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公共課作為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不僅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選修,其他專業的學生也需要選修,以便能夠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水平。但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實踐,教師模式也比較陳舊,所以計算機公共課開設的初衷并沒有實現。本文主要通過對傳統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弊端的介紹,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僅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弊端;改革建議
現如今,計算機已經走向了千家萬戶,人們對計算機都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但是我國依然缺少高素質的計算機人才,為此,各個院校都設立了計算機公共課程,以便能夠讓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懂得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但是因為受到教學方面的影響,使得該課程完全失去了價值,學生只是為了修滿學分而學習,而教師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教。尤其計算機公共課通常都是大課堂教學,人數非常多,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位學生,所以學生難以學到真知識。
一、傳統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弊端
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有所了解,同時懂得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知識,但是因為教學方面的原因,使得上述目標并沒有實現。再加之,計算機現如今已經進入到了千家萬戶,學生們公共課越來越失去了興趣,所以有必要對教學進行改革,以此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公共課的認識。傳統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弊端如下:
1、忽視實踐
計算機課程應該著重對學生的實踐性進行訓練,但是傳統的教學則側重的是應試教育,也就是說,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卷面成績,而不是其實踐能力。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時,教師主要是將講解考試內容,而剩下的內容通常是一筆帶過。學生們為了獲得高分數,同時是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只是是操作步驟也是依靠記憶。這種方式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考核,但是真正懂得操作的學生卻寥寥無幾。比如有一些學生不懂得如何來安裝計算機軟件,有些常用的辦公軟件也不會應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傳統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并不成功,學生難以學以致用,也正是如此,我國難以培養出優秀的計算機人才。
2、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有些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記,教師與學生缺乏必要的交流,教師只是將課堂上的任務完成之后,再無其他,學生在課堂上真正記到心中的知識少之又少。這種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氣氛十分壓抑,學生不愿意聽講,而實際上,教師也沒有講解的熱情,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學生則是為了修完學分,可以說,這種壓抑的氛圍,使得教師與學生都無法保持最佳狀態。外,教師在講解時,并沒有顧及到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有很多院校計算機公共課程,通常都是大課堂教學,這一課堂中既有不同專業,也有不同年級的學生,人數非常多。這種教學模式教師無法顧及到每個人,只能照顧大多數,而忽視學生的差異性。
3、教學考核機制不合理
首先,高校對于計算機公共課教師的考核機制不合理。一般學校都會以教師的科研能力作為評定職稱的標準,也就是說,只要教師在科研上有所成績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職稱,無關乎教學水平。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學校不重視也缺少計算機公共課的評估標準和激勵政策。長此以往,教師在教學方面缺少積極性,直接影響了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效果。
其次,在學生考核方面,一方面學校多以筆試方式考核忽視考核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針對某些專業的學生,高校提出學生畢業前需要通過計算機級別考試的要求,在這種高壓力的目標要求下,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無法提起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不利于計算機公共課真正教學目標的實現,獲取學分、證書取代了學到真正的計算機操作知識。
二、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策略
1、明確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技能為目標的教學目的
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為主要目的,而非完成學分或者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計算機公共課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選擇教學模式時,更要以這個目標為主要導向,在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他們不僅學習到理論,還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教師可以采取理論教學和上機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將計算機課堂轉移到機房中,一邊教授理論知識,一邊讓學生實踐,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能力,學會實際的操作,從真正意義上學會計算機。
2、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首先,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傳統的計算機公共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該課程的積極性不高,或者在學習時沒有足夠的信心。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參與課程學習和實踐操作的積極性。其次,高校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分層教學模式。通過將不同專業、不同計算機基礎水平的學生進行分類,然后按照適合于各個類別的教學方法實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高校在制定計算機公共課計劃時,就應當考核各個專業的特點,并為之配備合適的計算機課程,規避傳統教學中一鍋端的模式。
再次,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通過圖片演示、動畫設計等模式,提高計算機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指導性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指導,有效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教師可以通過任務教學法,通過課程設計等模式為學生提供更高的實際操作機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引導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機制
首先,高校對教師的考核必須要包含教學能力,并且建立與之配套的激勵政策,這樣對于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很有益處;其次,高校應當改革原有的以應試教育為導向的考核模式。高校應當將考核作為激勵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能的一種手段而不是評定學生的唯一標準,計算機公共課的考核必須要包含計算機操作技能,而不應當全部是理論知識考核。對于計算機等級考試,高校應當采取鼓勵但不強制的政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對傳統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弊端與改革建議進行研究十分必要,因為計算機技術作為先進的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力。我國雖然設有計算機公共課程,但是學生通過學習之后,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技能有所提高,很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提高,這不能不引起思考,由此筆者從教學方面對其進行了討論。
參考文獻:
[1] 龍達雅,李婧.計算機實驗教學模式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S1)
[2] 曹世華,沈惠惠,沈玲玲.網絡環境下多元化立體計算機文化課程教學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04)
[3] 許洋,張迪帆,楊洪敏,鄭雪瑤.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提高大學新生學習策略的調查與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4)
[4] 楊勇,梁律.計算機等級考試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引導及課程改革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7(35)
[5] 莫國莉,湯宗建,呂躍進.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思考——以成人高等教育為例[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