招投標, 發揮企業的定價自主權
建筑產品的計價模式即建筑工程的投標報價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采用業主按工程量清單招標,承包商依據自身建立的內部預算定額、使用綜合單價投標報價,專家評委選擇合理低價中標,同時為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 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社會保障體系, 就是建筑業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3.4 推行EPC 模式,使造價工程師全程參與工程造價管理
EPC 模式,即項目總承包交鑰匙管理模式,如下圖。負責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總承包商的造價工程師承擔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責任,對總承包公司和項目法人負責。有助于強化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過程的延續性,有助于及時發現在工程建設推進過程中工程造價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將信息和改進措施的效果及時向項目法人反饋。
圖1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資料及數據傳遞體系
3.5 關注前期決策和設計等重點環節, 提高工程造價管理的質量
投資估算是項目投資決策階段的主要造價文件, 是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決策階段各項技術經濟決策,如建設標準水平的確定、建設地點的選擇、工藝的比選、設備的選用等, 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的高低。承擔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造價工程師一方面應做好投資估算指標的收集工作。估算指標是編制投資估算的主要依據, 既要注重歷史數據的收集,又要根據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和工程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數據進行及時地修正,充分體現指標的現實性、實用性、全面性。另一方面, 投資估算的編制應全面考慮,合理估算, 充分考慮項目建設過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與風險, 并提出應對及防范的措施, 避免高估冒算,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完成后, 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就在于設計。西方一些國家分析, 設計費一般不足建設工程全部費用的1%,但正是由于這少于1%的費用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達到75 %以上。設計質量對整個工程建設的效益至關重要。采用限額設計能夠確保在批準的概算基礎上完成施工圖設計, 而且還可以避免項目漏項或使用功能不合理而造成施工階段修改設計甚至工程返工等現象。設計階段的限額設計方法是正確處理好技術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加強工程造價管理的關鍵。
總結
隨著我國未來建筑工程的大力發展,建設工程造價全過程的管理必然是發展趨勢,所謂的工程項目造價全過程的管理,實際上就是為了使工程投資的經濟指標和質量技術指標二者達到最大化目標,從動態的全方位視角把握整個造價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建設資金的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 霍映紅,李守才.加強工程造價管理的幾點思考[J] .山西建筑, 2007, 33(27):260-261 .
[2] 沈杰.工程造價管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