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提升,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隨之增長,現在不僅僅局限于居住的環境,還要注重生活中周邊環境的好壞。對于園林工程而言,其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它講究的是視覺美感以及精神美感。現代園林景觀建設主要分為大型商業廣場硬質景觀、住宅小區園林景觀、公共綠地景觀改造幾個大的方向,本文筆者結合多年施工經驗就幾類景觀工程的特點進行了闡述,并提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園林工程;景觀施工;方法
一、住宅小區園景觀施工方法
在住宅小區園林景觀施工過程中,由于景觀施工區域分布于建筑群周邊,所以這一園林景觀工程的特點是以功能性園路為施工主體,施工過程中往往以各棟建筑之間園路的施工推進作為項目進度控制主要控制點。根據房屋建筑工程固定的施工套路:樁基及基礎結構-主體結構(從下到上)-外墻施工(從上到下)-腳手架卸落,景觀工程應把入戶口園路的施工進度適當調后,并以入戶口園路與園區支路的交接處作為施工節點,在施工中后期重點質控。由于小區工程施工通道狹窄、各個專業施工單位材料、機具出入運輸頻繁,中后期市政單位進場后進行主道路施工期間會對道路進行區域性封閉,所以景觀項目應盡量在前期土方施工期間備足土方,并在綠化區域進行適當屯土的工作,以備房建單位腳手架卸落后,原腳手架搭設區域、入戶口區域以及各處邊角位置的土方回填需要。此類工程土方施工順序應遵循從里到外、流水開展的原則,以適應小區工程園路狹長、位置分散的特點。景觀施工單位需要根據不同樓棟建筑施工進展,場地清理移交順序,依次進行基礎土方回填、園路各結構層施工工作,同時保持各處流水作業的均衡和連續。由于入戶口通道是施工中后期在房建腳手架卸落后才開始施工的,此處回填的基礎土方與初期完成的園路沉降條件是不同的,入戶口通道與園路交接處的銜接需要進行特殊處理,比較常見的有灰土改良方法、墊層植筋方法、不做處理方法以及灌水預浸方法,實踐中,前三者效果都不理想,灰土改良雖然增加了基礎土方整體性,但是往往會污染綠化地,使得周邊植物生長不良,而且石灰土現場拌合困難,石灰摻量也不易控制,使的施工質量不易保證;墊層植筋效果很好,方法是在入戶口園路墊層中增加鋼筋網片,兩端分別植入房屋結構側緣以及支路墊層中,這種方法施工質量比較可靠但是不夠經濟;不作處理,自然會導致后回填區域土方沉降過大,使得入戶口園路開裂甚至塌陷,到頭來還需再返工,也是不經濟的做法;相比而言灌水預浸的方法往往是比較經濟實惠的,處理效果也較為理想,入戶口管線施工單位工作完成后往往留下大量的坑槽,施工專業隊伍往往對于回填工作草草了事,留下了很多松填土方,作為景觀施工單位應該及時消除這些隱患,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對入戶口坑槽部位進行灌水預浸6-10h,能有效的使土壤遇水自沉,達到自然密實度最佳狀態,對于入戶口這樣的只有行人通過的區域使用這種方法處理土基是很理想的處理方法,而且經過實踐證明,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二、大型公共綠地景觀改造方法
對于大型公共綠地景觀改造工程,內容是復雜多變的,經常性是政府資金項目,不僅改造規模大,而且往往要求見效快、品質高,對于這類工程的施工方法往往需要結合環境因素綜合考慮。作為施工單位首先自然是要做到按圖施工,如果工程工期較緊,設計單位往往會結合原有道路體系進行設計,在平面布置上以增加景觀節點為主要設計思路,對于地形土方往往不會做大范圍調整。對于這類工程施工單位僅需做到對原有道路體系面層做翻新,不必考慮原有路基的質量問題,是比較理想的施工方案。對于某些原有建(構)筑物拆除改建綠地的項目應注意綠地堆坡造型要符合周邊環境特點,并考慮綠地造型完成后,對周邊景觀視線的隔離作用,并結合區域內地表排水的需求綜合考慮施工方案。對于一些改造范圍很大,土方調整工程量巨大,并且要求在深層回填土上重建道路體系的工程,應重點結合工期進行施工方案設計。施工前需要根據道路分層回填碾壓的要求,結合施工場地條件、施工機械臺班產量著重進行工期以及施工方案可行性研究,必要時可以輔以毛石、級配碎石換填基礎土方的處理方法以滿足道路承載能力和工期要求的雙重需要。
1.人造小型湖施工方法
在大型景區環境改造工程中常見有人工改造小型湖體的建設項目,并常常伴隨著景觀棧道、親水平臺的類似景觀節點。由于此類項目的結構體系多半會伸入湖體,因此基礎結構應提前進行施工。由于岸上的承載力條件與湖體底部是不同的,應格外重視對湖體底部基礎結構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防止沉降不均導致結構開裂,設計單位首先會針對構筑物自重、設計載重以及勘查報告的湖底土壤自身特點進行方案的設計,入湖不遠的小型挑臺或親水平臺將適當增加基礎結構平面尺寸以及入土深土來確保承載力達到要求,對于伸入湖體一定長度的水上棧道項目,或者湖底淤泥較厚的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情況,應該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施打摩擦型樁以增加承載力,以達到基礎受力要求。湖體邊坡防護是另一個質量控制要點,湖體土坡駁岸工程遇到雨天會導致駁岸土方遇水下沉,不斷流向湖里,駁岸上新栽的植物根系也未能充分展開,不能很好起到邊坡防護的作用,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圍繞湖體一圈在常水位以上5-10cm處施打一圈長度為60-80cm的駁岸護坡樁,樁頭高處坡面8-12cm,選擇小型杉木樁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景觀效果也會顯得格外精致。
2.石材面層鋪貼方法
關于石材面層的鋪貼質量控制,由于影響因素較多,常常是多個環節的質量控制過程。根據施工規范要求,石材面層的施工質量主要體現在平整度方面,但是對于園林景觀工程來說觀感質量要求顯然與平整度控制要求同樣重要。石材面層施工質量主要還是取決于原材料質量把控、標高控制、施工隊伍自身經驗以及成品保護管理四個方面的控制結果,其中施工隊伍的施工經驗往往是最主要的因素。在石材把控方面主要是針對進場材料的驗收,應有嚴格的質量把控原則,針對花白瑕疵料應嚴格拒收,對于面層處理不符合要求的、下料尺寸不準確的、材料包裝運輸不善導致破邊缺角的,作為施工管理人員應有二次加工的心理準備,并對材料供貨商充分落實詳細質量要求并提出嚴正交涉,必要時更換供貨商以解決此類質量問題;對于標高控制,應重點控制試拼試排環節的質量,嚴格根據標高控制樁帶線控制,對于地面與立面交接位置、臺階陰角位置應注意適當抬高,避免日后雨季積水,影響感觀質量,園路鋪裝應先試排兩側的路沿板塊,并根據路沿高度微微起拱鋪設路面,以避免日后園路中間雨水積累;施工隊伍的工作經驗在石材鋪貼作業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好的施工隊伍能注意到石材鋪貼中各種質量隱患并自動糾正,例如:干硬性水泥砂漿結合層的配比調整、密度厚度調整、鋪裝石材的縫隙處理、邊邊角角的空隙填補、倒邊倒角施工慣例、石材切割機的熟練操作、鋪貼相鄰石材用方整墊木整體下錘敲實以保證整體平整度等等細節都會處理的很好,很大程度上提高鋪貼整體質量,并且有很強的自我成品保護意識,這是需要在施工過程中不斷的去探索和積累的,所以選擇有經驗的施工隊伍非常必要。對于水景區域石材的施工質量控制主要在于對反堿現象的預控處理,主要控制點有石材背面、側面涂刷反堿劑和采用環氧砂漿結合層施工兩個環節,控制重點應是第一個環節,控制難度也較大。首先需要保證采購的反堿劑的質量必須合格,涂刷過程應注意要涂刷均勻不能有遺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涂刷2-3遍為最佳,結合環氧砂漿進行施工效果才能合格。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一代又一代新技術、新工藝的產生,現代園林景觀將不斷向前發展,作為園林工作者應該勇于開拓創新、接受挑戰,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學習和積累,將所學靈活運用的日常工作中去,為城市建設現代園林的建設工作盡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