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主導者,其在經濟發展以及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以及林木種植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從目前林木播種育苗的現狀出發,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播種制度和對策,是時代賦予林業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從育苗的環境條件角度來看,育苗技術分為露天育苗以及室內育苗兩種,這兩種育苗方法對于技術的要求相對較低,在成本投入方面也就有一定的優越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文章從幾個方面對其進行了論述和研究,希望能夠為人們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林木;播種育苗;技術
引言
苗木的生長情況對于林業部門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對因素的制約,因此科學使用育苗技術,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方法。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全面掌握育苗的技術要點,相關部門和國家政府也需要對其給予大力支持,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積極引進新的技術,加強工作人員培訓,提高監管水平與管理力度。從而全面促進育苗工作的開展。具體的內容和方法如下。
1.育苗方式
1.1苗床育苗
1.1.1高床。規格:床面高出步道15~25cm,床面寬90~100cm,床面長度為10m,最長不超過50m,步道寬為50cm。優點:有良好的排水條件,通風透光性比較好,土溫也較高,增加了肥土層厚度,不僅有利于側方灌溉,而且床面也不易結板。缺點:做床和管理費工、灌溉費水。適用樹種:對土壤水分較敏感,既怕干旱又怕澇,因此要求種植排水良好的樹種,如油松、云杉。
1.1.2低床。規格:床面高出步道15~25cm,床面寬100~150cm,床面長度為10m,最長不超過50m,步道寬為40~50cm。優點:土壤保墑條件好、做床省工、灌溉省水。適于降水少、較干旱、雨季無積水的地區。缺點:灌溉后床面易板結,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排水,低床比高床費工。適用樹種:適用于大部分闊葉樹種及部分針葉樹種,如側柏、圓柏。
1.1.3平床。規格:原州區川區多采用平床進行苗木培育,一般采用開心式平床較多。先休整出寬2.3m、長10m的苗床,再在床面上開深20cm、寬30cm的縱水溝,在水溝兩側各1m的床面上育苗。床四周要修筑10~15cm的地埂,埂要拍光踏實,床面要求平、細、松、軟。優點:便于灌溉、利于土壤保墑、增加土壤通透性。缺點:排水不利、作業生產不便捷。適用樹種:針、闊葉樹均可育苗。
1.2大田育苗
1.2.1高壟。高壟除了具備高床的優點外,還具有苗木行距大、通風透光性好、苗木根系發達、質量高的優點。高壟的規格是:壟底寬為60~80cm,壟高為16~18cm。適用樹種同高床,即油松、云彬等。
2.整地
整地環節非常重要,工作人員需要在土質,排水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選擇水源豐富,運輸比較便利,光照以及自然條件都相對較好的位置作為育苗場地。地塊選好后要進行整地,整地的目的就是要把地塊整平耙細,清除地塊中的雜草雜物,做到土質松軟,基部堅實,并且地中沒有石塊、土坷垃等雜物;整地的同時要施加基肥,確保苗木生長所需養分及水分;在整地同時要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進行消毒,確保苗木及種子不受病蟲的侵害;上述步驟都完成以后,就可以打壟了,應打成南北向的床或壟,以確保通光通風
3.種子處理
3.1種子消毒。有3種藥劑可以對種子進行消毒:一是硫酸銅溶液。在播種或進行催芽處理之前先用濃度為0.3%~1%硫酸銅溶液浸種4~6h,然后撈出灘曬陰干即可;如果使用的濃度為3%的硫酸銅溶液,則只需浸種1h。二是高錳酸鉀溶液。在播種或進行催芽處理之前先用濃度為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min或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然后取出陰干。為了不對種子產生藥害,當胚根已突破種皮的催芽種子,就不再適宜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三是福爾馬林溶液。在播種前1~2d,使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即福爾馬林∶水為1∶260)進行浸種,時間為15~30min,取出后先密封2h,然后再將種子攤開陰干后立即播種。為了不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浸種消毒后的種子要立即播種,不宜久存[1-2]。
3.2種子催芽。種子催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方法有四種,分別為:浸種法;混沙埋藏法以及混雪埋藏法,還有去蠟去油法。具體做法:以花椒為例,其種子外部通常會有一層蠟質或者是油脂,那么將其投入70℃草木灰水或者是堿水中進行浸泡,浸泡的時間以水溫為主,水涼之后,將其取出后進行揉搓,從而達到取出其表面蠟質以及油脂的目的,在油脂或者蠟質取出之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將其放入涼水中浸泡兩到三個小時,使其發芽。
4.播種期
按照播種時間不同,分為春播、秋播、冬播和夏播,大部分地區和多數種子以春、秋2季播種為主。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育苗時,以春季播種為主。一般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宜。在不受晚霜危害的情況下,應適時早播。夏播種子有榆樹、楊柳樹、檸條、毛條等。
5.播種量與苗木密度
5.1播種量
播種量指的是單位面積或單位長度播種行上播下種子的重量(大顆粒種子可為粒數),苗木密度是由播種量直接決定的。一般情況下,播種量的決定因包括樹種、種子質量和圃地的自然條件好壞以及育苗技術等。為了保證單位面積的產苗量,在出現圃地自然條件差、種子質量也差及育苗技術水平又低的情況,就應該適當加大播種量。
5.2苗木密度
苗木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長度)上所栽植的苗木數量。根據苗木生長速度、苗齡大小、土壤、氣候條件、水肥等情況而定。
6.播種
播種方法主要有3種:一是條播。即按規定的行距,直接在播種曲中均勻地撒播種子。條播一般播幅為2~5cm,行距10~25cm;寬幅條播的播幅為10~15cm。二是點播。先是按照規定的株行距挖穴,然后再播種,或者是在播種前先按行距開溝,此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大粒種子,如銀杏、板栗等。三是撒播。這種方法不需要按株行距的規定,而是在苗床上或壟上直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即可[3-4]。主要適用于小粒種子,如楊、泡桐、桑、馬尾松等。苗木出苗后要根據生長情況、密度情況,隨時松土、除草、間苗,尤其是要把好苗木越冬防霜凍一關,一般采用煙熏、灌溉2種農村常用的方法。
綜上所述,是林木播種育苗的技術的各部分要點,工作人員需要全面掌握這些要點,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種苗成活率,進而為樹木未來的發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木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各個領域對于木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多,與此同時,資源問題與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提高我國森林覆蓋面積,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林業部門內部,要不斷開展員工技能培訓活動,從上述各個方面入手,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同時還要不斷強化管理力度,對苗木的生長情況隨之進行觀察和治理,這樣才能夠有效的苗木的成活率,促進樹木生長。現階段,我國在這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這與實際要求相比還遠遠不夠,想要盡快實現我國政府倡導的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林業生產能力,提高工作人員技能水平,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高宏,韓學儉.淺談林木播種育苗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
[2]郝永禎.刺槐播種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
[3]陳綠青.云霄縣格木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