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質量監督角度分析了當前市政道路水泥碎石穩定土基層質量要求、質量通病與控制,提出了從市場準入和工程招投標方案策劃來加強工程質量設想。
關鍵詞:市政道路;水泥碎石穩定層;質量控制
基層是道路結構的主要承重層,由于水泥碎石穩定土基層具有強度高、水穩性較好、易操作、抗疲勞能力強、遠期成本底、半剛性等特性,目前市政道路基層廣泛采用水泥碎石穩定土基層,即在級配碎石和石粉中摻入適量的水泥和水,經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壓實和養生后,當其抗壓強度符合規定要求時形成的水泥穩定土。但市政類施工驗收規范中目前尚沒有詳細闡述水泥碎石穩定層相關的要求。本文結合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監督實踐,提出水泥碎石穩定層的質量控制要求,以供借鑒。
1 水泥碎石穩定層質量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碎石穩定層的質量要求可參照CJJ1-90《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中碎石和石灰土類基層的內容,并結合交通部門水泥穩定層的技術要求。總體上說,水泥碎石穩定層要求表面必須堅實,而且要平整,不允許有坑洼的地方,也不能出現浮石或者粗細料聚集在一起的現象,如果利用的壓路機超過12噸,那么在其對穩定層碾壓之后,出現的輪跡不能超過5毫米,穩定層表面也不允許有浮土和脫皮,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注意接茬平整,還要保持接茬穩定。在具體的道路施工時,水泥碎石穩定層的某些細節是可以出現偏差的,但是不能超過規定的標準。相關的文件規定,在應用水泥碎石穩定層時,應該有相關的配合比報告,還要具有無側限強度報告,并且要求無側限強度應該在7天或以上,如果設計還有其他的要求,相關人員還要將頂面彎沉值測量出來。
我國現在使用的水泥碎石穩定層標準總體上都達到質量控制的要求,但是有些細節的地方很是很容易出現問題,成為水泥碎石材料的穩定層通病。比如,標準中并沒有考慮到城市中的很多人行道路下面有很多的管線,在對其進行施工時,是不應該利用大型機械碾壓的,否則會給管道造成損壞,但是因為標準中并沒有提及針對這樣的路況應該如今進行施工,所以,該路段的水泥碎石穩定層質量就很難控制;另外,標準并沒有對與水泥砂石穩定層質量控制相關的其他工程進行有效的說明,只是單純的對該材料的穩定層進行規定,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因為要估計到其他工程,所以根本不能實現標準中規定的質量控制。
2 質量通病及控制
市政道路水泥穩定土施工中較多出現下列通病:
2.1 基層壓實度和強度不到位
抗壓強度低,壓實度不足。經實地查勘分析發現,主要原因是:①壓路機壓實不到位;②含水量偏低;③夏季運輸或混合料堆放時間過長導致表皮脫水,局部區域強度不足;④水泥劑量不足和級配不合理;⑤水泥終凝前未及時碾壓.應嚴格控制壓路機噸位、碾壓工藝、碾壓遍數、混合料含水量和水泥用量,加水拌和到碾壓成型的延遲時間最好不超過2h,并短于水泥終凝時間。
2.2 平整度不佳、高程不符,貼補薄層
主要原因有:①虛鋪厚度控制不準,整平工作不夠精細,攤鋪設備不到位;②混合料含水量不一致;③混合料級配不勻;④壓路機碾壓不均勻。施工中發現平整度不佳、高程不符時,一些施工隊往往采用貼補薄層。薄層貼補容易脫落和被推移,也容易被壓碎和產生唧漿現象,導致面層破壞。因此,首先應做到混合料級配均勻、運輸不脫水;其次在施工中應派專人跟機找平、清除粗細料離析現象,提高攤鋪和碾壓工藝水平,做到虛鋪和壓實厚薄均勻,嚴禁壓路機在基層剛成型或施工半成品上掉頭和急剎;若需找補時,應在混合料碾壓1~2遍時及時找補,先將低洼處的混合料刨松、濕潤,再進行添補整平壓實至無明顯輪跡。
2.3 養護不規范、及時
混合料中的粘接料水泥是一種水硬性化合物,如不及時灑水養護,會影響混合料的強度,不能達到預期的板體強度。養生期一般要求為七天,養生期間應封閉交通。不能封閉交通時,應在水泥碎石穩定層上做好覆蓋措施,并限制重型車輛通行,其它車輛的車速不應超過30km/ h。
2.4 原材料級配不佳、含泥量偏高、水泥劑量不準
水泥穩定基層這種結構對原材料要求較嚴,所用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并根據當地料源選擇質堅干凈的粒料。產生通病的主要原因有:①未根據設計要求做好級配試驗;②材料不合格,或混雜堆放;③計量不準,質量檢測人員未及時監測和調整;④攪拌時間過短,骨料不均勻;⑤偷工減料,減少水泥用量。級配不好會導致基層碾壓成型以后產生粗細料集中、松散、整體性差等質量問題,水泥計量不足會導致基層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結構和使用。因此,應嚴格把好材料關,對所用的碎石應預先按粒徑分級處理,并注意含泥量和最大粒徑的控制。
2.5 混合料過濕或過干
過濕或過干將會影響壓實度和強度。含水量過大還會在碾壓過程中出現扒縫或軟彈,碾壓后容易出現干縮裂縫。產生通病的主要原因有:①未做好級配試驗;②未根據材料含水量調整加水數量;③計量不準,質量檢測人員未及時監測和調整;④攪拌時間過短,含水不均勻;⑤雨天施工。施工中應注意原材料的潮濕情況,并注意氣候變化,雨天應停止施工,做好成品保護。若是夏季施工,高溫天氣混合料堆也會導致水量損失,應隨拌隨用,若從攪拌站出料運輸到現場施工時間較長,應適當增加混合料含水量。
3 外部因素對施工的影響
在市政道路工程基層的施工中較普遍地存在上述質量通病,這些通病除了施工監理單位對水泥碎石穩定層質量要求不夠明確或未能嚴格按要求進行施工,從業人員技術素質和責任性不強,監理單位未能嚴格按有關技術標準進行監理等等因素外,還有工程招標中道路分段過小的問題。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招標中一般采用分段招標,即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承攬一段道路,包括路基和路面工程,但往往一個標段長度偏短。由此在路基工程中引出一系列的問題:碎石、石屑等原材料供應方增多,質量良莠不齊。作業班組增多,操作人員水平參差不一。大型機械設備不到位,如拌和機小型破舊、無攤鋪機半剛性只得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攤鋪、甚至無自備壓路機出現人為縮短壓實時間等問題。個別標段甚至出現施工企業直接轉給“包工頭”,公司根本不對其進行質量控制的現象。導致質量控制出現點多面廣的局面,極易分散施工、監理、質監等單位質量監控力度,無法在所有的點面上全數到位。
因此,在工程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招投標方案策劃中,盡可能地拉長每個施工作業段的長度,使得工程在施工實施階段能形成專業化、集團化。體現在具體的措施中,對不能很好履行質量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應將其與資質資格審批結合起來,與市場準入結合起來,并將其納入不良行為管理.同時可以培育大型的集中拌和站場,使半剛性混合料逐漸過渡到商品化;應積極提倡采用攤鋪機攤鋪半剛性料,甚至在招標文件中予以明確。加大現場作業人員技術培訓教育;監理、質監人員加大對違規作業的檢查查處力度,嚴格督促施工器具的到位。
參考文獻:
[1]溫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與質量控制[J].中國西部科技,2005(06)
[2]冷冰峰.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的圖紙變更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05(07)
[3]聶振海.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及監理[J].建設監理,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