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業部門應對森林病蟲害面積增大,有害生物嚴重侵害林業的現象應給予高度重視,加強防治工作的開展。本文闡述在病害綜合治理中林業措施的具體應用技術,并強調林業措施對于森林病害防治工作具備的巨大意義。
關鍵詞:林業措施;病害防治;林業發展;生態平衡
林木病害的流行不僅與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有密切的聯系,也與其經營方式息息相關。如我國丘陵地區生長在粘重板結紅壤上的衫木林炭疽病發生嚴重,此種病害的流行和蔓延與病苗上山、調運、營造人工純林都有一定的關系。為防止病害的流行,需要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治理,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增強林木對病害的抵抗能力,消除不利于林木生長的病原物,避免讓林木生長在受侵染和利于病害傳播的環境中,以此促進苗木與林木更好的生長和發育。
1、綜合治理需要滿足的原則
我國森林病蟲害具有種類多、擴散蔓延迅速的特點,常發性森林病蟲害難以得到有效治理,受害面積居高不下;偶發性森林病蟲害暴發速度快,造成損失嚴重。為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控制害蟲發生,避免相互矛盾影響有機調和作用的發揮,并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下的防治體系,在對林業病害進行治理時需要堅持以下治理原則:
1.1滿足生態需求
綜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的生長過程中,通過針對性的調節來改變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營造出有利于植物生長和病蟲天敵生存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預防以及減少病蟲害發生的目的。這是由于生態鏈中森林、病蟲、天敵三方相互制約相互生存的關系,他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中且他們的生存、生長與這個環節息息相關。
1.2符合生態平衡
化學農藥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化學農藥的不恰當使用容易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因此綜合治理時應當科學合理的使用化學農藥,尤其在城市園林中更應該注意使用人畜無害,無毒或低毒的農藥,盡量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
1.3保障經濟效益
綜合治理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是經濟允許水平(經濟閥值),人們研究病蟲數目的發展規律以及發展需求,挖掘最佳治理時機控制病蟲造成的危害,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其危害程度降低到不足以危害經濟的程度。但是當以城鎮街道、公園綠地及企事業單位為綠化主題時,不能因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病蟲防治,應以生態及綠化觀賞效益為目的。
2、林業生產中不同環節中的病害防治
發展林業產業,注重林業不同生產環節中的病害因素,才能實現病害的綜合治理,并與林業措施的結合并達到最好的治理效果。例如當實施豐富林業產業的發展措施時需要考慮林分結構、林業植被以及保護雜灌木和其他植被不被破壞,并禁止放牧等影響林業發展的行為,合理修枝幫助林木良好發育。采用這些增加林分生物多樣性和抑制病蟲害發生的措施幫助林業更好發展。
2.1合理選擇苗圃
如果不合理選擇苗圃,將會有很多不利于苗木生長的情況發生。如若在石礫多的砂土苗床上育苗,則會有很嚴重的黑斑病發生。柳杉、扁柏,落葉松的苗木危害常是由于周圍存在同一樹種的綠籬和行道樹。由此可知,苗圃地的狀況關乎著苗木生長及危害的發生。所以,在選擇苗圃地前應當結合實際對苗圃地進行考察,既要考慮土壤中病原物的積累程度以及周期綠籬,也要考慮行道樹等現有的樹木種類,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質排水條件等。為了杜絕猝倒病的發生,不應選擇曾發生過較嚴重猝倒病現象的土地為苗圃,如果不得不選這種苗圃,那么應當在育苗前做好消毒滅菌滅蟲的工作。
2.2如果進行苗圃管理
采用無病壯苗是營造健康林分的前提條件。上山苗雛不僅應該在形質上達到一定的規格,還應該滿足不帶毒、不帶菌的基本要求。一旦在未檢查下將病苗定植,那么病毒會在造林地迅速的蔓延開來導致不可逆轉的后果。如在日本發生的柳杉赤枯病(Cer-cospora sequoiae)、落葉松枯梢病、冷杉枝枯病(Scle-roderris lagerbergii)、泡桐叢枝病(MLOs),歐美發生的五針松皰銹病(Cronartium ribicola)、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都是由于將病苗定植。由此可知,苗圃管理的加強工作,無病壯苗的培育工作不可忽視。
另外,在苗圃管理時,還要謹記在不同季節采用不同方法。在冬季時將易發病蟲害、苗圃間的雜草、落葉清理并且集中燒毀,以此破壞適宜病蟲過冬的環境,并使用石硫合劑對易感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樹干涂白處理,做好病蟲的防治工作。當夏季時更要重視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多發病害,此類病害多發于繁殖圃和花卉生產中,一旦發生如頑疾難愈,病患期長達整個生產周期。
2.3如果進行造林樹苗的選擇
決定造林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樹種的選擇。因而,當制訂計劃時,應實地考察造林地的氣象、地形、坡向、坡度以及突然等因素,并進行綜合分析。熟悉了解造林樹種的生物特性,容易出現的病害以及生長中可能遭受的破壞,在此基礎上為其選擇適宜的環境。在造林后及時進行撫育工作,鏟除會寄生樹種的植物,為其修枝剪葉滿足其需要的通風以及光度,避免因幼林郁閉濕度過大而引發病害。
2.4幼林撫育容易出現發問題
2.4.1 幼林撫育是在間伐和休止方面進行的主要防治工作。撫育管理有利于增強林木生長,提高抗病力,也便于監測病情,早期發現病害并清除侵染來源。
2.4.2 當林內存在大量枯枝、弱枝和被壓木時林木生長衰弱,會給病害可乘之機,將導致病害的發生。因此在過密的林分中應該進行間伐。具體的間伐措施應該根據立地條件、林分狀況、樹種特性、病害種類及其發生規律等具體情況確定。可以通過適當進行間伐的方式改善林內的環境,清除枯枝弱枝等保持林內衛生,同時以伐除病株的方式控制病害傳染源,達到減少病菌傳播和蔓延的目的。
2.4.3 一定情況下,修枝得當時也可以收到如同間伐的效果。通過消除枯枝、病枝和下枝的時方式減少病害來源。若切口處理平滑,枝干傷口可以盡早愈合,更是可以達到預防病菌侵染的目的。當嚴寒時,尤其是北方應當避免修枝導致傷口凍結,并且在修枝后要對易受病菌侵入感染的傷口涂刷藥劑保護。
3、結語
林業措施是符合生態學和經濟學原則的治理方法。伴隨著林業經營集約化程度的持續增長,人們更多的開始使用林業措施對林木病害進行綜合治理,并且因此獲得了很大成績。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通過控制病蟲達到控制蟲害目的的系統工程,它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在森林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的各個過程中有計劃的改善對栽植的養護技術,通過調節生態環境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以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在其發生超出危害標準要求前做出預防。這種治理措施對林業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貴友.淺談文山松毛蟲蟲害發生起因及防治措施[J].文山學院學報.2013(06)
[2] 馮自民.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對園林綠化的危害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9)
[3] 肖義,路明,王桂伍,劉萬璽,徐德平.泌陽縣松針褐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