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生產管理不但關系到了國家的財產安全、單位的經濟效益以及單位員工的身體安全和健康,還為社會的發展與穩定提供非常有力的幫助,所以說加強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地質行業。筆者從事地質行業二十余年,對地質勘探行業中的安全問題感受頗深。如何有效地加強勘探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地勘單位的從業人員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地質勘探;安全;管理
我國地質勘探行業存在諸多安全生產問題,比如說安全生產管理所實行的制度不夠完整,而且落實不全面;主管部門以及監管部門所做的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等。本文針對我國地質勘探現狀,從發展方向、資金投入、人力資源等方面對我國地質勘探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
1.地質勘探行業安全生產現狀
地質勘探行業是指為滿足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需要,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礦產資源保障和堅實地質基礎支撐,專門從事對地質情況進行勘查、調查研究活動的部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地質勘探工作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就體現了出來,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顯現出地質勘探的重要性。地質勘探行業主要危險源有:自然災害、地理環境、動植物、機械電氣、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物品、爆破工程、高空作業、起重工程、輻射源、交通運輸等。其安全隱患及安全事故在所難免。雖然地質勘探行業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勘探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除了會造成很多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外,也會致使工程質量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工程報廢。
2.地質勘探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2.1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
有一些單位,沒有有效地建立起行業或者是國家規定的安全生產基本規章制度,也沒有對本單位由于新技術、新形勢所帶來的各種新的安全問題進行及時的更新或者是補充修改,特別是體制改革以來,有中央管理地質勘探單位和屬地化管理地質勘探單位,而民營地質勘探單位也正在不斷發展。一段時間內,行業主管部門不明確,出現體制管理漏洞[1]。
2.2地質勘探人力資源的短缺
地質勘探人員的最主要來源為地質類高校或地質類專業的學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兩低一差”(社會地位低、經濟待遇低、野外工作條件差)的現狀,使得近年來地質類專業的招生和基層地質類單位人員供給不足。隨著老一代地質勘探人員逐漸退出崗位,地質勘探行業的人力資源的需求和供給嚴重不平衡,基層單位人力資源短缺問題相當嚴重,很多地方已經出現沒有后備人員,造成許多地質勘探項目無法正常開展[2]。由于地質勘探工作流動性大,條件艱苦,加之政策性調整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員的斷檔問題。雖然,我國大部分地質勘探單位屬于國家事業單位,但是走的是企業的路子,個人勞動報酬和本人的勞動貢獻不成正比,在行業工資標準不斷提高的同時,不少地質勘探單位調資卻無法兌現。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低同時又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必然導致地質勘探專業人力資源的匱乏。
2.3安全生產責任不明確
地勘單位實行承包以后,一些單位以包代管,將安全責任轉嫁到承包人身上,對事故隱患視而不見。平時不抓安全生產,出了事故推卸責任,這是很多單位常常出現的問題。
2.4部門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些地勘單位對安全生產工作缺乏思想認識,不能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落到實處,安全管理行為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或會議上,盡管認識到安全工作很重要,但卻沒有具體的預防管理措施,大多數的安全檢查都是走過場。地質勘探行業涉及海、陸、空及地下多維空間交叉作業,工作流動分散,施工環境千差萬別,危險源災害類型繁多。但是安全監管機構常常不能充分的認識其特殊性,加之缺少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導致了在一段時期之內地質勘探行業沒有進行安全監督管理。
3.對地質勘探現階段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建立健全的安全監管機制,加強行業規范管理
提高對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安全監督機構的機制、體制建設的監督力度,進一步的將安全監督機構的工作職責以及法律地位明確。
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落實各單位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任制度。充分運用行政手段約束生產單位領導人員的安全管理行為,建立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獎優罰劣,引起全員對安全生產的共鳴。
行業主管部門應隨時監督各地勘單位的規范生產,提高進入地勘行業的門檻,尤其應規定合理的人員工資及野外工作待遇,對不能達標的單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或警告或整改,從制度、管理上來確保地勘單位技術隊伍的穩定。
3.2在地質勘探實施環節抓好安全管理
要將各項制度規章和管理切實應用到生產環節。首先要加大地質勘探的投入,對勘探現場進行科學的安全管理布局。在實施勘探前應對勘探地點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和了解,熟悉和適應作業環境。在具體勘探階段務必保證一切按照行業標準和安全管理規范進行操作,防止由于設備或人為失誤引起的安全事故。一旦出現極端天氣或人為不可控因素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保證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后續工作。及時調查處理安全生產事故,地質勘探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應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要求,按分級負責的原則,及時逐級上報,事故單位要及時組織現場應急救援,要有高度負責的精神,同時要積極協助配合事故調查組的調查,堅持實事求是、嚴謹細致作風,扎扎實實搞好事故調查。
3.3加強三級安全教育
在我國地質勘探人力資源方面“,兩低一差”成為影響我國地質勘探人力資源供給的主要因素,其中經濟待遇低成為了影響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堅持做好全員安全教育,三級安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教育要做到100%。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要結合工程性質和專業技術特點進行,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業務能力也是安全生產培訓的主要任務。對參加培訓的人員要嚴格考核,合格者申領上崗證書。企業要提高安全監督人員的待遇,提高隊伍凝聚力,優化隊伍整體素質,對安全監督員要實行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安全監督的技術水平,迎接新技術、新知識的挑戰。對新增加安全專職人員,要嚴格把關,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3.4培育安全文化氛圍和開展野外自救能力訓練
在發展建設安全文化的過程中,要樹立“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觀念,加強安全意識,從思想根源上發展先進的安全文化。隨著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的發展,科學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還需要一個很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來促使各種安全因素發揮作用,最終實現安全生產生活目標。安全文化建設可以在深層次影響地質勘探職工的觀念與態度。地質勘探行業條件艱苦,工作枯燥,安全文化培育需要有創新,研究、規劃和建立一些安全文化氣氛濃、藝術性較強、員工喜聞樂見、有益于人們增強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的宣傳標志、藝術作品,開展各種有益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文娛體育活動,逐步形成企業安全文化的濃厚氛圍[3]。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工作要以人為本,以行為科學為依據,以文化為引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育宣傳活動,達到教育人、警示人、鼓舞人、激勵人的目的。
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并開展各種野外自救能力訓練,讓每一個野外工作人員都能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并助人脫困,從而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
4.結語
由于地質勘探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野外進行,受天氣、交通、通訊因素及人員、機械狀況等等條件的制約,其中的危險性可想而知。因此,我們主管部門及各地勘單位不僅要高度重視地質勘探生產中的安全性,從制度、實施、管理各個環節上嚴格把關,而且還要培養全員的安全意識及自救能力。總之,地質勘探中的安全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辛萍,牟秋穎,楊玉萍.加強地質勘探安全生產管理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18).
[2]韋慧晶.全省改善地質勘查外部環境座談會[J].青海國土經略,2010(1).
[3]史文婷,李衛娟.如何加強城市橋梁深基坑支護施工安全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1).
作者簡介:
吳迪,地質工程師,遼寧省有色地質局一0八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