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建筑”是在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的背景下出現的,是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不破壞生態環境平衡,盡可能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給人們健康、優質的生活空間,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綠色施工”的本質是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必須要使用先進的技術及科學嚴謹的管理方案來進行,降低能源損耗,全面落實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政策,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因此對綠色建筑住宅建筑施工技術要點進行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建筑工程;綠色施工;生態環境;環保
前言
建筑工程中綠色施工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中的一種有效體現,其原則是環保優先,核心是對資源的高效利用,盡可能地降低損耗,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環保等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綠色施工是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工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實現施工建設的降耗、環保及增效效果,但是綠色施工并不是獨立于傳統施工外的一項新的技術,其關系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他的實現可最大化地節省能源、資源,降低污染排放,其滿足工程建設且符合綠色施工的要求。
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框架結構,除商鋪二層其余主體四層加閣樓層,總建筑面積23700㎡。節能設計包括外墻墻體材料為混凝土復合保溫砌塊,內墻墻體材料為煤矸石空心砌塊。屋面水泥爐渣找坡層及自粘型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等。
2、自保溫墻體施工
2.1 砌體施工
保溫砌塊應采用專用砌筑砂漿砌筑;宜采用導熱系數較小的專用砌筑砂漿砌筑,否則應在水平灰縫處采用EPS 板等保溫材料隔斷,隔斷材料的設置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砌體砌筑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空隙,至少間隔15d 后再補砌,補砌采用砌塊(磚)斜砌擠緊,其傾斜角度宜為60°。補砌時,砌筑砂漿應飽滿,對雙側豎縫用高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嵌填密實。同時,門窗洞兩側應保證平直在墻上留置臨時施工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度不應超過1m。砌體孔洞或孔槽周邊應采取可靠的防裂、防滲措施。孔洞或孔槽間隙應先用砂漿分層填實,孔洞應填充保溫材料,并用抗裂砂漿和熱鍍鋅電焊鋼絲網加強。后置型保溫砌塊墻體主規格砌塊按設計要求1/2 對孔錯縫反砌,應保證擬澆注發泡保溫材料的孔洞上下一列列對齊,端部配塊應先灌注保溫材料后再砌筑。
2.2 冷橋保溫施工
發泡水泥板鋪貼之前應清除表面浮塵,施工應在基層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前應根據建筑實際尺寸進行排板設計,按照排板設計進行劃線分格。在外門窗洞口及伸縮縫、裝飾線處彈水平、垂直控制線。施工時應優先選用主規格發泡水泥板,主規格保溫板尺寸為300mm×300mm,輔助規格保溫板或局部不規則處可現場裁剪,尺寸允許偏差為±2mm。同時,還應采用專用粘貼砂漿粘貼,砂漿應按規定的配合比配制,隨用隨配,并注意防曬、避風,配好的砂漿存放時間不宜超過2h;粘貼前保溫板不得澆水浸濕。在發泡水泥板大面積鋪貼結束后,視氣候條件24~48h后,進行抹面砂漿的施工。抹面砂漿施工時,同時在檐口、窗臺、窗楣、雨篷、陽臺、壓頂以及凸出墻面的頂面做出坡度,下面應做出滴水槽或滴水線。此外,網布施工應用鐵抹子將抹面砂漿粉刷到發泡水泥板上,厚度應控制在3~5mm,先用大杠刮平,再用塑料抹子搓平,隨即用鐵抹子將事先剪好的網布壓入抹面砂漿表面,網布平面之間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陰陽角處的搭接應小于200mm,鋪設要平整無褶皺。錨固件錨固應在第一遍抹面砂漿初凝時進行,使用電鉆在發泡水泥板的角縫處打孔,將錨固件插入孔中并將塑料圓盤的平面擰壓到抹面砂漿中,錨栓固定后抹第二遍抹面砂漿,第二遍抹面砂漿厚度應控制在2~3mm。
3、屋面工程
屋面現澆結構完成后,將屋面結構層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凸出基層上的砂漿、灰渣剔除,清掃干凈用水沖洗。根據標高控制線,找好排水坡2%,按線貼餅,灰餅間距為1.5m,灰餅尺寸為50mm×50mm,在女兒墻上彈出控制線。同時,水泥砂漿鋪設時應先清除基層表面積水,均勻刷素水泥漿一道,要反復刷掃,以便將基層未清理干凈的灰塵包裹在其中,使其與基層充分粘接。隨掃隨鋪水泥砂漿,用木桿沿兩邊沖筋刮平,木抹子壓實、抹光。砂漿稠度應控制在7㎝左右,不得有漏壓。
3.1 BAC 改性瀝青防水層
施工前應準備齊全各種材料,同時嚴把質量關。鋪設前應檢查基層的質量,表面應平整、牢固,不得有起砂、空鼓等缺陷。陰陽角應做成圓弧狀或鈍角,同時表面應潔凈、干燥,穿過墻面、屋面的預埋管道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并驗收合格。卷材防水層施工質量應符合標準。
3.2 屋面保溫層
本工程屋面保溫層為35 厚擠塑保溫板,保溫層塊體施工時基層應平整、干凈、干燥、塊料不得破碎、缺棱掉角鋪設時缺角掉棱破碎不齊的,應鋸平鋪實。施工時,應找平,拉線僅靠基層表面鋪平墊實,表面應與相鄰兩板高度一致。同時,保溫層鋪設完成后應隨時鋪設水泥砂漿找平層,在保溫層上行走或用推車運輸材料時,應鋪設腳手板。保溫層鋪設時應設置縱橫相通的排氣道,應與找坡層排氣道相互貫通,不能堵塞,排氣道間距不宜大于6m,并設塑料排氣孔做法及要求詳見具體設計要求。
3.3 剛性防水層
首先綁扎鋼筋網,間距150mm 雙向單層,根據預留分倉縫的位置進行下料、綁扎設置定位件,鋼筋網設在混凝土中部偏上位置,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注。分倉縫的留置一般設置在板的支承端,屋面轉折處或現澆板的支座處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每個分隔板塊以20~30㎡為宜,縱橫分倉縫內嵌填建筑防水瀝青油膏密封,然后鋪貼防水卷材。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措施
4.1 材料節約規劃與管理
圖紙會審時,應根據地質、氣候、居民生活習慣等提出各種優化方案,在保證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工程量較小、速度快、對原地表地貌破壞較小、施工簡易的施工方案,盡量選用能夠就地取材、環保低廉、壽命較長的材料。加強材料計劃管理,在項目施工前,根據優化的方案,準確提供出所用材料計劃,并根據施工進度確定進場時間。按計劃分批進場材料,現場所進的各種材料總量如無特殊情況不能大于總材料計劃。此外,還應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杜絕施工過程中的浪費,使實際材料損耗率小于定額損耗率。加強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控制,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在搬運時輕拿輕放,模板、木方嚴格按照配模方案施工,嚴禁隨意切割;鋼管扣件等周轉材料及時收回并維修好,以便再次使用。
4.2 主體結構用消耗材料的控制
主體結構施工中,重點控制鋼筋、混凝土、鐵釘、鋼筋綁扎絲、砌塊、砂漿等消耗材料的損耗。
4.2.1 鋼筋消耗量的控制
鋼筋下料前,繪制詳細的下料清單,清單內除標明鋼等筋長度、支數等外,還需要將同直徑鋼筋的下料長度在不同構件中比較,在保證質量、滿足規范及圖集要求的前提下,將某種構件鋼筋下料后的邊角料用到其他構件中,避免過多廢料出現。同時根據鋼筋計算下料的長度情況,合理選用12m 鋼筋,減小鋼筋配料的損耗;鋼筋直徑≥16 的采用連接機械連接,避免鋼筋搭接而額外多用材料。加強質量控制,所有料單必須經審核后方能使用,避免錯誤下料;現場綁扎時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加強過程巡查,發現有誤立即整改,避免返工廢料。
4.2.2 混凝土消耗量的控制
加強混凝土供應的管理,根據計劃方量控制混凝土供應量,先按照計劃數的80%供料,剩余20%采用逐車控制,避免混凝土超供浪費。砌塊進場前預先劃定專用存放場地,避免材料二次搬運造成損耗;材料卸車及施工時輕拿輕放,盡量避免斷磚,材料堆放高度不要超過2m,以防傾倒。
5、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建設規模在不斷擴大,人們在施工生產中產生的廢氣、污水、煙塵、廢棄物等,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人類污染了環境,被污染了的環境反過來又危害人類,最終制約了社會的發展。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作為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的建筑業,必須發展綠色建筑,改變當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承擔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對此,在施工中要對環境加以保護,減少施工污染,并倡導節能技術的應用,從而保證在文明施工的同時可以達到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標準。
參考文獻:
[1]余丁倪.淺議綠色建筑施工技術研究.科學技術,2012(14):10.
[2]廖晨.淺談綠色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措施.中國科技博覽,2012(85):133.
[3]劉恒.探討基于環保理念的建筑工程技術與質量控制.城市發展,2010(02):14.
[4]蔡玉林.探討綠色環保節能施工技術的應用.城市建筑,2011(7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