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強度、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是混凝土質量的三大要求,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材料配合比、其拌制、其運輸等各環節都會影響混凝土最終質量的形成,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每一環節質量是房屋建筑質量的基礎保證。本文從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意義入手,闡述了混凝土質量控制的基本環節,并提出施工管理的要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
隨著土地的緊張及進一步充分發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高層建筑正在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體。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建筑在現代工程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對結構的完整性和使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較大的影響。由于高層建筑相對施工周期長,混凝土澆筑量大,工程質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在提高施工質量的時候,應該重視對混凝土的管理工作,加強對原材料的管理, 對質量進行嚴格控制, 使用科學的比例使施工質量得到提高,重視養護、澆筑和輸送等工作,最終使整個施工質量得到提高。
1 建筑材料的選擇應符合標準
1.1 關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水的質量要求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水的質量要求有以下幾方面: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拌制和養護中,沒有經過處理的沼澤水、污水以及工業廢水都不能用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中;對于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的混凝土工程中,都不能使用海水;可以使用在混凝土的拌制和養護中的水是可以飲用的水。
1.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水泥質量控制
水泥是屬于混凝土應用材料的首選, 目前我國的水泥品種有很多,按照水泥的用途和性能劃分為以下三種:特種水泥、專用水泥和通用水泥。其中通用水泥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以及復合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硅酸鹽水泥。在施工中使用水泥的時候必須要區分水泥的品種以及水泥的強度等級,并且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據工程的情況合理的、有效的使用所選水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質量,還可以節約資源。在水泥施工的過程中需注意以幾方面:做好水泥資源的有效
利用,避免水泥資源的浪費,注重環境的保護;對于水泥的庫房,應設立排水通道,做好通風措施,確保水泥庫房的干燥;水泥的運輸和儲藏的過程中,要注意防水和防潮,如果已經受潮了的,已經結塊了的水泥,要先及時的處理并且重新檢驗,等待合格了以后才可以再利用;當水泥已經運輸到工地的時候,需按照水泥的品種、強度等級、出廠批號以及生產的廠家,按照這些標識進行分類儲藏到有明顯標志的水泥庫房中。
1.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的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成分中,最基本的成分就是砂石骨料,通常1m3的混凝土需要1.5m3的松散砂石骨料,因此,對于混凝士用量大的建筑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也就會很大。在建筑工程中,骨料的質量好與壞都直接影響到了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的要求以及水泥的用量,最后也就會影響到土木建筑物的質量和造價。所
以,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中,要求嚴格選用砂石骨料的品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選擇砂石骨料:研究砂石骨料的儲量、雜質的含量、物理力學的指標、砂石骨料的開采、存儲以及加工等各個環節的考慮。例如:天然骨料、人工骨料等都是適合選用的砂石骨料。
2 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澆筑是混凝土重要施工工序之一,對混凝土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澆筑是按照一次到頂的澆筑原則進行,在澆筑過程中,不能為了追求最大的坍落度而往混凝土中注入過量的水,這在施工中是嚴格禁止的,擅自增加用水量會導致混凝土的強度減弱,導致混凝土的質量不合乎施工的
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要退回攪拌站進行重新加工。在澆筑過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厚度及上下層澆筑的間隔。
3 混凝土振搗
澆筑后的混凝土應及時振搗,以實現入模后的混凝土及時充滿每個角落,使拌合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振搗分為人工和機械振搗,只有當采用塑性混凝土或缺少機械或工程量較小的情況下方可采用人工振搗;當前多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開動振搗棒后應手握棒體上端軟軸膠管快速插入混凝土內部,振
搗過程中應上下小幅度抽動振搗棒,一般同一部位振搗時間控制在20~30s,最終以表面無氣泡冒出,無顯著下沉并表面泛漿或水平為宜;振搗過程中應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插點應均勻排列、逐點移動并按照順序進行,避免出現漏振現象,各點的移動半徑應不超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在靠近模板部位應不超過
200mm,插入振搗棒時應保證其插入下層混凝土內50~100mm 以免兩層間出現縫隙;若采用平板振搗器則應控制其移動間距,保證平板能夠覆蓋已經真實的部分的邊緣。
4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完成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期間應保證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一般在澆筑后12h則應開始養護,養護時間應能滿足混凝土硬化和強度增長的需要,整個養護期間應保證其溫度和濕度,一般采用在表面覆蓋濕潤草簾并灑水養護,寒冷季節施工則應設置保溫措施以防寒潮損傷混凝土,一般養護時間不少于
14d。
5 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裂縫是最常出現的質量問題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和施工人員、施工環境、技術手段及機械工具等因素有關。對于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首先是施工人員在混凝土澆筑后進行及時的灑水養護,增加環境濕度;其次是在滿足和易性及可泵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小混凝土出機塌落度,降低砂率并嚴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沉降裂縫主要是由混凝土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因此,要預防沉降裂縫,必須要保證混凝土的均質性, 必須實現高強度的攪拌和密實的振搗,避免漏振、離析等現象的發生,禁止向混凝土中隨意加水。另外,可以通過降低混凝土發熱量,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避免混凝土吸收外部環境熱量等方法減少溫度應力裂縫發生的可能性。 為此,一般在環境溫度較低的早上或晚上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運輸工具、泵送管路等常設置在陰涼處,避免暴曬,防止混凝土升溫;必要時可埋設冷卻水管,利用冷水為混凝土降溫;及時有效地進行混凝土養護,盡量長時間地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和濕度,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十四天,以增強其抵抗外界應力的強度,抑制溫度 裂縫的產生。
控制施工工藝裂縫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對模板施工的過程管理予以加強,以確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在振搗過程中,派專人進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現象發生,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允許值時方能拆模。二是加強對混凝土成品的保護。 澆筑之后的混凝土在達到應有強度之前禁止上人。
三是采用正確的振搗方式和適宜的振搗時間。 應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間及坡頂三處進行三道振搗,振搗器的插入點應盡量均勻,以行列式等方式進行均勻移動,避免漏振。振搗棒要快插慢拔,振搗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振搗時間過長,易導致浮漿現象,時間過短,混凝土不均勻。
6 結束語
總之,房屋建筑質量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并且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 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有很多客觀因素, 但是,只要在施工中加強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控制, 就能及時的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增強監理和質檢人員責任心,一些混凝土中常見問題就能盡可能的避免。
參考文獻:
[1]劉建生.談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4.6.
[2] 林正慶 . 試論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J]. 門窗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